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高效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2-04-30 01:25:28

生态高效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在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要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充分说明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学校和科研机构都在研究高效课堂,研究“怎样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高的产出”,而且有些地方在这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然而,他们大多数是从认知规律方面入手,却忽略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的突出作用。因此,这种“高效”课堂的研究似乎总还有些不完美之处,很多时候都不尽如人意。在长期的听课评课过程中,我也发现我们某些老师的课堂上常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教学研究不深入,忽视对学情的了解。有的老师教学起点低,落点也低;有的教学起点高,落点也高,整堂课缺少梯度,阶梯设置少,一易都易,一难都难,学生要么听得没味,要么听不懂,结果都是不听。教师缺少对学生个体的深入了解,不清楚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尤其是一些从高三年级下到高一年级的教师,常常不考虑高一年级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导致上课时例题越举越难,给学生设置的思考阶梯越设越少,不少问题学生开始就没有听懂,或似懂非懂。不少问题教师自认为已经讲清楚了,学生好像也看懂了,但是对学生而言,其实他们仍然不了解所讲知识、概念的本质,学生课后去做类似题目时还是不会,更不要说能知识迁移了。这样的课堂缺少师生之间必要的情感交流,学生每次听课都是云里雾里,自然对该科缺少兴趣,老师上课也会越来越缺少激情。

第二,启发学生欠合理,忽视对问题难易的考虑。在一次听高一年级某位老师上“牛顿第二定律”的课时,我发现该老师没有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结果学生就是看书,把书上的结论说出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启发,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缺少沟通,更不用说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老师设置问题调动学生、引导学生探究有流于形式的嫌疑。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进行探究,基本上是自由放任,缺少对学生必要的引导、提示,导致对老师所授内容,学生是“狗咬刺猬――无从下手”,很难去真正进行探究。

第三,学生主体分不清,忽视对教学内容的掌控。有些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缺少师生交流,没有把思维权、动手权、话语权、归纳总结权还给学生。有的教师的讲解几乎占满一堂课,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不管什么内容,都是自己“一言堂”,根本没有留下时间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去回味。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倒好像是一群群看客。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要我学”。即使那些能力强的学生接受了这些知识,也是囫囵吞枣似的,更多的学生只能利用课外的时间自己再把当堂知识重过一遍乃至多遍。这种课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虽然形式上当堂教学任务完成了,短期内考试成绩也许还不错,但绝大多数学生的思考习惯没有形成,思维品质没有提高,那些难度大的题目还是不会自己思考解决,结果还是做不出来。长期下来,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激情也逐渐冷却。

这些年来,我潜心从事了生态高效课堂的研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情感交流,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面进行了比较细致深入的探讨。在此与各位商榷,既求各位专家指正,也期自己得到进步。

一、生态高效课堂一定是充满情感的课堂

1.教师要热爱学生

2014年9月9日,主席在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了好老师的四条标准,其中一条是:“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好老师一定会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我们或许还记得有这样的体会,当哪个科目的老师喜欢自己时,我们总能在他的课堂上认真听讲,我想这就是老师的仁爱之心的体现。一些保护、关心学生的老师总是能激发学生潜力,甚至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所以我们的课堂,要体现老师对学生的热爱,要体现学生至上的理念。人文精神最重要的含义是发现个人,关注人的成长、发展,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生命,人的自由权利高于一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什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呢?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热爱儿童。”联系到我们的课堂,我觉得我们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多、用得更好。而且我们一定要具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绝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家庭的贫富悬殊、外貌的美丑、天资的高低来“因材施教”,全班所有学生都应该纳入我们的教学视野。教师不管研究什么理论,更新什么理念,改进什么方法,其核心永远是一条――关注所有学生,符合所有学生的需要。

2.课堂要充满微笑

担任班主任和一线教师近二十年期间,我摸索出一点经验,就是无论在课间发生多大的不愉快的事情,无论学生发生多大的违纪事件,上课时,我都要微笑着走进教室,微笑面对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无论学生给出的答案多么幼稚可笑,多么不可思议,我都要微笑面对。

微笑,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用心与自己平等亲切地交流。师生通过相互的交流,就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善于观察学生动态,及时了解学生心理,以亲切平和的教态,启发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与老师同学共享,并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交流,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往往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如果平等、和谐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提升。此外,教师还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形成后续的教学行为。让动态成为常态,让生成成为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激发和提高,这要求教师有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懂得微笑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事实上,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判断往往受感情亲疏的影响。《智子疑邻》的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规律。在教学中,“亲其师,信其道”正是情感效应的真实写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学中老师还是端着架子,高高在上,面无表情,甚至总是以一副特别严肃的表情出现在学生面前,只知单向地、死板地传授知识,是无法激起大多数学生共鸣的;反之,教师总是以平等的姿态,期待的微笑,赞许的眼光对待学生,既传授知识,又传递情感,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被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就会极大地增强。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效果自然是老师“满堂灌”的方式无法比拟的。

3.教师要多鼓励学生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告诉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学会经常鼓励、赞美学生。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这是一种天性。平时我们多夸夸学生,就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对自己的重视,就会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明白自己并非一无是处,也是有很多优点的,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增进了对该老师的感情,增加了对该科目的兴趣。这样做,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做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往往会给学生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我曾经教过一个姓苏的学生,初入学时,考试是年级的千名之外,字迹也非常潦草,但我发现他对数学、物理有兴趣。有一次数学单元考试考了90分(满分100分),超过了总体成绩比他好的许多学生,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并奖励了他,并当着他的面给家长电话报喜。该学生很受鼓舞,自此尽力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除外语学科外,各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现在,他的成绩已达到年级的中等水平,这不能不说是老师对他的认可与鼓励产生了良好的情感效应,使其自觉向学,促进了自我的进步。

