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4-30 05:42:37

关于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就业难也是困扰多年的社会难题,通过对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找出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所在,并从国家、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个人层面,提出改善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形势 建议

进去21世纪以来,许多高等学校的大规模扩招,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

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当中,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工作也是非常的艰巨。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大环境下,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难度远高于其他人群。

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08.2万人,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6%的人自主创业;有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1%准备国内外读研,6.1%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如果按此比例推算的话,将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由于就业不易,2011届本科毕业生中有更多的人选择了继续读研而非参加工作,选择读研的比例较2010届增加了2.5个百分点。

各项统计数据以及种种现实表明,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极其严峻,需要引起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学生个人的高度重视。

二、 造成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的原因,也有高校教育脱离实际、不符合社会需要的原因,还有自身能力不足以及就业观念错误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大众化导致的毕业生数量增加对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

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导致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在单位的选择上也要求偏高,导致就业难。

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3.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4.社会壁垒,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和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

三、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1.学生个人方面:

首先,要正确的自身定位。找工作时,应找到我们能力所能胜任的职位和地域。难以胜任的职位和看似美好的大城市不仅会影响就业,也会让以后工作充满艰辛。反而祖国的中西部的小城市或者农村,有着更广阔的天地。

其次,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就业压力大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不要做无用的埋怨,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采取措施,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2.高校教育方面:改革高校课程设置,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开设实践课程,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国家方面: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同时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非公有制单位、农村及基层单位就业。

4.企业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广泛招揽有用人才,积极推进企业人事改革。同行企业中不要进行招聘攀比,盲目提高招聘条件等。同时可实行与学校联合办学,这也是目前比较受到较大关注的课题。此外,有条件的企业可提前对毕业生进行“招聘实习”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情况,提前掌握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若双方满意,等学生一毕业就可签约了,这种做法已在一些企业实行,普遍受到欢迎。(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参考文献

[1] 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2] 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3] 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4] 张扬, 应若平.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5] 孙红永.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12)。

上一篇:漫谈我国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现状及提高对策 下一篇:江苏省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