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损伤CT诊断研究新进展

时间:2022-05-02 09:33:03

肠系膜损伤CT诊断研究新进展

摘要:肠系膜损伤在外科急腹症中最为常见,且该疾病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然而,在目前临床诊断中,常用的首选方案为ct诊断。此外,关于肠系膜损伤CT诊断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就肠系膜损伤的三个角度进行相关研究,如:CT诊断方法、CT的表现以及CT诊断价值等,并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肠系膜损伤;CT;诊断;研究新进展

腹膜的分布位置在人体的左侧和右侧,与人体的背侧肠系膜和腹侧肠系膜相结合,然而肠系膜是肠管腹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如:小肠系膜、阑尾系膜、乙状结肠系膜以及横结肠系膜等[1]。经临床实践表明,在腹部创伤患者中,肠系膜损伤的所占比率为6%。然而,在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中,首选诊断方案为CT诊断[2]。因此,本文就肠系膜损伤CT诊断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其中主要包括:肠系膜损伤CT表现、肠系膜损伤CT诊断方法以及肠系膜损伤CT诊断价值等。

1 正常肠系膜的CT表现

部分学者进行临床实践,并通过对40例患者性肠系膜CT检查,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后得知,调节窗宽以及窗位位置,可以清晰的显示出肠系膜内的结构,如:肠系膜内的血管、淋巴结以及脂肪等。然而,正常肠系膜通过CT检测后,其肠系膜脂肪的CT平均值显示为(-107.5±6.8)。近年来,医疗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医疗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进行肠系膜诊断过程中常常借助处理技术,如:多层螺旋CT技术或者是现代化图像后期处理技术等,这样一来,肠系膜内的结构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来。此外,肠系膜病变可以迅速被发现,同时可以准确评估肠系膜内的结构。

2 损伤肠系膜的CT表现

向作华、王东宝以及余祥华等人[3-5]通过多层螺旋CT对闭合性肠以及肠系膜损伤的临床诊断进行研究,并通过对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经临床CT影像检测后得知,出现肠系膜损伤患者有21例,其主要位置分布在十二指肠水平段,其临床症状表现不显著,再加上受到周边器官的干扰,使该疾病的临床症状被掩盖,进而引发漏诊事件。此外,在临床消化内科中,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使肠系膜损伤的发病率也大大增加。

经部分学者临床研究后得知,针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来说,空回肠与肠系膜损伤的比例约为0.6%-3.0%,尤其是肠管固定点,也就是屈氏韧带位置以及回盲部位置,其损伤几率相对较高[6]。此外,经临床手术证实后,肠管裂开多发于肠管系膜的对侧,而结肠系膜损伤的几率相对较低。也有部分学者研究发现,肠系膜损伤经CT检测后,其典型表现为:腹腔有大量积液出现,同时腹膜后也会有积液出现,然而,在目前临床治疗中,可以作为肠系膜损伤的诊断指标,包括:没有发生实质性脏器损伤情况和中重度积液的出现等。

然而,部分学者经临床研究后指出,诊断小肠穿孔的主要依据是小肠穿孔的临床表现,该疾病临床表现为肠管间有积液出现[7]。但是,如果没有大量的积液出现,行CT进行扫查时,常与肠管内的积液混为一起。因此,对该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肠管间的积液应该作为检点,同时要加强对肠壁位置的扫描,这样一来,小肠穿孔可以准确的做出诊断。

据相关临床研究实践表明,判断肠系膜损伤的指标还包括肠壁增厚现象。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于肠系膜受到损伤后,肠壁会出现增厚现象,同时肠管会有炎症出现以及肠壁发生水肿等。然而,发生的该现象要与非肠系膜损伤引发肠壁增厚现象加以区分,同时利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躯体进行扫描。此外,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虑,进而迅速准确的做出判断。

也有部分学者经临床实践中得知,针对肠系膜浸润的患者来说,在肠系膜的脂肪中会出现网状模糊影像,同时肠系膜的密度会逐渐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和周边血管之间的界限[8]。然而,在肠管系膜位置处,这一症状常常出现。因此,在临床诊断肠系膜损伤过程中,作为判断肠系膜损伤的指标可以将该表现纳入其中。

