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经验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的探索

时间:2022-05-02 11:39:20

后勤经验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的探索

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职校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的软硬件设施配备等方面都相同,但是经营的效果却差异很大?答案恐怕不得不从中职校管理创新方面考虑。

就以2004年我当时接管的学校后勤为例。

现状1:学校是由四所学校合并,后勤人员数量远远超标,且工种重复、专业技能老化,人员背景复杂、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向外输出无门,校内下岗、歇岗难度太大;人员拥挤,人浮于事算是较好部门,无事生非的占了较大部分,工作很难按预定程序开展。

现状2:学校的后勤工作长期在计划经济环境中运行,其管理模式、服务手段仍明显存在传统体制的特征,加之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数额的急剧增加,必须投入的费用得不到相应增加时,师生一时又未能完全跳出“服务保障成本核算意识不强,福利型服务是理所当然”的计划经济怪圈。“吃喝拉撒睡、房屋桌椅柜、医幼基修讯、水电车绿卫”,后勤人员忙得疲于奔命,带来的却是师生对吃、住、行的不满。

如何有效地系统整合后勤教育资源,提高后勤报务质量呢?我校在实行“三制”改革的同时,对后勤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竞争的前提――人员配置优化

实际工作中,由于我们对后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后勤工作只是跑跑腿、动动手的简单劳动,在人员配置方面疏于素质上的要求,甚至把不胜任教学工作和一时派不上用场的人员“低聘”或临时“收容”到后勤相关部门,往往导致后勤工作人员队伍质量下降,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上不去。

学校的后勤工作肩负着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的重任,后勤工作人员只是未上讲台的教师。尤其职业学校后勤人员的廉洁自律,为人师表和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给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在当前物质条件与职教事业发展不适应的情况下,面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搞好后勤人员的配置优化,是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

“不懂教学的人很难服务好教学。”在后勤人员的组配中,我校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使各种类型人才长短互补,形成整体上优势。干部、职工均通过竞争、择优上岗,干部实行聘任制、职工任职合同制,打破工作性质界限,从一线教师、优秀工人中选拔勇于开拓、为政清廉、懂经济、善管理、知经营、会理财的人员充实基层领导,我校现有8名后勤管理人员均是从教师和工人中竞争选拔上来的,有效地促进后勤队伍的高质化、合理化。

竞争的目的――提高服务质量

学校的后勤工作长期在计划经济环境中运行,其管理模式、服务手段仍明显存在传统体制的特征,加之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数额的急剧增加,必须投入的费用得不到相应增加时,如何面对管理层“想放不松手,想抓不投入”的思想障碍,以及市场价格变化对服务成本影响等现实因素?我们一是邀请市县“发改”部门、物价部门专家多次来校开讲座,不断增强全体师生员工和学生家长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承受合理经济负担的意识,更好地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同负担的原则。二是明确引入竞争机制,必须坚持“既考虑其经济属性,更要体现教育属性”的原则;既保证服务的优质、廉价、及时,又不违反管理科学。在运行中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人本化”的“四化”管理,狠抓“五种制度”、确保“五个到位”。

1.建立严格规范的财务制度,确保规章落实到位。遵循“科学、严密、标准、具体、适用”的原则,参照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系列财务管理制度,对物资申购、采购、公物管理、财务报销、基建维修、车辆管理等均在制度中规定了刚性的“必备动作”和柔性的“自选项目”,如“基建维修、物资采购超千元项目必须经过招投标确定;差旅费报销,不同的交通工具、住宿标准的节约部分全部用于个人奖励”等,依法理财、人性化管理,保证了制度的可操作性。2006~2007两年,我校基建项目超过千万元、实习实训设备采购近700万元,两项工程的实施没有任何违纪事件发生,受到县主管局和纪检部门的充分肯定。

2.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保证认识行为到位。为使后勤员工明其责、施其职,成立了后勤服务总公司,下设人力资源、校办企业、基建物业管理、餐饮服务四个部,制定完善公司经理及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规程、道德规范、劳动纪律和考评细则等,把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内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如面对市场物价的上涨,餐饮服务部就明确提出“买要贱、卖不贵,中间不浪费”自我加压的经营理念,食品、蔬菜均深入到生产厂(场)家采购;“水电煤”均设立节约奖等;学生机械加工实训用料,凡能用铝材则不用铸铁,能用铸铁则不用标钢,因为铝的密度近于钢材的1/3,且铝材、铸铁可以二次加工等,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资金,师生员工十分满意。

