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发展

时间:2022-04-30 04:27:51

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发展

[摘要]网络信息时代,信息的形态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电子资源以一些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信息载体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作为信息的集散中心,其信息的来源和文献资源建设也不可避免地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建设图书馆电子资源已是一项大势所趋又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图书馆 电子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102-01

一、电子资源的涵义

电子资源即是指通常意义的数字资源,是通过计算机等设备以数字信号(也称为二进制信号)来传递和使用的信息资源。电子资源总体来讲有三种类型:互联网资源、电子出版物和各图书馆自建数据库。互联网资源开放性好,资源量丰富。电子出版物常见的有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软件等。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是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求,利用馆藏文献建立的数据库,常见的有馆藏书目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地方文献数据库等资源。

二、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发展的意义及深远影响

建设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和根本要求。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已经随着他们很早的网络建设一起发展起来,因此他们拥有丰富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库。而我国互联网进入较晚,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起步就更加之晚,因此我们的网络电子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这和发达国家相比已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极不利于我国的信息安全与平等。当前我国一些图书馆已完成自身局域网建设,而电子资源建设的滞后,使现有的网络设施无用武之地,无法发挥基础设施的效用和价值,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加速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不仅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也是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三、当前影响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发展的问题

(一)电子资源数据保存措施不够

首先电子资源的价格较高,网上免费的可靠资源很少,同时电子资源的载体价格也较纸质要高。电子资源还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缺点,电子资源的存在完全依赖于其储存的载体寿命,对储存条件要求高。目前常用的光盘、硬盘、服务器,有的寿命十几、二十年,最长的也不过一百年,而且电子资源由于其非直读性特点,依赖于其读取设备,而电子设备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若干年后,很可能出现有载体却没有读取设备的情况。由于上述一些弊端,使得各图书馆在单独引进电子资源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对电子资源的保存措施远远不够,不能很好地建立电子资源库,因此未来增强馆际间的合作是要考虑的一个途径之一。

(二)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这是目前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又一问题,除了资源量少之外,对已有资源的利用率也不是很高,使得信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电子资源建设质量不足

第一,图书馆引进的电子资源品种经常雷同,造成资源的浪费,这一方面受到出版种类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受到采购经费的限制。第二,网上资源的质量也不够,大量重复粘贴的信息泛滥,而深加工的精品信息却不多。中文数据库涉及的学科领域有限,年限较短,数据库规模不够。网络信息的权威性也无法衡量。

(四)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需要的是既懂图书馆文献管理又知晓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要做好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熟悉图书馆业务、精通外文、掌握信息处理技术的多层次的专业人才,才能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而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起步晚,这方面的人才尚缺。

四、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发展策略

(一)加强对电子资源的整合

加强对电子资源的整合,一是使分散在不同数据库中的资源得以有序化,二是使分散在网络中的资源得以分类有序。这样才能为读者的高效检索奠定基础,提高资源利用率,最终实现数字图书馆提供高效信息服务的目的。

(二)加强电子资源深层次开发利用

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单是简单的信息获取与提供,还应承担对信息再加工的义务,促进信息的高效利用。通过图书馆的专业技能,对信息类型进行辨识、解释和破译,抽取新知识,增强信息针对性、有效性。使图书馆简单的信息提供功能上升为参考指导功能,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决策咨询,这也是图书馆适应时代需要、谋求自身发展的新途径。

(三)加强图书馆间合作,建立资源共享

如上文所述,电子资源具有价格昂贵又不易长期保存的问题,使各图书馆间对电子资源的拥有十分有限,同时,电子资源数据库通常数据量庞大,规模巨大,单凭一馆之力进行搜集整理难免力不从心,更会影响对资源质量的管控。因此有必要加强馆间合作,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共同分担困难,扩大成果,是一举多得的益事。

(四)优化读者服务

图书馆最终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图书馆在电子资源建设的同时仍要坚持以服务读者为根本,从有利于读者角度出发进行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首先利用图书馆的专业资源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进行有序化的整合,并进行专业的分类,使读者能够有效利用。不断充实本机构自建数据库,及时下载利用率高又符合本馆建设原则的电子资源供读者检索。读者服务既要秉承传统纸本资源条件下的服务原则,又要结合电子资源新特点,创新服务方式方法,不断深入优化读者服务,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

上一篇:动画品牌形象构成维度识别研究 下一篇:编辑理论对编辑实践活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