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六字”,打造精品课题

时间:2022-05-01 10:37:47

立足“六字”,打造精品课题

摘要:精品课题建设是学校课题研究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课题管理的重要抓手。打造精品课题的“六字”思路是懂、细、新、实、得、文,即方案设计力求可懂,计划设计力争精细,创新培训形式做到换位与分层,夯实过程管理做到分解与原味,精致提炼围绕“得”与“文”。

关键词:精品课题;设计;实施;提炼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5-0070-04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有效教学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教学误区及其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D/2011/02/608)的阶段成果,作者为课题主持人。

收稿日期:2014-03-02

作者简介:吴志健,宜兴市新建小学(江苏宜兴,214253)教科室主任,无锡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带头人。

精品课题建设是学校课题研究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课题管理的重要抓手。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提出了精心设计、精细实施、精致提炼三大方面九项指标,为学校精品课题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此,笔者提出打造精品课题的“六字”工作思路:懂、细、新、实、得、文。本文结合宜兴市新建小学的省规划课题“有效教学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教学误区及其对策研究”(下文简称“‘教学误区’课题”),谈谈实践与思考。

一、精心设计:懂与细

如果说“设计”是画课题的“眼睛”,那么“精心设计”就是“擦亮眸子”。这好比一位姑娘,眸子明亮,才更美。不过,这美,需要你懂,需要你欣赏。因此,笔者提出精心设计需要做到“懂”与“细”。

(一)方案设计,力求可懂

研究方案的设计,关键是使每一位课题组成员能够理解方案,能够明白该如何做、如何反思。一般需要关注以下三点:

1.界定核心概念,不仅找出与其它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而且注重在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再界定。

光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课题组成员不一定能理解。如果能找到他们比较熟悉的相关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就能使他们准确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这些联系与区别,既要重视专家的观点,也要关注自己的校本化解读。

如果说在课题申报、开题论证两个阶段,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是一种预成性设计的话,那么在研究过程中,尤其是中期评估后,对课题核心概念进行再界定就是一种生成性设计了,而且这种设计显得非常必要。预成性界定强调的是专家视野里的理性演绎,一般性认识占主导。而生成性界定强调的是课题组成员在实践操作上的理性概括,校本性认识(特殊性认识)占主导。也就是要注重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对核心概念进行再解读,以形成新的认识。

2.设计研究内容,着眼与学校实际的结合点。

研究内容的设计,不仅要注重课题内涵的挖掘,而且要注重与学校校情的结合。需要说明的是,研究的内容,需要自下而上进行梳理,更需要自上而下进行梳理,要找认识上的困惑、找实施上的难处、找形式上的结构、找内容上的联系。

例如,我校在市教研室专家悉心指导下,对学校10年来的课题研究作了疏理,对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把“教学误区”课题研究内容最终确定为:有效教学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教学误区及其对策的文献研究、有效教学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研究、有效教学理念观照下基于课堂教学误区的对策研究。

3.规划研究操作,强调明确、可行。

一般情况下,要根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来规划研究操作。问题是,研究操作的明确性与可行性难以把握。因此,除了有研究内容的分解、研究方法的具体化、操作建议的细化外,还要努力通过修改原研究操作,来表达清楚自己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对课题的再认识。例如,我们共对“教学误区”课题的总课题研究操作做了3次修改,形成四稿,对子课题研究操作各作了1次修改,各形成二稿。每次修改,基于两点:一是专家的建议,二是2011年版课程标准。

需要指出的是,对研究操作的完善是局部细节的调整,不能随意改变课题申报时确定的内容与目标,要严格按实施方案框架如期进行研究。

(二)计划设计,力争精细

研究计划的制订是课题研究的一般性要求,精品课题建设强调的是精细设计计划。笔者认为,这里的“精细”,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阶段性研究目标表述上的精当,二是研究时间安排上的精准,三是研究内容处理上的精辟,四是研究活动策划上的精彩,五是研究措施规划上的精练。如何做到以上“五精”呢?关键是要注重课题研究的进展与困难,注重实践与反思,注重阶段性小结。

