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场秩序分析论文

时间:2022-05-01 09:35:31

商品市场秩序分析论文

一、商品市场秩序现状

目前的商品市场无序现象多数属于市场内在的基本秩序混乱,主要表现为市场进入行为失控,虚假出资、无照经营现象比较普遍;交易行为无序,包括商业贿赂、拖欠债务、不及时结帐等问题;制假贩假、偷工减料、盗版侵权、走私贩私、非法传销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事例时有发生;还有就是言过其实的促销行为,这方面的问题在药品、保健品上尤为严重。商品市场秩序混乱可概括为下述几方面:

(_)市场主体混乱

市场主体混乱表现为形形的经营主体进入了市场,或者是主体身份资格不合格,或者是进入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无证、无照经营.经营者不经过进入资质审查而直接进入市场,成为经济户口中的“黑户”。他们不仅逃避登记注册,而且不缴纳税费,不接受市场监管。二是进入资格不合格。这类伪劣企业通过寻租或者欺瞒行为进入市场后,由于自身经营能力不足,经营方式不规范,自觉不自觉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三是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这种逆改革而行的企业会在市场中形成“官商”勾结,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和拥有的特权,侵蚀公平竞争的原则,恶化市场竞争环境。四是个体、私营业主以“挂靠”为名进入市场。这类不合格企业往往“借牌子”挂靠在正规企事业单位或行政机关,但企业主体身份十分模糊,财产收益也大多归私人所得,最多给所挂靠单位﹁些“管理费”了事。

(二)市场交易行为混乱

在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特殊时期,不规范的交易行为层出不穷、形式多样、活动猖獗、影响恶劣。首先是假冒伪劣,据有关方面测算,近年来,我国年均假冒伪劣产品的产值在1300亿元左右,国家因此年均损失税收250多亿元。据有关专家称,清除假冒伪劣,不用额外劳动就可以为百姓创造上千亿元的财富,这个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社会公害。其次是价格欺诈,交易过程中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等欺骗性价格销售商品,特别是在一些新兴消费领域,如商品房、汽车、医疗、电信服务等行业,价格缺乏标准和透明度,名义上是明码实价,实质是漫天要价,价格歧视和虚假定价行为相当普遍。第三是走私贩私,为逃避关税以牟取暴利,近年来一些沿海地区的成品油、化工纺织原料、香烟、汽车等走私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已经取缔的私货市场又死灰复燃,新的私货集散地和交易市场也有增加。第四是非法传销,经各地工商部门的严厉打击,近年来大规模、公开化的传销活动已被有效遏制,但非法传销变得更为隐蔽,变相传销则更具欺骗性,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优势,发展网上传销,给市场稳定造成极大的潜在危害。

(三)市场管理混乱

市场管理混乱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种现象:第一,“维法者违法”。在有法可依的条件下,市场监管的公正、公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然而在我国的市场监管队伍中还存在为数不少的低素质者,有的廉政意识淡薄、不廉洁执法;有的、徇私枉法;有的粗暴管理、野蛮执法。甚至一些管理部门也会做出违法规定,如为了创收而下达硬性罚款指标,严重损害了执法主体的声誉和形象。第二,多头管理。管理学上讲“权不两错,政无二门”,然而目前市场上存在对商品流通的多头领导和分散管理问题,市场秩序混乱与这种政出多门的管理体制有很大关系。现在管市场的部门很多,原国家经贸委管、国家发改委管、工商总局管、商务部管、质量技术监督局和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等也都要管。这种多头管理作为过渡措施是可以的,但显然不是最终模式。要进一步科学设置管理机构,同时要转换职能,收缩权力,管理的重点是管资格、管行为、管环境,而不是管企业。第三,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而当前真正的可怕在于,现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已进一步沦落为违法犯罪行为的保护伞,有的甚至与官员腐败成一体。可以断言,哪一个地区的假冒伪劣商品横行,肯定与地方保护主义有关,是得到某些地方官员默许或纵容的,或者同时也直接与那里的官员腐败相关。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税收,为了所谓“政绩”,可以对区内的制假贩假熟视无睹甚至变相支持,有的同时对本地市场上的外地名优产品围追堵截、而且越是落后的地区,保护主义的手段就越是层出不穷,有的区县甚至设有“市场保护办公室”这样的机构。这种市场封锁行为损害了当地消费者的利益,损害了部分域外生产者的利益,更损害了整个国家的利益。

