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和意见

时间:2022-05-01 03:54:47

对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和意见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合作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而在新形势下,我国目前的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尚不能满足课改的新要求,仍需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不断反思总结新经验,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课程改革 合作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72-02

根据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结构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帮助学生自主完成课程学习,突出了学习自主性;新课程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合作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新课程对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现实问题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性的侧重点不在于教师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一、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以讲为主

虽然如今教育界越来越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但目前在我国大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没有摆脱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学效果欠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都会随之减弱,进而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形成恶性循环。以语文课为例,在解读诗歌时,模式固定僵化,偏重背诵,缺乏灵活性。语文教学并不是着眼于背诵了多少古诗词,而是对汉语言的感知以及体会,重心在思维方法而非具体知识。

以讲为主会导致教师忽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主动学习和填鸭式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所产生的学习效果上更是差别显著。诚然,自主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既收获了知识也获得了快乐。

2.缺乏合作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过分强调自主性会陷入“闭门造车”的误区。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又要注重合作学习,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然而合作学习的理念在课堂中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运用。例如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时,大部分是老师来问,学生个人回答或学生集体回答。如果是个体学生来回答问题,那么其他同学就认为和自己没有关系,抱有事不关己的态度。如果是集体回答,看似全体学生都在参与回答,但实际效果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因此这种方式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其中,学生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课堂效果不甚理想。

3.教师能力不足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教学能力起着关键作用。而这一问题集中反映在年轻教师群体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教师在这里比较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不会耐心地倾听学生心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课堂语言生硬,照本宣科;缺少板书,或者是板书潦草。年轻教师由于接触和运用多媒体比较多,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一块,他们有很大的优势。可是这一大优势却弱化了年轻教师的书写,年轻教师板书水平越来越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建议

1.师生良性互动

课堂单方面不属于老师或学生,而是两者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相应的地位作用有所不同。这不是孰轻孰重的问题,而是谁多谁少的问题。在课堂中,老师是课堂主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重在辅助引导,学生重在自主探索。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在教学中的角色,准确定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切莫以主导者的身份阻碍老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在课堂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有效的课堂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点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师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还能有效提升其自信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学生合作学习

教学中,每一堂课有的适合让学生独立解决,有的需要合作来完成,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思考的出发点,知识水平都不尽相同,每一位学生在W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明确的分组与分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要求组内成员好、中、差学生的适当搭配,使小组间基本达到平衡状态。然后对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小组选出自己小组的组长。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可以先通过抛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要求限定时间里整理出答案,并派出一位代表进行陈述。采用加分的方法对每个小组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定期总结反馈,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有合作,就会有交互讨论。讨论法是合作学习的常用方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在相互启发中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了恰当的分组,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小组间的合作性才能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问题,合作才能体现出他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所具有的价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互动性,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3.创新教学模式――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从这一层面来讲,语文教学更适合情景教学法。以角色扮演为例,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是教学难点。对于理解难度较大、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教师可以采取将课文改编成情景剧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对具体的词汇、句型进行详细讲解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认知之后,可以采用此方法。在准备情景剧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对会有很大提高,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4.提高教师教学管理能力

作为专职教师,教学管理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为课堂管理。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那么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

首先,要求教师对教育对象做全面的了解,包括性格、学习、交友、家庭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这是能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其次,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遇到问题要坦诚、耐心的与学生进行沟通,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激励的前提。最后,教师提出的要求,能对学生达到一种激励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5.注重多媒体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D片,而且有大量有声读物、动画、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从多角度、多感官去认知。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

三、结语

学生如何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更好、更有效地学习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解决的重大课题。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课堂不是老师的,也不完全属于学生。整个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才能完成。问题是存在的,小学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就是有效性,我们不能回避,要直面应对,着力解决。同时要辩证地看待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源头,是在学生,还是在老师。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教师应该顺应形势,把握教育方向,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以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与此同时也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者,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最后要坚定职业理想和信念,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

参考文献:

[1]寇东亮.学术权力:中国语义、价值根据与实现路径田[J].新华文摘,2007(7):117-119.

[2]周海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认识[J].考试周刊,2011(20).

[3]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25.

[4] 李朝辉.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19.

[5]从容.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策略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 (6):151.

上一篇: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治疗研究进展 下一篇:让图书馆数字文献阅读成为提升读者服务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