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案”在备课及上课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4-30 10:02:07

“化学学案”在备课及上课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化学学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作用重大,是教师精心编制成的符合教学规律并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性材料,是融学习目标问题解决、方法指导、反馈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方案。对于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改变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成绩具有重要意义。学案运用于教学历史由来已久,它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

为什么要编制学案?怎么编?编好后怎么用?这些问题不理清,不解决,就不能编出优质的学案,导学功效就不能发挥到最佳,课堂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一、“化学学案”的教学价值

学案的核心在“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一份优质的化学学案,其教学价值应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体现学习目标的任务书,即将化学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根据目标来拟定学习任务,体验化学学习过程,努力达到学习目标。二是学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地展开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三是记录学习成长的档案袋,化学学案不仅是导学的文本,同时又学生的课堂笔记本,学生可以随时记录、圈点和标注重点与难点、疑问与困惑、成功与得失等一目了然,整理装订起来,对于后续的复习巩固可以起到诊断、激励、提醒和警示的作用。

二、在“化学学案”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化学学案的编制,往往根据教学课时,一课一案,备课组内分工合作。先由一人主备,形成初案;再在备课组内交流研讨,集思广益,形成通案;最后由教师自我调完善,形成个案。这样既体现了备课组的统一要求,又展现了个人的教学风格。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虽然“导学栏目”有所变化,但在编写时都要体现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化学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载体,编制时要心中有“人”,要以学生的视角去阅读化学教材,理解学习内容,理清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盲点、薄弱点甚至兴奋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起承转合、铺垫强化、质疑解难、点拨引导;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探究、交往互动,做到知识呈现问题化、能力提高过程化;要自始至终地把学生的“学”摆在首位,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用最恰当的方式自主学习最有价值的化学知识。

2.整合性原则。

学案不是化学教材的翻版,也不是对教材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教材内容的深度“解读”。首先,学案要依托教材,体现教材的基础性;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其次,导学案要整合资源,体现课程的开发性;根据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适度取舍、调整、挖掘和拓展,学案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更加紧密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最新科技成果。简而言之,化学学案应该是整合了教材、学生和教师等各种教学资源的,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巩固提升的综合性材料。

3.问题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问题”对于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引作用。“问题”是化学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的质量关乎导学案的质量,更关乎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问题”的设计既要源于教材,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更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一定的思维层次。这样“问题”才具有思考价值,才会像磁铁一样富有“磁性”,才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主动地探索、理解所学知识。

三、化学“导学案”的使用技巧

化学学案是化学教师课前预设的导学纲要,怎样在化学教学中灵活使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则大有讲究。善用者,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不善用者,照本宣科,机械僵化。我认为要关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用于诊断学情,确定教学起点。

化学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自主预习”等几个栏目组成,自主预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自我判断:哪些新知识通过预习已经会了?哪些学起来有困难?新知识和哪些旧知识有关联?自己有没有遗忘?而这些正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需要了解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因此,化学学案不仅要引导学生“知新”,还要引导“温故”。例如,学习“苯的结构和性质”时,“自主预习”不仅要有尝试解决的预习题,还要包含一些与甲烷、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相关的衔接题,通过预习反馈,确认教学起点。如果学生掌握的情况较好,教学起点就可高些,进度快些;如果大部分学生对甲烷、乙烯的结构、性质都有遗忘,就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进行适当的复习铺垫,然后再展开新知识的教学,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更佳。使用学案,有利于教师对学情做全面、准确的判断。

2.用于课堂讨论,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讨论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交往互动的重要形式,用导学案呈现课堂讨论题,有利于学生课前对内容有所准备,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课堂讨论时,学生有备而来,就会迅速进入问题的关键,讨论会更加热烈,效率也会更高。例如,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配置”时,设计一些论题:(1)配置溶液,为什么托盘天平只可称固体?(2)容量瓶的上部为什么要设计成细颈形状?(3)怎样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4)玻璃棒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5)为什么要洗烧杯和玻璃棒?(6)实验结束前,为什么要改用胶头滴管加水?(7)怎样准确控制溶液的体积?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原理,增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提高物质的量浓度配制的准确性,有助于学生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判断。

3.用于实验探究,渗透科学方法。

实验是化学的基石,实验探究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的有效手段。实验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方法,但这种方法中又往往包含诸如观察、比较、归纳、演绎、综合等其他科学方法。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实验可以使探究过程更加有序,探究方法更加科学,在实践中更好地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与熏陶。例如,学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学案可以从氧化钠与过氧化钠都属于钠的氧化物,以及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事实,提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问题,继而引导学生从元素化合价猜想生成物可能是什么?引导学生用实验方法验证自己的假设,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进一步判断过氧化钠是否属于碱性氧化物。

化学学案的编制过程,也是促进化学教师校本研修、实现个人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辅材料,化学学案应该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上一篇:一年级班主任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原则 下一篇:落实制度建设和规范标准做好化学实验室管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