例如,我校每学期都精心设计研究计划表,有序安排研究内容、研究者、研究对象,做到“两个不松”。一是程序不松动。制订研究计划严格按“拟订―审核―确定”的程序进行:主持人拟出计划的初稿,核心组成员审核后形成二稿,全体成员讨论后形成三稿。二是关注点不松散。学期研究的关注点有本期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措施、主要研究活动以及预期成果,强调由目标生成内容,由内容确定措施,由措施形成活动,由活动产生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计划的设计,也需要在动态中进行。在计划的实施中,要及时合理地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调整计划中的研究路径和研究着力点,提出自己的研究主张。研究路径、着力点的调整,要以理论来梳理研究的实践操作,不断明晰课题内涵与实践操作的关系。也就是要经常叩问:研究的走向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有没有完成既定研究任务?

二、精细实施:新与实

如果说“实施”是形成课题的身体,那么“精细实施”就是健身。只有身板结实,生命力才旺盛。因此笔者认为精细实施需要讲究“新”与“实”。

(一)创新培训形式,做到换位与分层

课题培训是课题顺利实施、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效,是精细实施的重要抓手,为此需要做到“换位”与“分层”。

换位,是指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角色对换。目的是使课题组成员能够主动参与培训。要整合各种资源,将参与者、文献、场景、专业视点等整合在一起,让大家在分享与交流中生成研究意识和研究观念。我校的做法是,把培训资料提前一周发给大家,让大家带着问题去阅读,想想自己的做法,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到集中培训时,主讲教师简要介绍一下培训资料,补充一下研究背景,谈谈自己的思考与观点。然后,大家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分层,是指把全体课题组成员分成若干层进行培训,目的是使培训更具针对性。我校的做法是,把全体课题组成员分成三个层次进行培训。第一层次,课题立项之前,针对课题核心组成员进行培训。第二层次,课题立项之后,完成调查研究之前,针对课题组每个成员进行全员培训,主讲教师按计划进行培训,一学期三次左右。第三层次,课题进入专题研究之后,培训按课题组进行,分为总课题组、语文课题组、数学课题组、英语课题组。每个组一学期针对一个专题培训三次左右,并提供拓展性阅读资料,找出相关案例。

(二)夯实过程管理,做到分解与原味

过程管理是课题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过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题的质量。在过程管理上,要关注研究目标的达成,要不断完善研究的技术路线。

1.注重分解

要找出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研究目标统领研究内容,将研究的问题遵循逻辑结构进行合理分解,并将研究的责任落实到人。例如,我校确立了以学校行政人员为组长的三个子课题。一是“文献研究”子课题,通过系统收集、梳理相关有效教学理论、教学误区及对策的研究成果,形成具有借鉴意义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对文献中一些课堂教学案例在有效教学观照下进行重新审视、解读,指出存在问题与对策。二是“调查研究”子课题,从我校实际出发,通过对“误区”与“对策”进行真实的调查,做出比较恰如其分的分析,提出发现“误区”与“对策”的原则与方法。三是“专题研究”子课题,开展有效教学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教学误区及其对策的校本化专题研究。同时,对“专题研究”子课题,进行再分解,建立了总课题组、语文课题组、数学课题组、英语课题组。

2.注重原味

有的课题明明是文献研究,却做成了案例研究;有的课题是调查研究,却没有调查研究的过程。这样的课题有什么用呢?原味,是指“是什么研究,像什么研究”,更是指“是什么过程,像什么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没有原味,那就不能称为精品课题,“原味”是“精细实施”的重要基础。

例如,我校“教学误区”课题的文献研究,按五大步来实施。一是提出研究假设。二是规划研究设计。三是搜集文献60篇。四是整理文献,汇编23篇,共计9万多字。五是进行文献综述,共计1万多字。我们努力让文献综述反映出我们收集文献的数量及质量,表达出我们分析文献的视角及结果。鉴于这项工作的关键是文献整理和文献综述,我们进行了两次研讨活动:一是开展了文献综述研讨活动,着眼于综述怎么写;二是开展了文献分析研讨活动,着眼于文献怎么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完成文献综述后,没有终止文献研究,而是继续收集了几十篇文献进行再研究,努力通过文献再研究来完善自己的研究主张与思路。