(四)市场理念混乱

市场混乱首先有认识上的偏差,以为市场经济的多元化特点势必带来无序、自发、盲目的市场行为,保持市场活跃就难免有市场混乱。这种认识不能说毫无根据,但若有意无意地成为一种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就会形成实际上的纵容甚或姑息养奸。事实上多元化与规范化是可以统一的,搞活市场绝不意味着买卖行为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遗憾的是,我们以往只注意了强调开放、搞活的一面,却忽视了甚至反对同时也要改革、加强、完善调控、管理的另一面,以至形成了今天这种市场秩序混乱局面。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在抓经济工作时,似乎没有了是非观念,在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上有严重偏差,把治理假冒伪劣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担心打假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或干脆将其作为“区域特色经济”保护起来,这时地方政府就充当了市场秩序混乱的始作俑者,这是一个大问题。国务院在最近提出的整顿要求中多方面涉及到了政府责任人问题,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敢于破坏市场秩序的人中往往不乏“州官”,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追究地方政府部门领导人的责

二、商品市场有序运行的约束条件

市场运行需要一定的条件,只有各方条件都趋于完备才能构筑良好的市场秩序,但市场不可能先建立秩序而后开始运作,而只能在运行中逐步建立规则、完善秩序。商品市场有序运行的约束条件主要应包括下述几方面:

(一)供略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在供给不足的市场态势下,商品不存在销不出去的风险,这时的流通主导权在卖者手中,而买者处于劣势地位,因而不能享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利益会受到侵害。在过剩经济条件下,严重的供过于求会恶化市场竞争环境,卖方有可能采取不道德或非法手段谋取利益,诱发秩序混乱。而绝对的供求均衡又只能是一种理想状况,所以供略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既能保证消费者拥有流通主导权,又能保证厂家和商家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通过适度竞争获得自身合理利益,从而为市场有序运行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条件。

(二)流通主体的独立、分散决策

“市场‘秩序’只有在市场的各个个人参与者之间自愿交换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等价交换、自愿让渡、自由流通、公平竞争这些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必须被遵循的,而保证流通主体独立、分散决策的充要条件是产权清晰和契约自由,而企业有了明晰的产权,契约自由.也就有了保障。对消费者而言,产权清晰不成问题,关键是契约自由,包括消费选择自由、交易自由等。买方市场条件下的契约自由会自动引导商品市场的运行围绕市场需求而展开,需求的数量、水平决定供给的规模、结构,从而奠定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

(三)流通渠道组织完善成熟

商品在市场上的流转是以渠道载体为依托的,渠道混乱势必引发市场混乱。目前国内市场多渠道流通的局面虽已形成,但渠道在“多”了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乱”了,突出问题就是自组织渠道发展过快,工业自销比例过大,而具备规模效益的组织化渠道发展不足,尤其是公司渠道系统的组建严重滞后,除零星例证外,至今未见规模。为保证市场的有序运行,要按照自组织渠道和组织化渠道相结合、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相结合、产销分离渠道与产销结合渠道相结合的原则,优化渠道网络,建立起形式多样、长短适中、宽窄适度、组织有序的商品流通渠道体系。

(四)流通基础设施保障有力

流通渠道是商流的载体,而流通基础设施则是物流的载体,商流与物流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商品的有序流转。现在工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工作做的比较好,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现在不重视,到一定时期就会成为流通发展的“瓶颈”,沃尔玛登陆中国市场之前先兴建大型配送中心的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当大一部分带有公共设施的性质,应当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进行。应该在省一级、地市一级建立一些大中型的现代化商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商品集散中心,当然也包括覆盖全国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

(五)市场监管制度完备有效

市场的有序运行离不开市场的有效管理,完备有效的商品市场管理制度主要应包括:1.市场准入。以市场准入制度给市场设置一个较严厉的“进入壁垒”,通过准入制度来确认市场主体资质、规范行业规模、调整商业布局,避免过度竞争。2.交易管理。市场交易需要有完备的组织章程和交易制度,包括交易规则、保证条件、结算制度、主体行为管理等。3.商品质量管理。从商品进入市场到退出流通到达消费者手中,整个流通过程要有对商品质量标准的监测和反馈系统,应使每一个流转环节都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过滤器”。4.价格管理。价格市场化不等于放弃对价格的管制,价格管理要转为合理确定商品利润率,控制流通环节商品的产销差率,防止价格垄断,必要时实施合理的限价等。5.行业管理。建立行业自律组织,通过商会、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行业组织建立完善的自我保护和利益协调体系。

三、商品市场秩序治理对策思考

(一)创新商品市场制度,优化市场运行环境

秩序是靠制度来维护的,制度要在博弈后才能产生,而博弈活动已进行多年,制度却始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当前一方面急需运用行政手段规范和整治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要加快制度建设,而后者才是治本的工作。这里主要从一般性管理制度的角度探讨如何优化市场运行环境。

