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观的视阈下浅谈教学

时间:2022-04-30 10:23:13

在实践观的视阈下浅谈教学

【摘 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①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着眼于抽象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这六大模块对于初次接触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而言,是难以真正掌握的。由于学习难度大,容易出现学生畏惧、厌学的现象。本文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提出四步教学法,绕开抽象的人力资源“六大模块”部分。以模拟演练为教学的突破口,可以对整个教学工作成功破冰,解决学生畏惧、厌学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人力资源管理

同志在《实践论》中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了人类认识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一公式是作为《实践论》的结论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新的重要标志。

本文试图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认识的总公式,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当中。使教学更加生动。在新的教学条件下重新解读这个公式,把握他的深刻的内涵和价值意义,必将给我们新的智慧、力量和方法的启迪。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阐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石。由于理论性太强,学生难以理解,更谈不上掌握。如教材的整个章节就六章,也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为标题的,如第一章就是人力资源规划。此前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这六大模块,而本书就直接对概念进行阐述,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人力资源管理,所以任凭教师对概念解释的多么全面、深刻,学生仍是只知其表,不知其理。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必经阶段,人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上升到理论,理论反过来又能更好的指导实践。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教材仅仅强调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见图1),确忽视了认识过程必经的实践阶段。

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理论,笔者提出四步教学法(见图2)。所谓四步教学法,是指将教学内容分四步完成。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

第一步,绕开人力资源中抽象的六大模块部分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以学生为主,由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模拟公司”进行角色扮演。其中扮演的角色有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招聘经理、培训经理、绩效经理、劳动关系经理,所有岗位都有教师提供的岗位说明书。学生按照岗位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模拟,学生根据模拟(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

第二步,学生根据模拟演练,谈自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任务“六大模块”的理论。也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阶段。

第三步,进行第二次教学模拟,本次模拟以学生为主导。要求学生在模拟中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各大模块的整体流程。

第四步,进行纯理论教学。

四步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感性的认识,再由教师引导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最后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断实践不断认识。由于这种方法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条原理的,故称之为四步教学法。

一、实施四步教学法的前提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所以四步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搜集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问题,而不是在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纵观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教材,都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为标题的六章。与现实工作脱节,学生无法知道这六大模块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四步教学法讲的是模拟,学生在模拟演练中体验企业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因此在备课环节教师要广泛搜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遇到的实际案例,更好的为学生“出题”“解题”。

2.四步教学法要求教师有眼利耳聪的能力。实施四步教学法要把学生分组进行演练,而教师必须做到坚固每组学生,在学生模拟演练中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使模拟演练更加逼真。

3.四步教学法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从业经验,不能像“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势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④“在马克思看来,以往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只是就对象看对象、就客体谈客体,而且是只凭借直观的形势去理解世界,不懂得要从人与世界关系的角度,联系人的主体的、感性的、现实的活动即实践去理解他们。”⑤强调了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直观性的原则。也就是教师不能就教科书谈教科书,凭借自己对企业的猜测去理解企业,而必须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够把课讲得理论联系实际,生动有趣。而目前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从业现状是,大多数毕业于211、985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通晓书本知识,可谓满腹经纶,但从未接触过人力资源管理实实在在的工作。没有企业工作经验。这样讲起课来难免枯燥,与实际连接不紧密。笔者建议这些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进行一些挂职锻炼,这样传授知识中就不会显得枯燥、无味。

二、实施四步教学法的过程

1.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授专业知识前先让学生进行实践,也就是模拟演练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角色。在模拟演练后让学生谈认识,教师进行补充,然后进行理论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模块要以学生在模拟演练中出现的问题为导火索进行切入。这样对于初次接触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而言就成功破冰了。当学生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之后再去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已经是“拨云见日”了。

2.搜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案例。搜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案例是四步教学法中重要的一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可以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案例为学生进行课程讲解。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在搜集案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案例的搜集比如管理资源吧,还可以参考一些实战的书籍如“2012人力资源24模块操作案例大全”,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从实践中成长。

3.进入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四步教学法的关键步骤,课堂应该选择在专业的人力资源模拟实验室,或者桌椅能够随意摆放的大于100平方米的教室。学生不要超过40人。上课前应该准备好学生模拟演练需要的剧本(包括岗位说明书、模拟的流程、模拟控制时间等)。根据重新编排的授课结构,根据四步教学法(见图二)进行授课。四步教学法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如下:

第一步实践:“实践演练”(模拟演练)。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注意到,人力资源实操课程中只能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流程性的项目,限定在学生既可以接受,又能够与人力资源的六大模块紧密相连。上课时根据教学内容首先播放人力资源工作的短片。对于初次涉及的基本概念,教师只需要做一个最基本的讲解,给学生一个大概的印象。课件播放后,布置模仿演练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布置演练内容,如本节课讲授培训与开发,那么教师就布置和培训与开发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乐趣,模拟演练结束后,学生对演练进行总结。教师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兴趣。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人力资源工作产生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一些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第二步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中的其中一块中的理论知识。遵循实践到认识的原理。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制定这一阶段的教学计划时,应该注意课件与教材相结合。一方面讲授教材的内容,一方面播放课件。用课件来演绎教材,用教材来阐述课件。详细讲解,深入学习。将人力资源的概念、原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第三步再实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哲学原理,完成了第二步的教学任务之后,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再次基础上我们再来一遍模拟演练。这次演练主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写“剧本”自己演绎“剧本”。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整个过程。第四步再认识:对于学生来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点还是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的基础知识,我们还是应当回到理论知识这个重点上来。经过三个步骤认识、实践、再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也不再陌生。这时候由教师趁热打铁再传授一遍理论课内容。到了这一步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三、实施四步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四步教学法的实施,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创新。一方面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新特色。另一方面它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焊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四步教学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改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被动局面。

四步教学法的实施能够让学生找到了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乐趣,成绩稳步上升。

四步教学法的实施能够让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工作成绩节节提高。

【参考文献】

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②③④马克思主义典著作选读[M].人民出版社,2008:3,3,1.

⑤李德顺.哲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24.

上一篇: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意义和问题及对策探究 下一篇:对课堂上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