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NO”就是他自我成长中的羁绊

时间:2022-04-30 01:25:02

你的“NO”就是他自我成长中的羁绊

你常常对孩子说“NO”吗?你会为他不听从于你而愤怒吗?

而你的“NO”、你过于在意把孩子“正确化”,从本质上来讲,不是在对孩子的行为说“NO”,而是在对他的自我成长说“NO”!

为人父母,我们千万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别妨碍孩子的“自我”成长。孩子的一生都要靠这个“自我”来应对:他是否出现恋爱困难,他是否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是否能顶住压力来追求自己想要的,他是否能既不过分任性又能表达自己,以及将来他有了小孩怎么做父母,都是和这个“自我”息息相关的。如果他的“自我”不够,他的主见性、意志力、安全感都会面对困难,他的生活将像一辆油门、刹车、方向盘都有点问题的汽车一样,让他为难了。

请允许他“指鹿为马”

一位妈妈带着19个月的宝宝去郊区的朋友家玩,宝宝指着烟囱冒出来的烟说:“白云!”妈妈马上纠正“那是烟,不是云。”宝宝又说:“白云。”妈妈再次纠正说:“是烟,不是云。”

原来,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一个“指鹿为马”的阶段,把老虎说成猫,把汽车说成房子等。这是因为小孩子抓住的特征是局部性的,而不是全局,他们对细节的敏感度远高于成人,比如看绘本能比我们多看出好多细节,但是他们的全局观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是一个自然的、健康的认知阶段,也是可爱而富有启发性的,我们经常可以通过孩子的视觉和话语发现原来世界还可以这样看。大人都是科学家,而孩子是诗人。

很多妈妈觉得自己不及时纠正宝贝的错误概念是失职,这个例子中恰恰相反,因为孩子这种认知特点是应该被接纳和欣赏的,如果你纠正,反而是对孩子的打扰,给他带来困惑,使他不那么相信自己的感觉,从而对自然地认知发展带来困难。

每一个禁止都是一堵墙

我们知道,太多的父母太容易局限于“正确”、“应该”、“怎样更好”了,他们没有想到,实际上孩子也需要“错误”和“不好”。

孩子要在雨天跑到外面去淋雨,孩子要在冬天穿夏天的裤子因为那上面有他喜欢的图案……父母希望照顾到孩子的健康,这当然是好的;可是这只是一个方面,孩子的快乐以及孩子需要自己学会照顾健康,但却被忽略了。

用一次受冻来学习根据天气穿衣是必要的,用一次感冒来懂得什么叫受凉也很值得,否则孩子将永远不懂得冷暖。如果你留心你会发现,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不知道冷暖、不知道饥饱,不知道保护自己的东西。因为他们在犯错之前,已经被父母“正确化”了,不要这么辛苦不讨好地去“正确化”孩子,让他在错误中学习什么是正确。

大人通常太在意结果,可怜的大人们被训练的只在意结果了,他们已经认为结果是当然性的最重要,是一切的标准,然后又开始这样训练自己的小孩。他们尽量的避免孩子失败,看不到孩子从失败中获得的学习,他们尽量的避免孩子犯错,看不到孩子从错误中获得的发现,更糟糕的是,这样一来孩子失去了太多自由和成长的机会。孩子的意愿一出现,父母就告诉他这不行,孩子一尝试,父母就告诉他这不好,每一个禁止都是一堵墙,可怜的孩子们被要求只在胡同中走,而不能随意地感受整个北京。

负性话语让他不自觉压抑自己的人生

我们常看见:父母最常做的给孩子困扰也最大的就是,不允许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孩子想先玩再做作业,不可以;孩子想穿有个性的衣服,而那件衣服是妈妈不喜欢的,不许;青春期的孩子染了头发回家,妈妈发飙放话:我们家没有这样的孩子!后面这句话好厉害,可怜的孩子还没到离开家能生活的时候,不得不委曲求全。

如果妈妈经常对孩子说:你这样让我很生气,你这样我很伤心,你这样让我很为难……这样的说法让孩子内心很纠结,尤其是小的孩子,他会认为妈妈不生气、不开心、为难是因为自己不好,他的人生不知不觉开始为别人负责而压抑自己的人生。健康的人格是,能够在重视自己的基础上顾及他人,先顾及自己然后顾及他人,但现实正好相反,父母总是要孩子为大人着想:你知道我这是对你好吗?你知道我多不容易吗?你知道我为你付出了多少?你还让我生气,你怎么就不能理解理解我呢?

为不配合而愤怒是不相信生命的包容性

我们常常重复做着这样的事情:我们不去问孩子“你快乐吗?你觉得我理解你吗?你认同我说的吗?”我们不问,而直接去安排,且不允许孩子不同意,还要孩子理解和配合;如果孩子不配合,我们就愤怒,就剥夺孩子更多的自由更多玩的机会,然后孩子开始把父母当作对立面斗智斗勇,开始抵抗、撒谎和消极报复。

父母对儿童不了解,不相信孩子自己会管理自己,不相信孩子自己会努力进取,不想孩子有足够的智慧去判断什么是好的,然后接管孩子的一切,像是英国殖民印度,结果父母发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走不通,即便是把自己和孩子都搞得好累,依然不如愿,他们一方面剥夺了孩子自己发展和成长的机会,一方面抱怨父母太难做,抱怨自己太不容易。

如果不顾及孩子的自我,父母一心“打造”孩子,这就好比逆流游泳,游不了多远还可能伤痕累累,我是指心里的伤。倘若能不想掌控或者预定未来,只是快乐地享受当下,那么孩子一定会还这个世界一个惊喜。六七十年代在父母“无知”的状态下,我们依然成人,这恰说明人的生命力的神奇。

就算今天80后做父母也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大部分孩子还是能够成人,依然可以承担这个世界,因为人的生命力本身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生长力,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让孩子在涉、管制、不相信、高压下委屈长大,为什么不给这个生命力以空间、给这生命力以尊重,让孩子绽放出生命的美丽和茁壮呢?

上一篇:一罐鸡汤 第10期 下一篇:春季入园:小小插班生的别样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