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广州慈善医院

时间:2022-05-02 12:52:12

感慨广州慈善医院

顺着方炎松秘书长高扬的手臂,远远地,我就看到了广州市慈善医院。,它好气派、造型好美、规模好大啊!我惊叹,举起相机,聚焦、按动快门。我激动的心那一刻也在聚焦,也随相机快门在“咔嚓”。

看着镜头里壮观、被朝阳、被仁爱、被慈善笼罩的这不同寻常的建筑,看着赵朴老题写的“广州市慈善医院”几个大字,我不禁想起十多年前,我南下羊城体验广州慈善的情景。

广州市慈善会是1994年6月5日成立的,是中国大陆最早成立的慈善组织中的一个。一开始,广州市的慈善工作就搞得十分红火、十分有特色、十分有成果。一年后的11月18日,广州慈善会开创的首家慈善门诊,大约也是全国的首家慈善门诊――东升医院何贵荣夫人慈善门诊开始了面向贫困患者的慈善医疗。从这慈善门诊的名称,我们就能感觉它的慈善特色。一些家境困难的患者走进了这个慈善门诊,不但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也得到了爱的抚慰。我至今还记得进出慈善门诊的那些老人、孩子脸上的笑容,记得清晰地写在他们眼睛里那简洁却生动而美丽的语言。这新的、成功的尝试开始后不久,广州市慈善会就接连不断地在广州八个城区开设了21家慈善门诊。这期间,他们发放了大约600张慈善门诊卡,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门诊。市慈善门诊卡每次看病金额为30元,每星期可看两次;区慈善门诊卡每次看病金额30元,每星期可看一次。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有近5万名困难群众享受了免费就诊,广州市慈善会为此支付慈善医疗费100万元。

广州市慈善会并不满足在慈善医疗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也没有因为纷至沓来的赞扬声而沾沾自喜。他们想到、看到、关注到的是,困难群众看大病、需住医院治疗的问题慈善门诊是解决不了的。他们决定争取政府的支持,向社会募集慈善资金,筹建广州慈善医院,建设一个有一定规模,能为困难患者提供更多更好更全面服务的慈善医院。1996年,广州市政府批准了市慈善会关于筹建慈善医院的报告,同意广州慈善会牵头向社会筹集资金。经过六年不间断的努力,广州市慈善会募集了兴建慈善医院的专项资金近一亿元。政府也为此拨专款三千万元。

2002年10月28日,占地一万八千多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性慈善医院在广州环境优美的芳村拔地而起,正式开业。广州慈善医院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的非营利性医院,办院宗旨是扶贫济困、治病救人。医院依照国家“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设计建造,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住院床位223张,交由广东省中医院进行业务管理。广州特困病人和低保人群从此有了自己的专门医院,他们在这里享受各种医疗优惠政策,感受着来自社会的关爱。

广州市民很难忘记,那天弥漫在芳村区花地涌岸街的喜庆气氛。那天开业的广州市慈善医院里,肿瘤、外科、眼科、乳腺等临床各科的十多位名中医正在医院大厅免费为前来的群众“望闻问切、指导迷津”。慈善医院以大型联合义诊的形式拉开开业的序幕,也拉开了广州市慈善会“扶贫济困,治病救人”这宽敞的、迸发出浓浓爱意地大门。

来自贫困的家庭的患者都高兴极了,他们中许多人都没想到慈善医院会这么漂亮,一点也不比市内的大医院逊色。他们都说这是自己的医院,以往那种怕去医院看病,怕住医院治疗的顾虑在这所医院面前都没有了。他们感到了患病以来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愉快。那天,他们得到慈善医院医生最好的诊治,他们一生都难以忘记的诊治。

那一天,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董华伟专程由北京赶来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长林树森,省政协副主席石安海,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市人大常委会代主任李善培,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郑国强,副市长张桂芳,市政协副主席廖志刚、陈纪萱,老同志王宗春、黎子流、司徒梅芳、陈绮绮一起出席了慈善医院的开业典礼。那一天,看到广州市慈善会为社会贡献的这一丰硕成果,各界人士又当即捐款100万元。

为保证慈善医院健康、正常运转,广州市慈善会在慈善医院建成之初就制定了《广州市慈善医院关于城镇特困人员重大疾病医疗资助试行办法》。规定中明确,资助对象是:享受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救济对象(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不列入此资助范围);本市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困难家庭(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360元)成员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享受劳保医疗及公费医疗的人员。医疗资助金的起付标准为500元,实行总额控制,资助对象享受的医疗资助金每人每年累计最高限额不超过2万元。资助对象持广州市民政部门核发的《低保证》、《低收入困难证》和广州市慈善会核发的《慈善门诊医疗证》,在慈善医院就诊时才可享受医疗收费优惠、普通挂号费、平均医疗费用(不含药品)减免10%(即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二级医院的收费标准)。

