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盟首次大风和沙尘天气过程分析

时间:2022-05-02 12:18:26

内蒙古阿拉善盟首次大风和沙尘天气过程分析

摘要:此次沙尘天气是冷锋型转蒙古冷高压底部倒槽型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本文通过大气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动力热力条件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冷锋后强气压梯度产生地面大风,未产生强沙尘天气的有利、不利因素。

关键词:沙尘;冷锋型;蒙古冷高压底部倒槽型

【分类号】P445.4

0 引言

大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大风会造成沙尘暴,使能见度显著下降,对交通造成严重影响。沙尘天气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大风是沙尘发生的动力条件,而地表大量的沙尘粒子是产生沙尘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另外,沙尘的发生直接受到天气系统的触发,而天气的变化取决于气候条件的变化。阿拉善盟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往往是与冷空气大规模活动相联系,由于阿拉善盟地表覆盖率低,土质比较疏松,为沙尘天气提供了物质条件,因此在阿拉善盟地区大风和沙尘天气是常常是伴随出现的天气现象。

1` 天气实况

2013年2月27日夜间到28日白天内蒙古阿拉善盟大部出现了大风、扬沙天气。全盟平均风力达5到6级,阵风6到8级,伴随大风天气,全盟大部地区(9个常规站点中6个)出现了今年首次大范围扬沙天气。此次沙尘天气过程按照风向划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是27日夜间东部地区由西北大风引起的沙尘天气;第二时段是28日白天全盟大部由偏东风引起的沙尘天气。

2 预报情况

内蒙古阿拉善盟气象台及时组织会商:26日预报27日夜间至28日白天北部地区西北风5-6级,其余地区西北风3-4级;27日进一步订正,27日夜间北部地区西北风5-6级,阵风6-7级,南部地区西北风4-5级,28日白天北部地区东风4-5级,南部地区东风3-4级。

从实况与预报对比来看,阿拉善盟气象台大风预报与实况基本吻合,且服务迅速主动,效果较好;但对扬沙天气预报不足。

3 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分析

此次沙尘天气是27日夜间的冷锋型转28日白天的蒙古冷高压底部倒槽型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27日夜间冷锋过境,冷锋后有较强的冷高压系统,气压梯度大,导致地面出现大风、沙尘天气,但仅出现扬沙天气并未出现沙尘暴[1]。本文主要是从为什么没有产生强沙尘天气的有利、不利方面进行分析。

3.1 500hpa环流形势

图1 2013年2月27日20时500hpa环流形势

冷锋型沙尘天气过程,在高空天气图上,乌拉尔山高压脊强烈发展,欧亚大陆环流径向度大,冷槽具有典型的斜压不稳定槽结构(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槽后有一支强冷锋锋区,冷平流强烈)。此次沙尘天气高压脊不强,环流形势主要是纬向环流,温度槽与高度槽同步,无明显的斜压不稳定结构,且高空槽偏北,这就不利于我盟产生强的沙尘天气[2]。

此次沙尘天气在我盟上空存在急流区,在沙尘天气过程中所起的动量下传作用,促进低层风速的加大,对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有利[3]。但是,27日20时处于西风急流区,风速为32米/秒,28日08时风速为28米/秒,28日20时风速减小为16米/秒,27日夜间至28日白天高空风有明显减弱的趋势,这不利于形成强的沙尘天气。

3.2 700hpa环流形势

图2 2013年2月27日20时(左)、28日08时(右)700hpa环流形势

此次沙尘天气700hpa上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斜压性强,冷平流强。但从移动路径上看,整体偏东,对我盟的影响不大[4]。

27日20时,我盟东部有弱脊,西部已有分股冷空气影响,配合地面冷锋过境,在我盟东部易产生不稳定层结,造成27日夜间东部局部地区的扬沙天气;28日08时开始,分股冷空气影响我盟,配合地面冷高压的东移南压,高压底部强气压梯度产生偏东大风引起扬沙天气[5]。

3.3 地面影响系统

冷锋27日夜间影响我盟,夜间的负反馈作用是导致我盟此次沙尘天气过程强度较弱的重要因素[6]。

27日夜间至28日02时,我盟主要是冷锋型大风(西北风)沙尘,之后逐渐转变为冷高压底部大风(偏东风)沙尘。整个过程冷高压系统较强,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导致地面出现大风、沙尘天气[7];28日17时,冷高压分裂、东移南压,气压梯度明显减小,风力减弱,全盟沙尘天气基本结束。

4 小结

(1) 700hpa我盟东部地区的暖脊、地面高低压之间强气压梯度造成的大风及冷锋过境的抬升作用,配合有利的热力条件,弱的动力条件,触发了27日夜间的东部地区沙尘天气,但由于夜间的负反馈作用,未造成强沙尘天气。

(2) 高空急流及地面冷高压底部强气压梯度造成的大风触发了28日白天的沙尘天气,但高空急流自27日夜间至28日白天是明显减弱的趋势,且地面高压底部沙尘天气无明显的动力、热力不稳定条件,未造成强沙尘天气。

参考文献:

[1] 赵霞,张中伟.1960―2008年新疆沙雅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4期

[2] 吴占华,任国玉,徐卫丽,刘瑞兰.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的气候成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1年03期

[3] 张恒德,宗志平,张金艳.2009年4月下旬北方大范围沙尘过程的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4] 李斯荣.一次春季大风沙尘天气过程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钱莉,薛生梁,杨永龙,郭小芹.民勤“2010.4.24”黑风天气过程的稳定度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2年03期

[6]孙燕,沈桐立,李强等.我国北方一次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2):38-42:6-15

[7] 刘景涛,郑明倩.内蒙古中西部黑风暴形成的大尺度环流过程[J].内蒙古气象,1998,2:9-14

[8] 王学强.内蒙古中北部沙尘天气的特征及其预测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陶健红.西北地区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上一篇:浅析变电运行倒闸误操作的原因及预防 下一篇:“探、排、引、堵”法防治瓦斯喷出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