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厌学心理的探究

时间:2022-05-01 02:27:13

对学生厌学心理的探究

摘要:目前,很多学生有厌学倾向,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消除厌学情绪势在必行。

关键词:厌学心理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环境

Abstract: at present, many students have a tendency to school, has caused the concern of the whole society. It is imperative to eliminate weariness.

Keywords: school-weary psychology social environment school education family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据《新民晚报》调查,近六成学生有厌学情绪。多么可怕的的现象啊,可见厌学已成为中学生学习问题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厌学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总体表现为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动上倦怠学习。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完成作业;不喜欢看书,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学校;甚至旷课逃学,泡网吧;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大脑发胀,甚至大发雷霆。

人类的情感,复杂多样,恩格斯曾经说它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为了这花朵的最美丽,我们应形成健康有益的情绪,应抛弃不利有害的情绪。而学生的厌学情绪就是一种有害情绪。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花一样的年华,我们怎能漠视这种现象的存在呢?正确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现象,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当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导致厌学的四大因素

学生厌学的原因根多,主要有四个方面

1.自身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缺乏责任感。这些学生往往没有远大的抱负,认为他是在为别人学习,在为老师学习,在为父母学习。(2)对所学的学科缺乏兴趣,认为所学毫无用处。有的同学说,数学学得那么难,那么深,有什么用呢?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什么平方啊,什么立方啊,殊不知学习数学可以锻炼人的思维,重在过程,而非结果。有的同学又说,咱们中国人为什么学外语呢?殊不知当今的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已加入了世贸,要同国际接轨,怎能不学外语呢?我们再也不能学清朝的闭关锁国,盲目排外,那样我们同发达国家的距离会更大了,何况外国人还在学我们。

(3)学习中屡遭失败,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甚至对做习题、考试产生恐惧感。我认识一位学生小林,他小学初中学习都很好,还是班级的干部很容易地考上了重点高中。重点高中的学生,大多聪明好学,小林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势了,有点胆怯,在竞选干部时,也没有发挥好,落选了,对他打击很大,此后,他学习上老是走神,甚至课堂上听不进去,以至期中考试排名中游,后来的成绩也是越来越差,渐渐他产生了厌学情绪,讨厌书本,讨厌考试。

2.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且社会福利办学越来越多,希望工程开展了好多年,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免费上学,但目前还不能保证中学毕业生人人都能升入大学、大学毕业后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这样,使一部分学生感到前途渺茫,丧失信心,不愿意学习。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还存在着社会分配不公,体脑倒挂,脑力劳动严重贬值的具体现象,有的学生只看到不好的一面,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只看到表面现象,使有些学生认为读书“没有出息”、“白费时间,白搭钱”,故而产生厌学心理。再则,一些不良场所,如不健康网吧、游戏厅、营业性舞厅的诱惑和吸引,还有一些不健康影视作品的吸引,也是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因素。

3.学校教育观念的陈旧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20多年了,但由于历史的延续和现实高考的原因,目前很多地区的学校表面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际上仍然在实施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片面强调智力的发展,青睐少数的尖子生。凡有利于升学考试的科目就非常重视,与升学考试关系不大的科目往往被减免。经调查,大多数高中生,在初中没有学过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在教学中,仍是教师讲解为主,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绝大部分学生感到学习起来疲惫不堪、缺乏兴趣。这样的学习生活能不使学生感到厌倦吗?另外,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偏深偏难,教材题例呆板,课程设置单一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目前我国有些地区幼儿园学校学课程,拔苗助长,不考虑孩子的认知规律,使孩子从小滋生了厌学情绪。

4.家庭环境的误导

(1)家长的溺爱。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不尽相同,无论是好是差,都享受到了祖辈父辈的百般呵护。他们从出生起,就成为小皇帝、小公主,从小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学生,首先是身体素质差,生活能力差。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必要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他们往往因学习上的一点小小的困难而丧失信心,产生颓废情绪而导致厌学心理。现在的家长不能说不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有的读了很多教育孩子的书,口头上也经常说,就是方法欠妥,就是行动上不能坚持长久,行动上往往不由自主的溺爱孩子。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这样使学生压力过大、又难以达到,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客观因素。

(2) 家庭不和睦的影响。当今社会一些家庭的不稳定,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重新组合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家庭如果对子女教育问题处理不当,加之一些父母本身不注意言传身教,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应对策略

第一.自我调整。事物发展内因是关键,要消除和预防厌学情绪,主要靠学生自身努力。为避免出现厌学情绪,学生应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远大的目标,有了理想,有了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理想和目标犹如灯塔,会引导他走向成功的彼岸;学生应不断增强自信心,克服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困难;学生应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学生要学会调节好人际关系,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第二.整个社会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消除厌学现象。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的栋梁,学生的学习问题事关青少年的成长,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前途,所以厌学的问题必须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关心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国家和政府机关可以从宏观上加强教育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受教育条件。比如可充分利用舆论工具和新闻媒体,加强政策指导,在全社会造成一种关心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氛围。或者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利用法律手段杜绝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根源。只要整个社会高度重视,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我们相信厌学现象是可以改变和杜绝的。

第三.学校教育理念要提升,教师素质要提高。一是明确办学方向,端正办学思想。在课程设置上,要遵循教学规律,依据教学大纲,彻底改变过去应试教育情况下非升学考试科目被严重削弱,甚至被砍掉的状况;在教材设置上,从现实出发,改革目前教材繁、难、偏,旧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改进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出发点,要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着眼点。这是消除学生厌学心理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做好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

二是要改进教法,彻底革除那种传统的一言堂教法,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有益的事,从而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发展能力、形成个性;及时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适当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学生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人;坚持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减轻学生多余的课业负担,按学生的年龄特点严格控制学习时间和作业量,不搞“题海战术”,保证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总之,教师要想尽各种办法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三是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很多人不免会产生心理障碍,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正面诱导和矫正,极有可能导致厌学心理。所以,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与疏导,利用这种办法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第四.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管怎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考虑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无论哪种学校教育,都不能代替家庭的教育。父母对子女的感受、评价、和态度等产生的偏差,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各种障碍。如果父母存在不正确的教育心态,不健康的心理,都会对子女的健康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家长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为孩子作出表率;改变溺爱的心态、虚荣的心态、望子成龙的心态,更不能采取冷漠的心态,对孩子的生活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 “孩子是父母一步一步引入社会的,希望我们的父母应努力以自己的模范言行为孩子们编写一部出色的教科书,一部让孩子们可以引以为骄傲的教课科书。”家长要与学校、社会密切配合,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发展孩子的个性。只要孩子具备了一定生活技能,一定的学习技能,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树立起自信心,厌学心理就会慢慢的不存在了。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祖国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张世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高校田径课的处境与对策 下一篇:为孩子的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