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不过时

时间:2022-05-01 12:12:03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不过时

过去的二十年间,全球化、贸易联系、贸易自由以及技术革新对国际贸易模式和供应链变革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尽管贸易方式,特别是世界贸易的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决定贸易走向的基本原则——每个国家生产什么产品,进口什么产品——并没有改变。现今世界贸易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力仍旧还是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所提出的“比较优势”。虽然这一理论经常被引用,但很少有人真正明白其中的真谛。

相对优势法则

李嘉图最具盛名的著作是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当中他继承和发展了其他经济学家的理论著作,特别是《国富论》著者亚当·斯密和他的导师詹姆斯·穆勒。

大卫·李嘉图研究的主要领域是“劳动价值论”(最早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理论,认为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产品所需的劳动力时间),他还继承发展了斯密以及其他18世纪自由贸易者所主张的自由贸易,反保护主义,以及国际劳动分工中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等理论。

斯密和其他自由贸易者同时还强调“绝对优势”,认为国家应该集中生产最具有优势的产品。同时,李嘉图还强调“比较优势”同样也影响着自由贸易。他认为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能实现贸易的互利。

李嘉图所强调的是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两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所处优势或劣势程度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机会和贸易利益。他认为,即便一国生产所有商品的效率高于其他国家,它也应该通过出口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以实现贸易的互利。他最有名的例证就是英国和葡萄牙的布和酒生产。

他举例说,葡萄牙生产酒和布的成本均低于英国,但是相比而言,葡萄牙生产布的成本高于生产酒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放弃生产比较劣势的酒,专门生产比较优势的布。如此分工,两国合起来不仅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酒和布,英国还可以用布换到较多的酒,而葡萄牙用酒可以换到更多的布。两国同时获得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好处。

李嘉图的例子是假设布和酒以同样的国际贸易价格等量地进行交换。根据比较优势法则,如果英国出口的布花费了100小时的劳动力时间,而进口的葡萄牙酒花费了80小时的劳动力时间(相比于英国生产酒所需120小时的劳动力时间),此时的收益是最大化的。尽管葡萄牙生产布所需的劳动力时间少于英国,它生产酒的单位成本较生产布的单位成本更具优势,可以减少10个单位时间。换言之,通过自由贸易,葡萄牙和英国可同时减少它们的劳动力时间,将资源利用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因而,国际贸易的趋势并不是由一国相比于另一国的生产绝对优势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其他产品的相对优势决定。相对优势法则的重要指导作用就是通过实现自由贸易,使所有国家可以并且能够参与到国际分工当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过于专业化也会带来问题

现在有许多对李嘉图自由贸易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相关条件的解读和理论扩展。然而,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自由贸易可通过劳动力分工实现高水平的生产专业化,实现经济规模效益,正如亚当·斯密所说的:“由于贸易流通促使劳动力分工,因而分工的程度受市场范围的强烈影响和限制。”

因而,随着市场规模扩张,劳动分工对社会的贡献值也将同样增长。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贸易全球化和一体化水平有飞速的增长。中国加入WTO,印度经济模式的转型,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市场的建立推动了国际贸易总量的增长和供应链的变革。很明显,正如李嘉图所预测的,整个世界正在向一个基于比较优势分工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前进。

看看现在的世界贸易模式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举例来说,中国某些区域成为世界大部分低端消费产品的生产地;泰国是全球电子部件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印度是世界呼叫中心以及其他信息技术服务的外包市场。许多这些产业集聚地得益于规模经济以及集群,成为跨国公司企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地。

专业化以及全球化的生产,结合“精益”库存实践,帮助许多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并且为许多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然而,过于专业化也有其负面作用。就拿李嘉图的案例来说,如果一场风暴将整个英国的服装行业一扫而尽,那么就意味着两个国家的消费者将同时没有新衣物,同时如果葡萄酒因为消费者口味的变化而价格下降或是在英国禁止销售,这都可能会摧毁葡萄牙经济。

从过往几年的经验来看,拥有精益化库存的全球供应链已经越来越难以应对高度破坏性的供应链方面的冲击,例如自然灾害、政治动乱、政权不稳定、汇率波动,较之于需求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其中一个案例就是2011年10月份发生在泰国的洪水,这一事件给全球硬盘驱动器生产中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据预测,泰国生产了全球超过70%的硬盘。李嘉图提出的理论告诉我们,国家的一个负面事件可以对全球贸易流动具有广泛的影响。这在今天而言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借助贸易和金融市场,其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都非常高。这一紧密关系可以从美国、欧元区、英国、中国和巴西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一窥究竟。尽管发展中国家引领着近年来的贸易扩张,它们的发展也离不开发达国家。这就可以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或政治方面的波动将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中,要记住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库存保持在精益水平,只依靠几个专业生产集群的企业面临供应链中断时,仍旧非常脆弱。哪怕是很小的波动,也会在国际贸易系统中被不断放大,最后对企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在劳动力分工的大背景下,生产将继续促进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发展,正如大卫·李嘉图两个世纪前所说的那样,供应链负责人必须认清一个事实,贸易关系依旧脆弱,随时随地都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既然无法改变躲避这些影响,供应链负责人更应该专注于他们所能够做的:建立重要的备选方案,避免过分依赖某些看似效率很高,但实际上非常脆弱的主体。

上一篇:物流园区经营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果蔬流通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