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为陕西经济发展建言

时间:2022-05-01 12:51:50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为陕西经济发展建言

【摘要】

本文概述了陕西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进而对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内外部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最后提出了如何破解融资难题的建议:加快金融体系改革,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改变经营管理模式,提升企业信誉度。

【关键词】

陕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解决路径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在谈到今年主要任务时,强调了要“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陕西省虽然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陕西中小企业发展缺乏活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资金不足。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困境,也已成为影响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正成为陕西省“保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的着力点之一。

一、陕西省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在陕西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促进陕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江、浙、川、渝、晋、豫等省(市)相比,陕西中小企业,既存在数量扩张问题,也存在质量提升问题;既存在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也存在一些不利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其中“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制约陕西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破解陕西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我们首先要清楚陕西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表现形式以及造成融资困境的原因。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和股票市场为主,股票市场对资金需求量相对小的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合适,所以金融部门目前仍然是其正规融资的主渠道。根据研究表明,在我国现阶段,以金融体系为融资主体的情况下,陕西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较为单一

陕西省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较少;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资金规模小;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在陕西省设置的分支机构和网点数量较少,均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陕西省的外资银行,如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有限。

2、信用歧视及对非国有企业的歧视

为了搞活企业,中央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政策,要求银行部门要重点支持大企业,确保大企业的信贷,因而对中小企业就不够重视,在确保大企业的基础上才予以考虑,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导致银行在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问题。

3、缺少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

陕西省极为缺少切实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在2008年国家开始实施为期十年的从紧货币政策以来,在相对偏紧的信贷资金条件下,银行间信贷竞争的程度有所弱化,处于总体“贷款难”的环境中的银行,开发中小企业贷款领域的积极性就变得更低了。

二、造成陕西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造成陕西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应该从企业内、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影响陕西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因素分析

(1)融资体系与现有经济体系不协调,造成融资渠道不畅。由于我国目前的融资体系与现有经济体系发展不协调,导致市场向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在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这种不协调表现较为突出。虽然2004年股票市场上中小企业板块启动,但到2011年,陕西省在沪深两市上市的企业只有37家,中小企业所占份额和融资比例都很小。尽管利用商业信用融资比较容易,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也经常使用,但由于其数量少,期限较短,因此很难作为企业长期资金的主要来源。由于正规融资渠道的狭窄,往往迫使一些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进行融资。但陕西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相对东部地区更加不规范,由于缺乏法律保护,缺乏正规的存款保险制度,造成民间信贷高风险、高利率,进而又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陕西省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使得间接融资受阻。从信用担保机构数量上看,截至2011年6月,在陕西省中小企业局备案的担保机构数量为142家,累计担保总额达到330亿元,这与陕西中小企业庞大的企业数和资金需求相比,陕西省的信用担保体系显得很薄弱与苍白。同时,陕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地区发展也不平衡。陕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主要分布在西安,这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从风险的防范机制上看。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加之担保机构大多实力弱小且处于谈判上的弱势地位,致使银行将贷款风险转嫁给担保机构,担保风险过分集中于担保机构,而没有在担保机构与银行间合理地分散。国际上,担保机构一般只承担80%的贷款责任。另外,担保机构发生代偿,政府缺乏必要的补充手段。从担保机构的发展能力上看,被担保企业基本都以短期流动贷款担保为主,担保品种基本上局限于流动资金担保,担保品种单一,造成担保机构获利能力较差,给担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增加了难度。从以上分析可知陕西省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从而使得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受阻。

(3)我国商业银行特有的性质与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协调,造成间接融资难。 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并且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这就使得大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成本高、抵押难、风险大”。即使现在国家允许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标准利率的基础上可以上调20%,但很多银行仍然不愿为“小利而走险”。从而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贷款的难度加大。

2、影响陕西中小企业融资的内部因素分析

(1)中小企业规模因素。陕西省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企业,起步水平低,自有资本较少,资产的规模有限,担保资金不足,银行偏好的可作为抵押或质押的物品很少,导致银行信贷风险较高,其获取商业银行贷款的难度大大增加。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具有数额少、频率高、风险大的特点,这使融资的单位成本大大提高,造成了融资中的规模不经济问题。

(2) 中小企业信用因素。对于陕西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缺乏历史信用纪录,财务管理欠规范,大多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无法准确判断,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很容易产生借款合同签订之后的道德风险。少数中小企业还存在欠息、逃债、赖债、甩债等行为,以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持慎重的态度。

(3)中小企业管理因素。陕西省有60%以上的中小企业起步于家族式的经营,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结构不健全,产权不清晰,管理不规范,造成其融资风险远高于国有企业。总之,陕西中小企业在“内功”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导致企业风险较大、生命周期较短,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削弱了其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积极性。

三、解决陕西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分析

针对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下面几点解决陕西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建议。

1、加快金融体系改革,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融资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金融体系的改革。首先,陕西省要放宽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加快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建设,充分利用民间资本。这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融资渠道,还能推动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增强国有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推动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体系,改变商业银行在放贷时重大轻小的现象,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同时,要加快畅通租赁、典当融资、票据贴现、同业拆借等融资渠道,开拓新的金融服务产品。此外,要加快创业板市场的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直接融资的平台。

2、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

陕西中小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和分散机制不健全,风险意识缺乏,资金链较为脆弱,是造成其常常不被银行认同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中小担保机构的风险自控能力是实现担保机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制定和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和监管制度,加强对担保机构运营资格的审核和资金流向的监督,保证担保机构自身的资本安全性。担保机构也要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注重防范风险;另一方面,要对风险较大的项目实行再担保,分散风险。此外,要加强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加快建立担保机构、银行、企业风险共担机制,明确担保范围和责任承担比例,提高担保机构在与银行谈判中的地位。担保机构要加强与银行的有效沟通,注重谈判方式与技巧。商业银行应完善信贷财产抵押制度,扩大担保品种和担保方式,缓解中小企业“抵押难”的问题。另外,政府应作为中间人做好两者的协调工作,对信用担保行为进行正确地引导。

3、改变经营管理模式,提升企业信誉度

进行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长远目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致力于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树立品牌建设意识,努力增强企业生命力。实行人才战略,引进优秀人才,实行先进的管理方法,带领企业探索和开拓新的发展模式。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增加财务信息透明度,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严禁弄虚作假行为。这是企业自律意识的体现,也是提升企业形象和信誉度的重要手段,是与银行及其他担保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畅通融资途径的根本。

四、结语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陕西中小企业的发展深受融资模式制约,融资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市场背景下,更要处理好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三者的关系,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增强政策支持力度,努力解决“融资难”问题,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平稳、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陕西省统计局.2010.

[2]全力促进陕西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陕西日报.2011―3―16.

[3]王蕾.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研究―陕西省的调查状况.商场现代化,2008(9).

[4]陕西非公经济会计学会课题组.陕西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发展现状与思考.西部财会,2011(6).

[5]李西江.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J].市场周刊,2004(2).

[6]苏辉.中小企业融资呼唤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N].陕西日报. 2005―10―25(6).

上一篇:以楹联彰显特色文化以文化构建和谐城市 下一篇:贸易模式锁定理论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