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瓶颈制约与完善机制研究

时间:2022-05-01 11:26:26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瓶颈制约与完善机制研究

【摘 要】本文关注了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实践,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瓶颈制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一步完善的机制。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成为最具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体,是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产出的主要源泉和价值实现的基本单元,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但是毋庸置疑,多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个难题,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因中小企业抵押不足、风险较大等种种原因,往往对其“惜贷”,因此资金短缺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成为制约其规模经营和知识产权转化的瓶颈。其实,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其核心价值就是知识产权,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是其特有的优势和理想的融资方式。所谓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以企业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等财产权经评估后向银行申请融资。目前,虽然我国已有北京、上海等不少大城市开始进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试点,但是,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风险控制的要求较高,加上我国知识产权融资的相关法律不健全,这些都制约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推广,现实来看,知识产权还远未成为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手段。

一、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我国的实践

(1)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陆续推出。近年来,为推广和深化知识产权质押工作,我国知识产权局共推出了多批次的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第一批是在2009年1月,启动了包括北京海淀区、吉林长春市、湖南湘潭市、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江西南昌市等在内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第二批是同年9月,启动了包括四川成都市、广东广州市、广东东莞市、湖北宜昌市、江苏无锡市、浙江温州市等在内的试点单位。第三批是2010年7月,试点城市分别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天津市、江苏省镇江市、湖北省武汉市。这些试点单位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通过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贴息、扶持中介服务等手段,降低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的成本,承担着在专业评估机构和银行之间搭建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等的重要任务。

(2)各试点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初现规模。上海浦东是我国率先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地区,随之,很多城市也陆续地跟进,令人欣喜的是,各试点地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近年来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突出的典范一是上海浦东:它们推出了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的“银行+政府基金担保+专利权反担保”的间接质押模式,这种模式既促进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建设,又有力支撑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市浦东、徐汇、闵行、杨浦四个城区有62家企业获得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7亿元。其中6家企业直接从银行获得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921万元。二是北京,它是基于市场化的以银行创新为主导的的“银行+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质押”的直接质押融资模式。在此模式下,银行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使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飞速进展,同时带来了较好社会示范效益。北京市政府从2006年开始推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到2011年成功案例接近200笔,累计发放贷款超过30亿元。三是武汉,它是在借鉴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推出了 “银行+科技担保公司+专利权反担保”的混合模式。截止2011年底,武汉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达35笔,银行授信金额6.032亿,实际发放贷款达到4.252亿,实际放款额比2010年增长259%,可以说2011年武汉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实现了“倍增”式突破。

二、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瓶颈制约因素

(1)法律保障瓶颈。一直以来,虽然我国《科技进步法》、《担保法》、《物权法》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相继颁布实施,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政策引导,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制度还有待健全和完善,加之一些中小企业管理决策者的法律意识淡薄,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法律专业人才,受知识产权不稳定性特征所决定,权利人的权属与权益存在着不确定性,从而可能导致权属争议和法律风险。

(2)价值评估瓶颈。众所周知,企业的商标权和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本身存在着较强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这就导致企业知识产权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企业知识产权的市场评估价值;另外,由于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与传统意义上的有形资产估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评估立场、技术、方法、模型、参数的选择等会直接影响知识产权的市场评估价值。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无形资产的评估准则,但是其可操作性较弱,加之现实条件下评估的随意性较强,故而难以准确地衡量知识产权质押时的真实内在价值和质权实现时的价值。这就导致:第一,公众难以信任评估结果;第二,行业管理部门难以有效对评估报告质量进行有效监管;第三,金融机构难以对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进行专业和真实的评价。

(3)企业资金瓶颈。不难看出,中小企业作为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其自身的经营管理和资源配置决定了商标权或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能否创造应有的市场价值。只有稳定的现金流,才是融资企业的首要还款来源。现实中,一些中小企业要么经营管理混乱,要么资源配置不合理,加之其财务规范程度较弱,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清楚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即使企业财务报表真实,但因报表中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所占资产的比例很高,不能体现无形资产未来收益和现金流量,这就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敢贸然对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4)处置渠道瓶颈。与传统的质押贷款相比,银行关注的不仅是质押的知识产权未来可能实现的市场价值,银行更看重的是质押的知识产权的变现能力。当债务人逾期不能还款时,受产权特征所决定,知识产权的交易方式、手段和场所均有特殊要求,不能像机器、厂房那样容易正常变现,尤其是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权,变现过程复杂且存在不确定性,使得银行对此裹足不前。

三、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完善机制

上一篇:基于SAS杭州水脉旅游地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浅谈会计司法鉴定体制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