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培育

时间:2022-05-02 10:21:21

浅论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培育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充斥着整个社会,作为正在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这些元素的影响。怎样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成为教育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培育

文化价值观是一种文化中的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被教导的一套价值。Schwartz指出,不同社会中的成员在有意无意的价值社会化中表露出来的共同性,反映出支撑和保持这一社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的文化显要性,他所说的“共同性”就是一种社会文化中的“文化价值观”。

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观是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高等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红衣主教纽曼在以牛津大学为模本的《大学的理念》中认为,大学的目的是培养或造就有智慧、有哲理、有修养的绅士。《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深刻领会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真正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把实现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1]

一、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冲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在校大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且体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也发生着变化。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再加上本身的辨别能力比较低,大学生在价值观的取向上处于一种“冲突”的状态。

1、个人文化价值观与社会文化价值观取向冲突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分为两个方面:人的个人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劳动创造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通俗的说就是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一个人对社会贡献越大,他的社会价值就越高。人的个人价值就是社会对于个人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个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而从社会获取。一个人越是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的个人价值就越大。象牙塔中的当代大学生,在经济的浪潮中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功利的个人价值观。伴随着个人价值取向而来的是,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对个人前途的关注远高于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2、多元文化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取向冲突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2]多元文化改变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审美要求,对其文化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各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开拓了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有利于他们用开阔的眼光环顾世界文化、审视本民族文化,促进不同形态文化的接触、对话。多元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客观的评判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确立一种兼容并包、合作开放的文化态度。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不少大学生的文化价值体系受到冲击。有的大学生对主旋律文化产生了怀疑,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传统价值观念体系开始崩溃。有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无法正确的处理世界性和民族性、全球化和本土化、一元和多元的关系。

3、高雅文化价值观与低俗文化价值观取向冲突

市场经济的今天,文化披上了商业的外衣,大众文化应运而生。“大众文化是以平民为中心的文化,以通俗为文化形式,但是在大众文化背后却有着浓厚的商业动机”。[3]大众文化对在校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消极影响的主要表现是大众文化日渐走向低俗,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更加明显。大众文化中的一些低级趣味的的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价值取向,特别是一些以低俗姿态出名的人物竟然成为追捧的对象,例如日前很火的“芙蓉姐姐”、“凤姐”等人,都是以低俗来提高点击率,越来越多的低俗文化充斥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高雅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现实。

二、影响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主要因素

1、西方文化的影响

伴随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是在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西方哲学文化中的“人本”、“相对”、“多元”、“解释”、“无本”等思潮在现实世界中广为存在,它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西方国家借助文化交流和传统媒介对我国主导政治意识形态进行直接冲击的颠覆性传播方式相对减弱,通过文化市场、互联网以及日常消费生活等活动进行的渗透和隐性传播方式大大增强,使得青年思想和行为的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

2、朋辈群体的影响

朋辈群体又称同群体,是非正式的首属群体或初级群体,指年龄与社会地位相近者的结合体。[4]由于大学生之间的易沟通、有同感及安全感的特征,他们很容易就会融入朋辈群体。朋辈群体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可以产生深刻的影响。它通过价值观的传播,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并逐步趋同于所处的朋辈群体。大学生这个群体独样性和多样性并存,一方面他们张扬个性,追求独一无二,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同和效仿。这是一种双向动态过程,尤其反映在大学生的情趣爱好、流行文化、偶像崇拜和时尚品位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嬗变、从众等特征。大学生朋辈之间的交往及其伴随的价值传播,不仅使大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也使得大学生朋辈群体的感情日渐深厚。

3、教育主体的影响

大学的教育主体是指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大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与共同努力,三种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大学生在学校形成的文化价值观,很容易会被社会上某些不健康的低俗的文化冲的一干二净。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文化价值观的途径

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包括科技与人文,知识与能力、信仰与道德、生理与心理等的全面发展,就是既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既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既有强健体魄,又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5]

1、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高校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的同时,更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是抓好学生社团的建设,通过开展集体学习、名人讲座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二是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通过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使大学生在自觉广泛的社会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力建设具有高层次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真正的做到“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活动中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6]提升大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促进在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从学校层面看,应该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美国的《生活》杂志把“大学”视为这一千年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延续整个世界文明的场所,也培养了大量全面了解这个世界的智者”。高校要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首先要要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做到既能实现引导的目的,又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从而切实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和鉴赏力,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通过建立一批反映文、史、哲、艺术成就的主题雕塑、博物馆、校史展馆,树立名人名言标志牌、校训牌,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长廊、文化橱窗,办好广播、电视、报刊,在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体育馆、学生宿舍楼等校园建筑融入文化精神等措施加大校园“硬”建设。其次,高校要通过办好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综合活动,举办舞蹈、音乐、绘画、书法、摄影、辩论、演讲等社团活动以及邀请专业文艺团体进校演出、开设人文专题讲座、开展各种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等方式。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科学的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软”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最后,高校还要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和有效政策,对网络信息加以调控、选择,抵制低俗文化的侵袭。使大学生逐渐接受并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

[2]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686298.htm.

[3]百度百科[EB/OL].baike.省略/view/460449.htm.

[4]杨德广,晏开利.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张发钦,王宇.人文素质教育与理工科大学生的和谐发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1).

[6]邓彦,王萍涛,钟添生.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度研究[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4):82-85.

上一篇:影视的网络化传播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下一篇: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联动性及引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