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诚信守信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5-01 06:16:49

试论诚信守信体系的构建

摘要: 本文对当前社会诚信危机特征进行了简要列举,对诚实守信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诚实守信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加强全民道德素质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新秩序,辅之强有力的法制建设。

关键词: 诚信危机;诚信意义;诚信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328-02

0 引言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已经成为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发现众多婴幼儿食用“三鹿”奶粉患病甚至死亡的悲惨事实真相,凭着他的良知、勇气和职业道德,最早写出了《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1]一文,由此掀开了“三鹿”毒奶的巨大黑幕,继而使众多生产奶粉的所谓知名企业暴露了“奸商”的狰狞面目。

“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就没有安全的食品。在全体公民中大力倡导“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而且是与你我他的生活和发展紧密相关、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觉承担、主动参与的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2]

1 诚实守信的严重危机表现

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日益泛滥,诚实守信面临着一种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企业诚信缺失 一些企业缺乏必要的诚信观念,不根据诚信准则行事,在经营活动中坑蒙拐骗,尔虞我诈,制假、售假,不讲信用,不履行合同,恶意拖欠货款甚至还积极地去违背诚信经营准则。企业诚信的缺失,给我国造成了极大损失,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给我们的社会、国家和大众带来严重危害。

1.2 个人诚信危机 一些人为了私利,丢掉了传统的诚实的美德,说假话、造假货、作假帐,言行不一,口是心非,阳奉阴违,金钱至上,欺诈谋取不义之财。这些不守信用者也许得意于一时,但最终会为自己的失信而付出代价。

1.3 政府诚信失范。目前我国的政府诚信状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少数地方,政府及其公务员背信毁约、弄虚作假,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上频频失信于民,违法办事,致使人民利益受到损害,干群关系僵化紧张,社会关系混乱无序,政府的形象与威信受到严重损害。依照马克斯·韦伯的观点,政府诚信失范是一种不规范的政府行为,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没有持续的,不受规则约束的、不按规章办事的运作”。[3]上述种种行为虽然是少数人或个别所为,却在整体方面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1.4 司法诚信缺失。司法腐败是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司法权力政治特权化和私有化的现象,是社会诚信的致命伤,其实质是一种反司法诚信倾向的权力腐败,其行为表现为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通过垄断和把持司法权,将司法权变成自己谋取私利的政治特权和私有权利,并利用这种蜕变的权力为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的利害关系人牟取不合法的私利。[4]

企业失信,影响是一条线。个人失信,影响的是一个点。而政府失信,受影响的则是整个面。司法诚信的缺失最终导致了司法失信,动摇了人们对法律的信心。

2 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分析

诚实守信的基本涵义: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职业品质。

诚信是立国之本、立业之本,一个和谐、健全的社会一分一秒也离不开诚信。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中,诚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2.1 诚实守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市场经济虽然能比较合理、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但“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它也会遇到许多配置不公的问题,特别是有些稀缺资源,这样它则会加剧某些资源的稀缺性,比如它会把自己的失灵转嫁给社会道德生活,造成社会道德沦丧,从而会诱发一些人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去破坏市场经济的平等交易、诚实守信规则,从而造成人类共享资源的巨大浪费、破坏,引发道德性危机。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诚信这一道德准则。

2.2 诚实守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在人格、权利、机会等方面追求人与人平等,这就决定了社会成员之间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这一基本特点,从根本上就决定了我们应该把诚实守信当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道德规范和基本准则。

2.3 诚实守信对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任何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仅仅依靠法律规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同时借助道德手段。而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诚实守信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爱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彼此信任,相互帮助,友好相处,共同合作,增加社会的凝聚力。加强诚信建设,推动道德的全面提升,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迫切而紧急的任务。

3 诚信守信的体系建设

诚信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长远的战略资源,是提升竞争力的宝贵资源。重塑诚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建设好诚信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

3.1 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山西师范大学范卫平教授把诚信分为三个层次,他说:“现代诚信体系中,个人诚信是基础,企业诚信是核心,政府诚信是关键。”我们要通过教育、舆论、示范等各种手段,使每一个公民都充分认识到,只有首先成为诚信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才会成为诚信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参加诚信道德实践,为建立诚信道德社会大厦增砖添瓦。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活动,使各行各业都充分认识到,诚信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是一种经营文化,而且实际上是一笔无比丰厚的无形资产。“诚信的态度,是增加企业信用的条件。”“一开始就坚持名实相符的信用,等于是自己储备庞大资金。”[3]我们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使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3.2 努力加强全民道德素质教育 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诚信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从各个年龄阶段、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公民的具体实际和特点出发,通过家庭、学校、政府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同时还要想方设法组织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从政道德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务实意识、开拓意识、自律意识,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影响和带动全社会的道德建设。要在从业人员中广泛开展职业道德主题教育,进一步弘扬“敬业、勤业、精业、创业”的职业道德风尚。要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以“五爱”为主题的道德教育,把国家的基本情况、建设成就、宏伟目标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革命优良传统等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广大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感,树立健康向上的良好形象。我们要充分运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和我市的道德教育资源,并建立起有利于常抓不懈的检查、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全民思想道德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3.3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这个人就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更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他的学生曾参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检查自己和别人商量的事情是不是忠诚地去做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了。”古人的话也告诉我们做人要忠诚,要讲信用。中国是礼仪之邦,其文化历史悠久,传统美德四海远扬,诚信文明源远流长。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仁以治国”、“信以至上”、“德以持家”的思想理念。仁义道德,忠实守信,言必行、行必果,义利并举,天下为公,爱民爱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这些优秀内核。

3.4 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新秩序 诚实守信、讲究信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在要求。我们一定要通过法律和社会舆论等手段,进行谴责、制裁,纠正市场经济生活中的不正之风,建立起良好的市场经济新秩序,使每个企业、每个行业、每个职业、每个人的经济活动都能与整个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起来,保证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3.5 辅之强有力的法制建设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本身的本质特点而言,它的实现应是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过程。“诚信教育必须把握好诚实的道德自律与信用制度他律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加强诚信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发挥信用的他律机制作用,建立健全维护诚信的法规和制度保障。”[5]我们应进一步完善信用立法,并特别注意在有关法律条文中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使不诚信者不仅在人格上失败、经济上破产,甚至还要受到刑事处罚。把诚信牢固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用法律和制度来保证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惩,以有利于形成正确、健康的公民诚信观。

参考文献:

[1]简光洲.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N].东方早报,2008.9.11.

[2]评论员.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三鹿奶粉”事件警示之一[N].人民日报,2008.9.27.

[3]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商务印书馆,1997.243.

[4]靳高风.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综述[J].政法学刊,1993.3.

[5]汪无宏.重视诚信的他律机制建设[N].光明日报,2004, 2,10.

上一篇:浅谈着力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 下一篇:寻找中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