阅读教学,读中巧写

时间:2022-05-03 01:41:31

阅读教学,读中巧写

语文教学用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低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学习作文,必须以大量阅读为基础,通过读写结合,理解内容,从而悟出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然而,怎样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练写,使读写结合,互相促进,却是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因此近几年,我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挖掘教材因素,巧设练笔,读写结合,互相促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从内窖入手。读写结合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教师在完成某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任务之后,选择一处着笔点并确定“话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或联想,或想象结果、续编故事,或添加内容、补充情节,或联想其他,抒发感想。这种写话练习有课文内容所提供的特有情境,是“从内容人手”,学生都有话可写,费时少,效果好。

二、借鉴模仿。迁移巧写

阅读结束后进行仿作,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此时。学生还处于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表现技巧的回味之中,他们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此时顺水推舟,抓住时机,有的放矢,进行定向训练,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有力措施。学生仿文本,仿开头结尾,仿结构顺序,仿形式,也可以仿段,也可以仿全篇,学生有根可寻,仿得轻松,练得愉快,先扶后放,大大提高了学生自行写作的积极性。

三、找准典型。读写结合

小学课文中所选的文章一般都是极好的范文,甚至有部分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效仿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

我在教《桂林山水》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深入学习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后,此时学生的情感一触发,我马上让学生写写自己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学生不仅写出的文章美,脸上还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兴奋。

四、从空白处入手,读写结合

选人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文本中会出现一些空白,有的描写人物语言留下空白,有的描写心理活动留下空白,有的描写场景留下空白。这种空白令人遐想,如果对这些“空白”给予补充,进行写的训练,有助于对文章中心,人物品质,作者感情的把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白,则能促进阅读,增大语言训练的力度。例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普罗米修斯盗火后受到主神宙斯的惩罚,文中重点笔墨放在怎样惩罚普罗米修斯,而对普罗米修斯盗火后人们的反应一笔带过,进行略写,形成了空白。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欣喜若狂”,抓住人们的反应,发挥想象力,写写人们是怎样欣喜若狂的。这样一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思路非常清晰,写得也比较轻松。

五、从拓展点入手,读写结合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进行课文的续写、读后有感的习作练习是对课文内涵的延伸与拓展,当学生对文章理解并与之产生共鸣后,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如果抓住这一时机,组织写话,必然可以深化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一定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如《生命,生命》第二课时中,学生通过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后,再加上对作者的了解,有了一种很强的表达欲望,此时在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体验与反思:从课文中你学到了什么,你打算今后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先让学生口头交流,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最后练写。学生们不光写出的文章美,他们对生命的意义也有了更深的思索。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恰当地处理好练笔与阅读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深化阅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素养。老师们要钻研教材,准确地找到“写作”的落点,在阅读教学时要有层次,设计小练笔时要找到写作指导的“扶手”。总之,准确把握好文本的特点,巧妙地挖掘出教材中最佳的读写结合点,为读与写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获得成功体验的舞台。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思维训练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下一篇:我是如何对学困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