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4-30 09:26:28

不同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肾病综合症病人82例,随机分为研究者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甲泼尼松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用甲泼尼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有28例完全缓解,10例患者病情有缓解,总有效率达到92.7%,4例患者复发,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发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雷公藤多苷;甲泼尼松

[中图分类号] R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058-02

肾病综合征多见于临床治疗中,在肾病中有较高的临床表现,现在大多使用激素疗法。因为激素疗法有较高的复发率,发生很多激素抵抗、继发感染类的不良反应,为了减少激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很多临床医生使用激素时通常会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1]。为了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现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1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82例肾病综合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肾病综合症病人82例,随机分为研究者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82例患者中有男性66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为63岁,最小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34.9±3.9)岁,都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评判标准:患者检测尿蛋白含量,浓度为>3.5 g/d;患者检查血浆白蛋白含量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实施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甲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苷进行治疗,0.8 mg/(kg・d)甲泼尼松并50 mg/次双嘧达莫联合治疗,3次/d同时使用雷公藤多苷 20 mg/d。对照组只使用甲泼尼松并双嘧达莫进行治疗, 剂量和研究组相同。两组患者在连续给予8周治疗后逐渐减量,并保持 一定的量进行治疗1.5~2年。开展定期随访,并监测血、尿常规等项目。

1.3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检查血浆白蛋白>35 g/L,于24 h后测定尿蛋白35 g/L,24 h后测定尿蛋白>150 mg/d;无效:患者检查血浆白蛋白3500 mg/d;复发:患者没有减量之前测定血浆白蛋白值,24 h后测定尿蛋白数值达到完全缓解值,但是在减量使用后血浆白蛋白处于150 mg/d。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对患者都为有效值。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使用t检验。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有28例完全缓解,10例患者病情有缓解,总有效率达到92.7%,3例患者复发,对照组14例患者完全缓释,16例患者部分缓释,总有效率73.2%,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白蛋白、24 h尿蛋白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蛋白含量为(43.2±5.9)g/L、24 h测定尿蛋白含量值为(1.1±0.7)g/L,对照组治疗后的白蛋白含量为(41.2±5.7)g/L,24 h 尿蛋白含量为(1.8±1.4)g/L, 两组治疗后白蛋白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4 h测定尿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脂血症作为主要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血症能够介导并增加肾损伤, 导致局灶肾小球出现硬化现象[2]。他汀类药物属于还原酶抑制剂, 能够把HMG-CoA转化成3-甲基-3,5-二羟戊酸, 具有降脂效用。其可以作用于肝脏,可以抑制合成内源性胆固醇功能,能够减少肝细胞当中含有的胆固醇量, 影响低密度脂蛋白(LDL) 受体合成[3]。目前有很多的研究和临床资料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较为有效的完善肾脏功能结构, 使肾小球的滤过能力得到改善[4], 减缓肾脏发生病变的速度, 使肾脏能力受到保护。此类肾脏功能的保护不依靠血脂改变, 药理作用可能为调节平衡能力、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和细胞信号的传导通路。其具体效用为:避免系膜细胞、肾小管内上皮细胞等过度增殖;降低系膜基质、透明质酸与层粘连蛋白的合成;由合成内皮细胞NO作用, 来增强异常内皮细胞能力及肾脏内局部血管的扩张能力, 增加血小板脂质合成效果,降低血小板的汇集, 减少血粘度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的能力, 使血管保持良好张力,血液流动力维持最佳状态, 缩减尿蛋白, 减少肾小球硬化作用和肾间质纤维化能力[5]。肾病综合征出现高凝的主要原因是身体中有大量蛋白质通过尿液排出, 增加代偿性肝脏的合成功能, 导致抗凝血、凝血和纤溶系统内的成分发生变化,血小板发生功能紊乱等。

在现代医学当中,增强肾病综合征疗效是临床医生一直注意的研究课题。当前导致发生肾病综合征的最直接因素为肾小球基底膜发生渗透性变化,滤过孔出现扩大,因为肾小球基底膜发生渗透性变化,血浆当中存有的许多红细胞和蛋白质等物质都发生渗漏,所以出现血尿及蛋白尿等表现症状。发生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而且影响到肾小球,导致肾小球进行滤过的屏障有了病变。此原因也是免疫抑制类药物可以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原因之一。该文使用的雷公藤多苷类属新型免疫抑制剂,现在主要在红斑狼疮以及类风湿等免疫性病症中使用。也有很大的文献资料显示,雷公藤多苷可以治疗肾病综合征,而且有较明显的临床效果,和激素类药物共同使用能够有效增加治愈率。该文研究当中,研究组患者使用甲泼尼松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用甲泼尼松进行治疗。研究组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的使用可以增加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病人数目,提高总有效率,和单独使用激素效果显著增高,而且可以显著减少复发率。此现象说明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应用于肾病综合征治疗可以有效增加激素治疗效果疗,并减少病人复发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桂玲,任春娥.雷公藤多甙对雌性大鼠不良反应的实验研究[J].河北医药,2009,31(11):416-418.

[2] 杨军,范琳虹.雷公藤多甙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161-162.

[3] 聂东红.不同治疗方案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96-97.

[4] 杜雪颖.联合用药治疗5O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运用,2008,11(6):98-99.

[5] 肖建新.不同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96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164-165.

(收稿日期:2013-03-09)

上一篇: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 下一篇: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构建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