又如,我校“教学误区”课题的调查研究,定位在三个方面。一是确定调查对象,设计调查工具。二是收集数据。三是分析数据,写出报告。我们想让调查报告能够反映调查对象、工具、结果,能够说明我们的思考与做法。为此,我们先后设计了教师问卷、学生访谈记录表、教师访谈记录表、座谈记录表等,开展了问卷设计研讨活动,写出了现状调查报告。一些建议被学校采纳。为了更好地设计问卷,我们开展了问卷设计研讨活动,让大家共同献计献策。

再如,我校“教学误区”课题的专题研究,使用行动研究法,按照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计划―行动―小结”来展开。在开展专题研究前,我们重新诠释了核心概念“教学误区”、“对策”,构建了专题研究范式(如下图)。

从说出误区现象、分析误区原因,到尝试破解误区、去除误区,再到重新研读、赏识误区及对策,引领大家研究与实践。

为了扎实开展研究,我们规定一学期设总课题组层面专题1个,设语文、数学、英语课题组层面专题各1个。同时,积极鼓励有兴趣、有余力的教师开展个人专项专题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专题研究中,既重视思辨,更重视实证,关注实践操作行为里的创新成分,关注研究结论与证据、案例的内在联系,强调研究结论的意义。我们一边研究,一边进一步丰富、完善核心概念,在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性概念的基础上,调整研究方向,理清研究思路。

三、精致提炼:得与文

对于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来讲,文(指论文,更指理性认识)固然重要,得(指感受,是一种感性认识)也不可忽视。一般情况下,教师们参加一次课题研究活动,不可能没有一点感触,不可能没有一点收获,也就是存在所谓“得”现象,问题是如何让“得”成为“文”。

“得”与“文”,要从实践背景、内涵解读、实施策略、理论基础等方面去构造,要紧紧围绕两点去展开(一是怎么做的,二是为什么这样做),要把自己的认识与做法说清楚,要坚信自己的解读、自己的操作,走出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封闭世界。

为此,可以举行校内研讨、校际交流等活动,夯实“得”的基础。对于“得”,可以构建三个平台,努力使之成为“文”。一是“强化”平台。通过两个层次的交流(集体交流、个别交流)来进一步明晰“得”。二是“提升”平台。通过提供相关文献来找出“得”的理论依据。三是“实践”平台。通过自己课堂的再次实践来丰富“得”。

其次,同伴互动,做实提炼过程,力争发表高品位论文。例如,我校搞了个“相约星期四”活动。周期为两个月,参与人员是部分课题研究骨干。周四,我们分两批到小会议室进行活动,上午第一节课语文骨干聚到一起,下午第一节课,数学、英语骨干聚在一起。一般是,第一周,结合课题分发学习资料;第二周,谈自己的实践与想法以及写作提纲;第三至第五周,讨论论文初稿;第六至第八周,修改论文,形成终稿。

最后,适时举办征文活动,营造提炼氛围。我校举办了校级“心手相谐”杯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要求结合课题写论文,并选择优秀论文刊登在校刊上。至今,课题组成员在省级(含)以上正规教育杂志上发表与课题高度相关的论文13篇。

总之,我们要按照课题假设系统规划研究成果,每期列出需完成的论文选题,做好阶段性成果的物化工作,强调研究成果与研究内容、核心概念的相关性,努力提高成果表达的专业化水平。

Fine Quality Project with “Six Chinese Characters”

WU Zhi-jian

(Xinjian Primary School, Yixing 214253, China)

Abstract: Fine quality project construction is the inevitable way for school project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lso is the important hold over school project administra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fine quality project, we must fulfill the six-Chinese-character idea: understandable, delicate, creative, practical, perceptual, and rational, which respectively indicate that program design should be understandable, that plan design should be delicate, that training forms should be creative with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levels, that process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analyzed and original, and that delicate extraction should be centered on perception and theses.

Key words: fine quality project; design; implementation; extraction

上一篇:“广场问政”应该尽快“去戏剧化” 下一篇: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