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营销 谁会飞黄腾达?

时间:2022-05-02 05:17:09

奥运营销 谁会飞黄腾达?

观 点

像奥运这样好的市场推广良机太少。但IT大腕们想仅靠北京奥运会一飞冲天肯定不现实,赞助奥运只能为企业的成长锦上添花。

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热潮汹涌澎湃,神州大地处处欢腾。IT厂商们的奥运营销梦想受到空前刺激,开始高度兴奋。

联想启动了奥运火炬手选拔活动,推出了一系列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奥运促销计划;作为北京奥运无线通讯设备赞助商,三星更是将200台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悬挂在了北京T3航站楼里,据估计,奥运期间T3航站楼将会有750万人的流量产生;松下电器与奥组委携手,举办“2007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

但,赞助奥运并非人人有份,其间门槛颇高,如成为奥运赞助商进门费就是500万美元,如果要成为北京奥组委合作伙伴,费用会更高。中国银行作为2008奥运会合作伙伴,提供了4000万美元的赞助费,这个价码绝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得了,

在国际奥委会的11家全球合作伙伴(TOP级赞助商)名单中,汇集了风云天下的IT大腕们,有SchlumbergerSema(通讯)、通用电器(GE)、柯达、联想、松下、三星共6家科技公司。在北京2008合作伙伴的11家企业中,中国移动、中国网通榜上有名,海尔、百度、搜狐出现在北京2008赞助商名单中。

不想出巨资,但是又不想错过奥运营销良机,当然也有他法可想。比如康佳成为单项赛事的合作伙伴和赞助商,并借此了五大系列彩电新品; 而华硕的营销手法更是另出机杼,与中国登山协会合作,招集志愿者与传递奥运圣火的运动员一起为珠峰清理及回收垃圾,并同时打出绿色奥运的宣传理念。

三星电子借助奥运成功的例子刺激着众多企业实现大跨越的理想。但面对奥运,IT企业心情复杂,赞助奥运投资巨大,对企业的财务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另外企业的产品、技术或服务出现偶尔失误,就会在奥运会这个平台加倍放大,从而带来巨大风险。美国某体育咨询公司曾表示,赞助奥运会可以算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昂贵的赞助行动,如果无视自身的现实情况,很可能会使企业的商业行为得不偿失。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获得赞助权的200多家企业大约只有25%能够有所回报,大部分企业由于营销战略不当,只获得了很少的短期效益。

再长远考虑一下,花费巨资成为奥运赞助商后,营销推广是一个系列工作,要长期进行,因此花费的资金往往是初期赞助费用的四五倍;北京奥运会结束了,还有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这些都需要企业理性思考,制定长期可行的奥运推广计划,仅靠北京2008年奥运会想一飞冲天肯定不现实,即使飞上去,也会迅速掉下来,因为没有后劲。

也许有人说,三星是通过奥运迅速崛起的最好例子。但是,三星的成功没有普遍适用性。在奥运TOP赞助商的名单上,也没有几家是通过顶级赞助而一举跻身世界500强之列的,赞助奥运只是为企业的成长锦上添花而已。

但是话又说回来,面对奥运经济大潮,舍不得花钱,不敢孤注一掷,肯定会显得不合时宜,也会被市场逐渐冷落,因为像奥运这样好的市场推广良机太少太少了。

花钱与回报之间,常让企业陷入首鼠两端的自我矛盾之中。因此,奥运营销非常考验IT企业的智慧,谁能成为少花钱办大事的典范呢?不想花太多钱或者实力有限的企业可以好好做做文章了。

上一篇:全球第一? 中国互联网还缺什么 下一篇:SolidWorks 2008为设计注入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