二、生态高效课堂一定是学生参与的课堂,是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情感课堂

1.课堂要加强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自主探索中,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时如果能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构建出一种教学对话的课堂,即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设置出一种“生问生答师导”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去创新、去探索,再展示自己所探究的成果,这样就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这样的课堂,也才是真实的课堂。

2.课堂要学生自由对话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提出后,还应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挖掘他们头脑中储存的思维信息,要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出他们想到的各种可能。经过这样的启发、引导、讨论、思考、总结等过程,他们就会想出许多办法,利用已有知识,获得许多新知。当然,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许不是我们这一课的主要目的,但通过生生、师生的多层次探究,来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才是我们的教学宗旨。

这样的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深化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夏茹冰先生说得好:“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课堂上老师抛出问题之后,学生自主发表对问题的看法。这种相互的交流,既可以训练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又可以通过别人的意见补充来拓宽思维,激发出思想创新、观念创新的火花,从而启迪、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发言者要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让别人理解接纳,就必须吐词清楚、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而要提出与别人截然不同的观点,又还须具有把握别人发言内容的能力,长期坚持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对听说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锻炼。第三,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合作意识的人才。各项社会活动中团队精神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大量的对话、个性化讨论这种学习方式是让学生成为思想的主人,进行合作,然后能自主解决问题的极好的方式。

3.课堂要师生全身心交流

如果一位教师,只能用“淡淡的情感,淡淡的语言”,讲着“淡淡的知识”,这样“淡淡的”上着课,学生一进课堂就像掉进冰窖一样,怎么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我认为,在每一堂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角色是时时转换的:当老师讲授时,学生就是配角;当学生自主地开展活动时,他们就是主角。而且,这种教学中,学生作为主角的机会应该多于他们作为配角的机会,即使是作为配角出现,学生仍然应该是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而不是被动地参与。

如果作为主导者的教师,每堂课总是“津津乐道”,大搞“一言堂”,就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许多机会,从而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最多,也只能是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的典型。

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对每一堂课都务必讲求情感的跌宕起伏,讲求语言的抑扬顿挫,讲求互动的神采飞扬。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感受到我们的课堂的魅力、乐趣和神奇。

三、生态高效课堂一定是充满艺术性的情感课堂

任何时候,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艺术。它要求老师具备精深的专业素养、严谨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思维。教师不仅要做一名教书匠,而且要做一名懂得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这就必须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具体包括:组织艺术、合作艺术、激励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设计练习艺术、“顺应”和“同化”艺术等。

1.课堂艺术能加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崇拜

(1)课前要“胸有成竹”。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说过:“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教师唯有备课时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会有上课时的恰中肯綮,才会有课堂中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2)上课时要充满激情。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可见充满激情是教学高效的重要前提。为什么呢?首先,通过多年的专业学习,能站上讲台的教师在知识传授上是没有问题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教学考查,教学效果却产生了高下之分,究其原因在于是否全情投入, 是把教师当成了职业还是当成了事业。一名教师,如果缺少了对教育的热爱,缺少了对教学工作应有的热情,再渊博的学识,再先进的教学设施,都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因此,只有热爱学生,你才会想方设法研究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你才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你也会把幽默带进课堂,你还会显得很有人情味,更会细心、耐心……所有这些,为课堂气氛奠定的是良好的和谐的氛围,从而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2.课堂艺术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课堂中应巧于质疑,善于发问,适时释疑。教师课前要充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通过精心设疑、提问,将教学目标层级化,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引发思维的强烈冲突,充分开启心智。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思维的课堂由于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学生自身强烈的心理需求,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学生对教学内容就会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著名特级教师嵇明海认为:“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法就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精心设疑、提问,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整堂课教师有讲有导、有收有放,学生有看有议、有思有说。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参与感、话语权、决定权,就能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长期训练,必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生态高效课堂一定是符合认知规律的情感课堂

1.良好的教学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引擎

有人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为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或结合时事,或结合生活现象,或结合学生当前关心的成长话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充满热情,充满期待。

2.精彩的学习过程是生态高效课堂的核心

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教师讲得精不精彩,更要关注全体学生学得主不主动。这种高效应该是双边的,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我们既应关注学生个体的参与状态,又要注意学生活动参与的广度、探讨的深度,注重形式及相应的效果,避免走过场;在学生的学习探究方面,既要强调教师的外部教导,更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内源性动力;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建构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反馈,整堂课要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意学生思维的培养是打造高效情感课堂的重要途径

(1)设计科学巧妙,安排运用灵活。我们在备课时,要对授课内容巧妙设计, 开场白引人入胜,集中学生注意力;以丰富的内容、严谨的逻辑来传道、授业、解惑;以生动而高度的概括总结使学生“回味无穷”,自始至终吸引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牢牢跟定教师的讲解内容。内容设计时,对哪些要在课堂重点讲授,哪些应让学生动手操作,哪些应是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很清楚地分开;重点、难点必须归纳成要点,依内容整齐、条理清楚地板书出来加以强调,帮助学生强化并实现突破。

(2)善于启发诱导,开发学生智力。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联系教材与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其学习激情。教师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留出思考余地,让学生自主研究、合作讨论、探究作答,使其思维随着自己的讲授一步步深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长此以往,我们就教会了学生若干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养成善于思考、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掌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总之,唯有课堂高效,真正的“少教多学,不教而教”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当然,教无定法,究竟如何把情感教育有机地融入课堂,以提高课堂的高效性,真正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让全体学生都能事半功倍,我想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应该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然后大胆躬行,敢于做新课改的弄潮儿。

课题来源:此论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构建生态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系列论文。

上一篇:基于学科平台的公共英语课程“1+1+1”教学模式... 下一篇:新形势下的高校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