1.市场进入制度。许可证制度是商品市场当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准入制度。以一个跨乡镇经营的小百货店为例,就要办理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十几种证件,类型复杂且手续繁琐。而在一些行业推行备案制,主体进入市场时向相关部门登记备案,则可减少许可证的滥发,并使市场主体处于管理部门的监管中。在一些需要增强国家调控的领域,如粮库、大型物流中心的建设,则要强化审批制。对专卖、专营、统配商品和国家合同订购的商品,要严格进入管理,使其在国家规定的渠道或范围内进行交易。

2.交易监管制度。市场交易分为有形市场(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交易和无形市场交易。有形市场交易重在事中监管。应普遍完善“巡查制”和“驻场制”,可借鉴交通部门约束司机的“违规记分制”,推行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对有形市场以外的商品交易行为则重在事前监管,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商品索证、质量保证、销货凭证、消费者索赔和违法违章档案等交易监管制度。

3.市场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建设的目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商业氛围。可通过建立经济户口、诚信档案、信用披露机制、企业不良行为记录,以及统一信用代码和集中上网公示等形式,对市场主体的信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以专门的权威评级机构,对商贸企业的信用资质予以统一评定,并定期向市场。通过建立准确、完整和动态的信用档案和信用查询系统,为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提供统一的信息平台。

(二)重塑商品流通组织,规范市场运行秩序

重塑和优化商品流通的组织结构。首先,要按照“抓大放小”、“有进有退”原则,调整国有商业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布局,应保留国有商业的领域是:实行专营专卖制度的商品批发;重要商品批发的一定国有比重;大型批发市场、大型零售商业、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的国有控股或参股;承担国家储备任务和指令性计划的国有内贸企业。与此同时,国有商业要从效益低下的行业中退出。其次,推进国有大型流通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转化企业经营机制,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形式,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实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母子公司体制的流通企业集团。再有,要把在“抓大放小”中已经放掉的中小企业按连锁的方式重新组织起来,坚定不移地实施《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在全国培养十几个或几十个流通主导型的大型连锁企业,使我国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有一个根本的改观。

1.大力推进批发业和零售业改革。批发和零售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在商品市场运行中承担着集散商品、调节供求、沟通信息、承担风险等重要职能,是商品市场有序运行的必要保障。在目前批发业的两端,一端是大规模的工业自销,另一端是零售业态的快速发展,相比之下,原有的三级批发体系已不复存在,而新的批发网络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批发业的重整迫在眉睫,改革的方向是:(1)批发经营一体化。制造商的自营销售、零售商的连锁化趋势促使批发业要尽快壮大规模,走联合、协作、购并、连锁的一体化道路,这不仅可扭转批发企业规模较小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2)多种经济成分。鉴于目前国有中小批发企业陷于半瘫痪状态的事实,应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批发行业,并适度增加外商投资批发业的比重,以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重塑批发企业主体。(3)向零售领域渗透。批发企业应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和规模优势同零售商建立密切的联销网络甚至可以自办零售。(4)向生产领域渗透。批发商可与厂商合作,充当生产企业的总、总经销。有条件的批发企业还可以通过参股、合资等资本运作方式与生产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产权关系。(5)调整批发市场布局。批发市场的建立应与整个产业发展规划、商品市场发展格局相适应,根据交易品种、商品流向、批零比例等建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批发市场。

相对于批发而言,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充分,企业有较强的活力,但仍存在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低水平过度竞争等缺陷。为彻底改变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规模始终壮大不起来的现状,要加快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业企业集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实现“三跨”: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其中跨地区最为关键。我国目前商业网点的跨地区设置、商业企业的跨地区经营障碍重重。我们可以把沃尔玛请进来,但上海的百货公司却很难到北京来经营,对外可以开放,对内却不能开放。为什么不可以把北京的、上海的乃至全国的百货大楼组建成一个百货大楼公司,跨地区组织商品流通呢?零售行业可以组建很多这样的公司。同样,也应允许私营商业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以连锁形式进行发展。此外,还要注意各种业态的合理分布,在保留百货业这一传统业态的同时,应大力发展专卖店、超市、购物中心等新兴业态,避免因业态的过度竞争引发秩序混乱。

2.积极发展流通的先进经营方式。先进的经营方式是流通组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规范流通秩序的重要手段,当前要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先进经营方式。商流引起物流,现代物流的高速度、多层次、大范围运行对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流通企业采用先进物流技术,运用品类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整合流通渠道,减少商品存货,发展多式联运,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积极倡导第四方物流,大力推进社会化物流配送。