3.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确保管理措施到位。我校是由县电大、县教师进修学校和两所职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型职业学校,后勤人满为患,人浮于事,办事效益低,矛盾、内耗多。为解除这一顽疾,学校实施“双向选聘、竞争上岗、调整分流、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两年来,后勤共有6人进入待岗、分流和提前离岗行列,较好地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

4.建立综合技能竞赛制度,确保师生服务项目到位。学校定期开展“优质服务综合技能竞赛”活动,增强后勤人员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基本技能水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增加服务项目,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切实把后勤工作落到实、做到位。由于后勤人员综合技能的提高,校内一部分的基建维修、水电安装、绿化管理等小工程均由后勤员工自己动手完成,每年为学校节约经费近40万元;同时也为学生专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指导和实训场地。

5.建立学习奖励制度,确保职工扩容充电到位。学校狠抓后勤职工的学历进修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电大和在职函授进修等在职学习,所需经费学校“以奖代补”。目前参加专本科在职学历学习的职工已达30%;其次狠抓专业技术培训,有计划地组织职工参加对口专业的等级技能资格考核培训,仅2年时间就有60%的职工达到中级及以上专业技能等级资格标准,提高了岗位从业技能水平;再就是定期组织职工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取长补短、启发创新。通过各类培训,一支一专多能、技术全面、业务精良的后勤队伍在我校已基本形成。

竞争的手段──目标责任管理

后勤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就是按照“有效竞争”和“效益最大化”原则,以挖潜增效为重点,充分体现经济效益和育人效益,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

一是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目标,目标既体现竞争原则、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又要把学校总目标分解其中,职、责、权清晰简明,使各项常规管理有条不紊,与学校整体工作协调一致。二是强化科学的量化考核评估,对“通用工种”全方位实行量化考核;对于特殊岗位,依据其特点,坚持大阶段、大尺度的“模糊”评估原则,师生食堂、卫生室等重效益,更重服务质量,防止评估的“一刀切”。三是加强经费宏观管理。坚持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全面安排与重点保证相结合,强化学校经费预算,宏观控制经费的投向管理,加大过程的监督力度、阳光理财,确保学校经费的科学运行。加强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做到物尽其用、一物多用,提高资产和设备的利用率,但又不过分强调经济指标,严防设备超负载运行,人为形成不安全因素。尤其在校企结合的生产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双方的工作协调。四是分配与奖惩方面,坚持“两个效益兼顾”原则,把服务质量与经营效益同奖惩挂钩,奖优罚懒。后勤总的奖金额与职工奖金始终是动态提升,鼓励职工多拿奖金,职工获取越多,师生得益越大。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我校的后勤工作基本实现了由行政型向任期目标责任型的转变,加快了自我积累、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高质服务的进程,逐步形成一个多门类、多层次的师生服务体系,师生的信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飞跃,被县教育局评为“后勤工作先进单位”。

竞争的可持续性――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引入竞争机制是以奖惩激励为基础、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增值教育的社会效益为根本。学校不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运行、管理的目标,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的实际情况必须与每个人的经济收入挂钩,把对师生的服务质量作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二是处理好学校整体改革与后勤改革的关系。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和服从于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其重要职能,维持好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其重要职责,引入竞争机制的运行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若管理不善,质量低下,虽然难以像企业那种承受破产的风险,但它会因失去社会的支持而丧失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所以后勤的改革思路、政策、方案等必须在学校宏观监控下运行。

三是处理好后勤内部部门之间的关系。各部门之间必须按其专业化管理原则,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逐步放开经营,开拓创新,不断增加服务新项目,克服“文人相轻”的狭隘迂腐思想,既要大胆引入和运用竞争,又要善于摆正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无竞争则无活力,无协作则生内耗,反对忽视教育特点而机械照搬市场机制用于后勤管理的做法,处理好各种关系以保证竞争在后勤管理中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灌南县教育中心校)

上一篇:学校管理的“中庸”之道 下一篇:理性运用“ISO9000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