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老师评改《抉择》

时间:2022-05-03 12:30:26

毛老师评改《抉择》

诊断与建议

这篇议论文所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议论文是一种发表意见、阐明观点的文体。它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确立自己的观点,让它具有说服力,从而获得别人认同。这篇作文虽然摆出大量的材料(有名言、名人逸事、影视故事等),却几乎没有说理,甚至连自己对“抉择”持有什么观点都未能讲清楚。因此还算不上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

在议论文中,摆出事实并不等于完成了任务,还得充分发挥它阐明观点的作用,这就需要对列举的材料进行分析议论,找出它和观点之间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论证的过程。一篇议论文不能只是观点事例,而应是以充分的事例来有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此文中的材料虽然不少,但看起来却像个半成品。一大堆材料堆放在那里,未经加工处理,众多材料还未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既然题目是“抉择”,那么列举的材料就应和“什么是抉择”“抉择的重要性”“怎样做出正确的抉择”等问题有密切的关系,至少可以从某一角度来阐述自己对“抉择”的看法。可是文中有些材料却与“抉择”并无多少联系。影片《唐山大地震》中李元妮决定救儿子的情节,很难说是“爱情爱其强,亲情爱其弱”,恐怕更多的是潜意识中传统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在起作用。这一抉择推动了电影情节的发展,但其本身并不包含什么深刻内涵,用在文章里就更无多大价值。议论文中的事例不能“拿到篮里就是菜”,而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加以采用。

再看居里夫人那个例子,她宁可把时间用在科学研究上,也不愿花时间在应酬上。对她这样一个以科学研究为毕生事业的人来说,几乎不加思考就会这样去做。这不是一个需要她认真思考、做出选择的问题,她必然会去这样做。那个加拿大大学校长打造“耻辱戒指”的事,固然是一个明智的做法,但也不是“抉择”出来的。所以这两个事例在文章里就显得有点多余了。写好议论文,要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在事例的选择上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讲逻辑。

不要以为议论文中的举例很容易,可以信手拈来,随便堆砌。作家秦牧很擅长举例,他的文章以丰富的知识性见长,但他同时也说,举例需要沙里淘金,要让人感到新鲜有味,恰到好处,他是穷毕生之精力从书本和生活中去搜寻各种奇闻趣事、掌故传说的,他说“精彩一例胜千言。一则精彩的材料可以增强议论文的感染力、说服力,还可从中引出新的思想。看来,本文作者还是掌握了一些材料的,但用得有些牵强附会。

“抉择”,作为一个议论的话题,有着广阔的议论空间。“抉择”既是生活中的常事,同时又贯穿我们的一生。关键时的抉择往往会影响终生。青年时代要做出正确的抉择,离不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离不开远见卓识,离不开对社会发展的把握,也离不开对自我的清醒认识。鲁迅在日本读书时弃医从文的抉择、钱学森解放后从美国毅然回国的抉择、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所做出的深明大义、牺牲自我的抉择无不令人肃然起敬!文章最后几句也谈到了怎样选择,但显得含糊无力。写议论文,需要有精彩的事例,但更需要深刻的思想。一篇议论文,可以没有事例,但一定要有鲜明而独到的观点。写作《抉择》这篇作文,首先要做的是,想一想自己对“抉择”有哪些认识,哪些观点是值得告诉别人的,是对人有启示的,而不能只是把材料简单地充斥到文章中来。

对作者来说,要注意克服思想的贫弱。这就需要把提高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放在第一位,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靠多读书、多思考。

上一篇:千金难买“孩子气” 下一篇:学习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