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4-30 09:23:17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我们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社会竞争等外在因素和教育本身的影响,现在的教育忽视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培养时期――小学,这种情况尤为严重。在小学数学的课程中,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进度,但是教学质量不高,而且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本文将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来展开论述,希望可以对教育尽一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重要性;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性思维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它影响的不仅是学习,更是一种对事物的处理方式。我国的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作为社会的后备力量,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执教经验,简要谈一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小学时期的学生,刚刚接触学习,对学习的内容还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这时候的学生就像是一块等待雕琢的玉石,很有可塑性。尤其是数学这一学科,因为涉及到的内容和其他学科不同,尤其需要创造性的思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容易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定式,这样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一旦学生没有了创新思维,影响的不仅仅是数学这一门课程,语文、英语等等学科都会受到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学生形成了定式思维,可能只知道1+1=2却不知道2-1=1,虽然这个例子很夸张,但是却很生动地反映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思维的不利影响,这需要教师们格外的注意。

二、怎么样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改变传统上课模式,赋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笔者个人认为,应该改变这种授课模式,给学生一些主动权,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1.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学生做好预习

以往,虽然也提倡课前预习,但是通过调查来看,效果不佳,有的学生甚至不进行预习,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都是十分不利的。从以往的教师布置的任务而言,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课外的预习,而没有明确的预习任务,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此时,教师应该做出改变。首先,布置课前的预习任务,而且这些任务都应该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好是适合学生这个年纪的,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其次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在布置好任务的同时应该为课上的教授做好准备。

2.赋予学生一定自主性,让他们做学习主人

以往的学习中,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没有太多的自主性,也没有太多和教师同学互动的机会,这对于好动的小学生们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天性的遏制。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一些。

3.教师应能够在学生的自主发言后给出点评,穿插学习内容

课堂毕竟是学习的地方,学生的自主性发言,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教师应能够把握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既能够积极的发言又不能扰乱了课堂的秩序,也要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下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便是十分的成功的。

(二)教师要善于创造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上面提到,学生应该拥有一些课堂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创造一些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加高效的思考,这样对他们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情景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近距离的感受环境所传达的内容,这种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创立的情景得当,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是极为有利的。

(三)教师完善自身,感染学生

以笔者的观点来看,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重点应是教师对学习环境的创立,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立不同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同时也要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应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能使学生愿意并且乐意在教师所创立的情境中放开自我,因为只有这样,这个情境的作用才能被最大化的利用,学生才能够切身体会到情境中所包含的思想。同时,教师应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有意识地和学生做朋友,得到学生的信任,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努力将学生带入教师营造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中去。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数学这门学科的其中的奥妙和乐趣,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一个努力好学的学生。

三、结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急于求成。对于传统教学法,虽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并不是没有可取的地方,教师在尝试新的教育方法的时候,不能完全将其抛弃,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新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信任,应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去改变、适应,最后找出最适合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相信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严永伟,张家如.高阶思维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探究性问题串设计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2)

[2] 孟令红,角屋重树,清水钦也,松浦拓也.影响小学数学学力因素的中日比较研究[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05)

上一篇:班级网站的建立与维护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关于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特点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