这时,遍布广州市各区的慈善医疗门诊和可治疗大病、重病的慈善医院,形成了广州市功能齐全的慈善医疗网。

这些年来,我想到广州慈善,就会想到广州的慈善医院。广州市慈善会开创了我国慈善医疗的先河,为新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载入史册的贡献,也推动、促进了全国慈善助医、慈善医疗的发展。

2007年中华慈善总会召开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会议时,我有幸与广州慈善医院院长---医生相识。这个脸上总是浸满微笑、总能把一种不会有隔膜、不会有距离感的真诚与信任传递给他人的知识分子,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留下了令人回味的好感。我想,这大概与他从事的工作、担负的责任有关。

我向他打听慈善医院的近况,他高兴地向我介绍说,广州慈善医院于2006年下半年又开始扩建了。扩建后的慈善医院的病床增加到了500个,困难家庭的患者可以得到更及时更好的治疗了。还给我介绍了广州市慈善会兴建的“特困病人临终关怀病区”。他特别邀请我再到他们那里看一看。我其实也早就有这样的愿望。

在省慈善总会方炎松秘书长的关照下,我终于又来到了广州市慈善医院,又看到了快步迎出来的院长,看到了他脸上那使人心里感到舒坦感到亲切的微笑。

我和他们一起走进医院,那里安静整洁、舒适宜人的环境使人从心底感到惬意。大门正对着的一个椭圆形的大柱子上,镶嵌着任仲夷同志为广州市慈善医院题写的名为“流芳堂”的落成碑纪。碑记用“喜甚!幸甚!壮甚!”这三个并列的感叹词开头,记述了慈善医院的建设过程、社会反响。碑记特别感激为建设慈善医院奉献爱心的各界人士、黎民百姓,说他们的名字将会被历史铭刻,流芳百世。这碑记后三面墙壁上就刻有为建设慈善医院捐款者的名单。我长时间地站在那里,看我熟悉的不熟悉的名字。

我走进为贫困患者办理入院手续的办公室,看到那里的工作人员怎样周到热情地为患者和他们的家属服务;我又走进贫困患者的病房,看到病床前的医护人员怎样精心、热心、一丝不苟地为患者诊治,看到慈善总会秘书长、慈善医院院长怎样关怀住院的贫困患者。

广州慈善医院对贫困患者有着极高的责任心,他们不但在医院为患者医好病,还常常回访出院的患者,看他们出院后恢复得怎样,生活得怎样。他们像亲人一样,指导、帮助这些已经离开医院的患者。看,乡村小屋里,那蹲在老妇人面前为老人诊断的医生。他正微笑着告诉老人恢复得很好,嘱咐老人平日里应该注意的问题。老人的脸上则满是对眼前这善良后生的信任和感激。再看,那两个俯身在一个出院患者身边的医护人员,他们专心地通过图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性锻炼。

院长向我介绍的“特困病人临终关怀病区” 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设计床位60张。内设医护人员值班室、办公室、治疗室、急救室、备餐间和活动室等。每间病房都设有室内洗手间和太阳能热水系统。我们看到了,那些各种重症疾病的晚期患者,那些需临终关怀的特困病人怎样在这里治疗,怎样安详而平静地生活。病区的医护人员说:“住进这里的病人有的将不久于人世,临终关怀病区在保证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特别加入心理治疗。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在最后的日子里过得舒坦些。”在这里,我们感到了鲜明的人性关怀,感受了浓郁的人文精神。

“有一种情感象高山青青,有一种爱意象大海盈盈,他们以博大的情怀关爱生命,换来千千万万的笑容”

这是一首优美的充满爱的歌,是慈善医院医护人员唱的歌。她们正庆贺自己又掌握了一种新的语言――手语。为了与能与有言语、听力障碍的患者更好地沟通、交流,广州市慈善医院举办了“聋人手语速成班”。来自各个科室的80多名医护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参加了历时三周18个学时的手语培训。这里,我们又一次感受了慈善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关爱残疾朋友的服务理念和“寻声救苦、有求必应”的服务精神。

真好啊,广州市慈善医院!真好啊。慈善医院的医护人员们。我发现,他们也总是在微笑,就是和他们院长一样真诚的让人人都感到亲切的微笑。

上一篇:舞台灯光设计与构思的创新对策研究 下一篇:慈善“小展位”登上经济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