3 肠系膜损伤CT诊断价值

段早辉,刘潇,王建辉等人[9]对肠系膜损伤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后,并经CT诊断后确诊为肠系膜损伤的患者50例中,通过对本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出现腹腔积气的患者有10例,出现腹膜后积气的患者有2例,出现腹腔积液积血患者有20例,肠壁出现不同程度增厚现象的患者有12例,出现肠系膜渗出现象以及肠系膜血肿现象的患者有3例,肠管出现扩张现象的患者有5例。其中有45例患者行CT扫描后,其影像结果提示损伤的部位,与最终诊断结果一致。因此,由上述研究可以得出,无论是腹部闭合性肠患者还是肠系膜损伤的患者,利用CT扫描手段,可以有效的诊断其结果,同时显示的结果具有准确性。因此,该诊断方式在诊断肠系膜损伤过程中,取得临床上的认可并广泛应用其中,同时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通过16层螺旋CT的诊断方法对肠系膜损伤患者进行诊断,通过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肠系膜损伤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手术过程后,有90例患者确诊为肠系膜损伤的诊断标准,其诊断率为90%。本组100例肠系膜患者行CT诊断后,肠系膜内出现血肿现象的患者有50例,肠系膜脂肪内渗出患者32例,肠系膜血管渗出对比剂的患者有18例。由此可以得出,诊断肠系膜损伤患者来说,利用螺旋CT可以迅速的进行判断,同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也相对较强。因此,再一次体现了螺旋CT的应用价值[10-13]。

据临床相关实践显示,并通过对腹部损伤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调查,所有患者均实施CT扫描,进而做出最初的诊断结果。通过研究后发现,经CT扫描后,有60例患者初步确诊为肠及肠系膜损伤,经过实施手术后,最后诊断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共有36例,未被诊出肠系膜损伤的患者为24例。其诊断后的敏感性所占比例约为70.3%,特异性所占比例约为90.4%,最终的诊断符合率为89.3%。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和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选择CT扫描,不仅能够准确的做出判断,同时在临床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提供有利依据。

还有部分学者对肠系膜损伤患者的CT表现进行研究,并对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通过选择20例肠系膜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使用多层螺旋CT,将患者病变的形态以及密度进行相关分析,其结果显示,20例肠系膜损伤患者中,均有腹腔积液存在的现象,同时肠系膜区的脂肪形状为薄雾状。其中出现肠系膜对比剂外渗现象的患者有3例,肠壁增厚现象的患者为6例,肠系膜血肿患者9例,血肿边缘位置发生改变的患者有2例。由此可得,肠系膜患者经CT扫描后,其检查结果的特点较为显著,其主要表现包括:对比剂外渗现象、肠壁增厚、肠系膜血肿以及血肿边缘位置发生改变等。除此之外,如果存在腹腔积液问题以及肠壁增厚的现象出现时,要密切观察肠系膜的周围分布,这样一来,使肠系膜的漏诊情况大大减少[14-15]。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肠系膜损伤过程中,实施CT检查的同时要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方面考虑,这样一来,可以提高术前的诊断率,为临床诊断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齐燕辉.肠系膜损伤CT诊断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学,2014,38(3):314-315.

[2] 黄裕存,曹治,林晓锐等.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4(31):35-36.

[3] 向作华.多层螺旋CT对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临床诊断[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6):12-12.

[4] 王东宝.肠道和肠系膜闭合性创伤的CT诊断[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6):689-691.

[5] 余祥华.MSCT对肠及肠系膜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价值(附30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6):117-118.

[6] 王军连.多层螺旋CT用于外伤致肠系膜破裂的诊断价值及CT表现[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4):179-180.

[7] 汤嘉泉,李卫平,黄海华等.老年人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CT诊断分析[J].影像技术,2014,26(1):8-10.

[8] 周卫锋.老年人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CT诊断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3):3020-3021.

[9] 段早辉,刘潇,王建辉等.螺旋CT诊断钝性肠管和肠系膜损伤的临床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3):372-375,391.

[10] 文峰,赵振国,顾强等.肠及肠系膜钝挫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8):1214-1217.

[11]张同涛.探讨腹部创伤的 CT 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3):255-255.

[12]吴梦楠,黄展坤,李锦华等.急诊螺旋CT对外伤性肠及肠系膜损伤诊断及定位的价值[J].广州医药,2015,46(3):53-55.

[13]余钟建,朱玲,陈华勇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肠系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附34例)[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4):512-513,515.

[14]孙艳,田浩,杨颖等.多层螺旋CT在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1,24(5):820-822.

[15]程仁强.肠系膜损伤的早期诊治[J].上海医药,2012,33(5):24-25.

上一篇:药物治疗耐药肺结核病优化方案选择及对比 下一篇:浅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标准化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