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5-02 01:08:00

小学品德教学之我见

摘 要:从当前的社会形势来看,提高个人品德已经迫在眉睫。小学作为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他们的品德形成非常关键。为此,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找到树立他们良好品德的突破口,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品德教学的载体,并利用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品德,从而提高学生品德。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活经历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培养真实、真诚等良好品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个人认为,学生生活经历、贴近学生特点的多彩活动、真实的课堂呈现是品德教学三大要素,现谈谈个人的观点,与大家共勉。

一、学生的生活经历是品德教学的源泉

过去的思想品德课,每一课一般都由一篇有教育意义的课文,配上一两幅插图,再加上课后一道简单的问答题这三部分构成。单从结构模式上来看,就让人觉得呆板,没有兴趣。如果老师讲起课来再像上语文课那样:一遍遍引领学生朗读课文,一节节理解内容,一次次体会语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果是教师教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运用灵活、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渠道,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升华、觉悟的提高联系在一起。

如在教学《我的健康成长》课程内容中的“诚实守信”部分时,就应该结合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收集关于诚信的事例,进行分析比较、交流探究,学习做有诚信的人。在教学“我的家庭、学校、社区生活”课程内容时,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家庭、学校、社区的实际,让其在生活场景中去体验家人的相互尊重与关爱、学校老师及工作人员的友爱与辛劳、社会中公德的维护与规则的遵守等。

二、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品德教学的载体

品德课对儿童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却是多流于表面的知识性学习,脱离了生活实际。这样不但背离了品德课程的最初设计理念,而且最终会造成学生的知行脱节。要改变这一现状,只有让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将知识寓于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品德课教学的效益。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情境表演、参观采访、谜语、游戏等,把这些活动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学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祖国真大》一课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很容易上成纯粹的知识性课堂――地理课堂。而我教这一课时,用几个符合儿童特点、吸引学生兴趣的活动把课堂串联起来,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错。首先“谜语”开题,以“有河有海没有水,有城有镇没人住,有路有道没有车,有山有岭不长树”引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感受祖国东西之远、南北之遥、国土之大,把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快速引入课堂。接着通过引入“如果人平均每小时走四千米,沿祖国陆地国界线和大陆海岸线走一圈,要多少小时?多少天?”的计算,从具体的数据中再一次感受祖国陆地的广袤、海洋的辽阔。再开展视频旅游活动,跟着视频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学生边看视频中的山峰、高原、盆地、平原、河流、丘陵等,边听导游讲解,感受到祖国不仅很大,而且很美。然后开展“瞬间移动的魔法,前一分钟去哈尔滨,再一分钟去乌鲁木齐,后一分钟去海口旅游,这个时候你准备什么东西?会看到什么景色?”实际旅游体验活动,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情境中,形成良好品德,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最后,在齐唱歌曲《大中国》中结束新课。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活动中,既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又真正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三、真实的课堂呈现是品德教学的生命

真实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崇尚真实。没有真实,课堂就没有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和基础。求真是实现师生人格互动的需要,真善美是人类永恒追求的最高境界。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真经”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要做到教学内容的真实

如在教学鄂教版三年级上册《学校里工作的人们》第一课时“他们在干什么”时,不能就教材内容空洞而谈,这样学生的脑子里就是一头雾水,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也持怀疑态度和对抗情绪。我在教这一课时,首先分小组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去看看,学校有哪些部门?这些部门的职责是什么?这些部门有哪些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干什么?通过走出教室,把课程内容真实地展现出来。再分小组进行采访,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些部门工作人员的辛劳,从而对这些工作人员产生敬畏和感激。学生有了真实感受,就会自发制作一些感谢卡,亲手送给他们所崇敬的工作人员,以表达对工作人员劳动的感激之情。

2.要做到教学过程的真实

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实实在在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能到能,并从中获得生命成长的过程。如果思想品德课教师没有求真的精神,在课堂上“口是心非”或“作秀”,则无疑是公开地给学生进行作假示范,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人生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

上一篇:小小尚美卡 承载新希望 下一篇:关于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