对中小商业企业来讲,连锁经营可以从运行层面上优化企业经营方式。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商业网点的连锁化程度平均为5%,连锁业最发达的上海也只有10%,而发达国家的连锁度超过20%,日本的比重为40%,美国更高达60%。倘若能使超级市场、购物中心、专卖店、便民店等以连锁经营为特征的现代业态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实现经营行为规范化、经营作业标准化,将有利于从根本上规范商品市场经营秩序。

IT技术要求流通组织借鉴、推广电子商务,在粮食、棉花、食糖、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批发市场中建立包括POS系统、EDI系统、EOS系统和商业智能分析系统(BI)等在内的专业营销管理系统,探索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使商品流通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高效益的流通组织体系。

(三)完善市场法律规则,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完善的法律规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制订上的完善即有法可依,二是事实上的完善即有法必依,在现实中体现为立法和执法的完善。目前维护商品市场秩序的法律框架已初步形成,建立了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产品质量法》、《商标法》、《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等保护、鼓励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还建立了《市场监督管理条例》、《期货市场管理暂行条例》、《商品市场登记管理办法》、《批发市场管理办法》、《拍卖市场管理办法》、《连锁店经营管理规范意见》等有关市场准入、市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现行法律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如为了维护市场自由竞争,需制订反对行政垄断的《反垄断法》;应出台一部对规范商品流通秩序有重要作用的《商业法》;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出台规范网上交易秩序的法律也显得十分必要。此外,要规范商业部门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制订,但在制定过程中要防止部门、地方保护主义。在完善立法的同时,更要提高执法水平,保证执法者公正廉明,依法行事。

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已屡见不鲜,根据对各地消协的统计汇总(港澳台未包括在内),2002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90062件,投诉情况按性质分析,质量问题占65.6%,安全问题占1.7%,价格问题占7.6%,计量问题占4.9%,广告问题占1.8%,,假冒问题占3.7%,虚假品质表示问题占1.3%,营销合同问题占1.6%,人格尊严问题占0.2%,其他问题占11.6%。“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商品市场中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西方国家把顾客看作“上帝”,我们不苛求这样的尊称,但至少要把生产者与消费者平等看待,切实尊重和维护消费者权益。这就需要政府、中介组织和消费者个人的共同努力。

1.政府部门严格执法,维护消费者权益。任何权利没有法律的确认和保障,就只有道德和伦理的意义。消费者权益保护最终要落实到政府部门对消费者的投诉进行处理,然而,政府维护市场秩序的制度成本是很高的。比如,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其制度优势是拥有最广阔的网络管理组织、最具权威的行政司法力量以及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免费服务的能力,但是,它却很难随时随地为每一个受害者提供便捷、廉价的打假服务,而往往代之以集中整治式的阶段性“战役”行动,而这种行动也是在假冒产品渐趋增多、伪劣之害已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生的,这也是政府降低打假成本,获取制度规模收益的一种行为选择。

2.中介组织加强自律,保护消费者权益。相对于政府打假来讲,中介组织的行业自律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行业中介组织可以把企业与制假者的单打独斗汇集成一股集体的打假行动,消费者协会就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起着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一些厂家和商家对消协在案件纠纷中的介入往往不以为然,在他们眼中,只要工商、质检不过问,自己的非法行为就不会遭到惩罚,这就需要政府赋予消费者协会更大力度的监督权和处理事务权,以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消费者培育理性消费行为和自我维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首先,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是与自身消费行为不理性、消费心理不成熟相关的。根据近期对全国10个城镇2622个家庭的一次随机抽样调查,八成多(84.4%)消费者购买假冒伪劣商品的主要原因是“辩不出真假”,所以更需消费者加强自身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改变自己在商品交易中的弱势地位,防止受骗上当。其次,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据此次抽样调查,三成以上(36.2%)消费者是出于“价格便宜”心理接受了假货,还有部分消费者认为假品与真品差别不大,没有必要“花更多钱买真的”;或认为购买假冒伪劣可以“讨价还价”;或认为假冒商品“标榜名牌,感觉好”,这些求名、求利、求奇的消费观念都是应加以摒弃的。消费者自身要树立拒绝假货远离假货的意识,端正心态,支持正品、真品,从需求上杜绝假货的生存源泉,使假货失去市场。再有,培养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有人身安全权、财产安全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损害求偿权、获得有关知识权、监督权等权利,上述权利是法律所赋予的,消费者要学会维护自己的这些权利。这样不但能够避免和弥补自己的损失,而且还有助于使更多消费者的权益不致受到侵犯。

上一篇:汽车产业发展分析论文 下一篇:中学第一学期工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