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孩子的应激反应能力

时间:2022-05-02 03:15:30

锻炼孩子的应激反应能力

目送着女儿走到卧室门口,我便随手把客厅灯关了。就在眼前灯光熄灭的一刹那,我明显感到女儿的身体夸张地抖了一下,喉咙里发出倒抽一口凉气的声音――孩子从小就总是这样,特别害怕环境突然的变故,哪怕微小如突然熄灯的黑暗,她都会难以适应。虽然怕黑并不会引起什么严重后果,可是孩子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一斑:任何小变故,都有可能引发她的大震动。

反思我对孩子的教育,对“自我保护”这一项似乎已经够重视的了。带孩子出门玩耍时,一路说得最多的就是:“妈妈不可能经常在你身边保护你,你最大的保护神就是自己。”跟孩子讲故事时,任何一个故事都有可能扯到“自我保护”的话题上来:“喏,白雪公主轻信陌生人,结果误食了毒苹果;小猪不把自己家造坚固一些,不把门关紧些,结果险些被大灰狼吃掉……”可是,如此日复一日地纸上谈兵,终未见任何实效。一遇突发事件,孩子依然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其慌张程度跟幼时没啥两样。

看来,任何说教都抵不上亲身经历来得刻骨铭心。于是,一次带女儿出门荡秋千时,我把女儿安顿到秋千椅上,就故意到一旁自娱自乐去了。没有妈妈保护的女儿,竟也玩得不亦乐乎。终于,得意忘形的她体会到了乐极生悲的后果,竟从秋千架上滑了下来,背部被蹭破了一大片。事发时我老远就听见了声响,但忍住了没有冲上去,转过脑袋假装没看见。没有救兵的女儿第一反应居然是快速爬起来,远离仍在晃悠的秋千,免得被再次撞伤,接着才是奔到我身边来撒娇疗伤。我赶紧又是安慰又是表扬:“啊呀,你今天学会了保护自己,没有让秋千架撞到自己,太了不起了。”等把她的伤口处理好以后,我再和她一起反思。孩子总结出了这样一个经验:“以后在荡秋千、爬杠杆时,双手一定要抓牢,绝不能松手。”

这次经历以后,尽管女儿在玩耍时偶尔还是会险情不断,但她每次都能沉着冷静地化险为夷。最可怕的一次,是她在爬到杠杆高处时,两脚踩空,整个人悬在半空中。我家这个女儿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她两只小手攥紧了杠杆,不慌不忙地低头去找落脚点――要知道,从这个高度往下看,连我都会感到眩晕,可她却能如此沉着冷静,不由叫我倍感宽慰。

遇到险情时如何自己化解,女儿在这方面是渐渐不用我担心了。那么,如果是遭遇外力袭击时,她又会有何表现呢?这天,当女儿一边吃零食一边玩耍时,意外出现了:有个智障的流浪儿突然从旁边冲上去,一把抢过零食就跑!女儿一愣,随即赶紧奔到我身边哭诉。我肯定了孩子的做法:“遇到比你强大的坏人,不管被他抢走什么东西都没关系,保护好自己最重要,打不过时还要马上找别人来帮助。你都做到了,真了不起!”我还叮嘱她,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要毫不犹豫地逃走,以免遭受第二次袭击。

结合事例与说理的教育对孩子特别有效,在我的悉心调教下,女儿现在行动起来胆大而不妄为,飞扬而不跋扈,正一天又一天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孩子的平安是父母最大的心愿,能够教会孩子自助自救自护的方法,比总是跟在孩子身后呵护关照更为重要,孩子终归有一天要学会自己生存,尽早灌输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孩子的应激反应能力,方能放心让孩子快乐飞翔!

上一篇:沟通找准黄金点 下一篇:兴趣班成风,家长要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