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作为老区跨越发展的灵魂

时间:2022-04-30 08:52:31

把创新作为老区跨越发展的灵魂

黄冈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欠发达山区和农业大区,发展底子薄、困难多、任务重,建设大别山试验区面临重大机遇,但也面临一系列难题。黄冈在体制机制上如何创新?在产业开发上怎样突破?在协调发展上有何举措?带着这些问题,人民论坛记者与湖北省黄冈市市长刘雪荣进行了对话。

人民论坛记者:湖北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黄冈作为试验区建设的主体,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刘雪荣: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关注黄冈经济社会的发展。继湖北启动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工作后,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又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表示,支持黄冈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去年以来,为支持黄冈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省直各部门和黄冈市之间签订了多个合作协议,各项政策都已经落实到位,许多项目进展顺利,大别山试验区的提案还被列为全国政协今年5个重点提案之一。目前试验区建设进展可以感性地概括为五个“了”,即氛围浓了、支持大了、项目多了、机制活了、百姓乐了。

人民论坛记者: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从各地各类试验区的实践来看,如何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已不是问题,关键是决策者敢不敢和愿不愿创新。也就是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不仅要有策略和手段,更需要的是勇气和担当。

刘雪荣:是的。资源、政策、项目和扶持有限,但创新无限。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我们进行了大胆尝试:第一,以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为指南,出台了《黄冈大别山试验区建设规划(2011—2020年)》,市直相关部门开展农村融资体系建设、土地增减挂钩、科技与人才开发创新等课题调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努力解决资金、用地、人才等难题。第二,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推动跨区域联合开发,搭建人才、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平台。比如,与江西九江市达成共识,把黄梅县小池镇纳入“大九江”同步规划,逐步实现基础设施同城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全省滨江城镇发展提供示范;与省内黄石市合作,对浠水县散花镇进行联合开发,共同建设鄂东滨江新区。第三,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困境。比如,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灵活运用BT、BOT等市场融资模式,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和特色产业园区。

人民论坛记者:革命老区特殊的经济环境,决定了其产业发展状况的特殊性。在大别山试验区产业开发的路径、模式选择上,黄冈有哪些鲜明的特色?

刘雪荣:首先,注重搭建平台,聚集产业,并逐步拉大园区框架。已建成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34个,引进项目457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9个,形成产业集群31个。其次,从单个企业招商到产业链招商,变招商为选商,变选企业为选产业。第三,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朝阳”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人民论坛记者: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黄冈在建设大别山试验区过程中,如何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

刘雪荣: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解决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是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黄冈自身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机制。二是统筹区域发展,采取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指导下辖各县(市、区)提出不同的发展定位。比如,红安县为“跨越发展的代表作”,麻城市为“创新试验的先行区”,浠水县为“沿江开发的集聚区”。三是加快建设一批事关长远的基础工程。去年底,黄冈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正式通车。该路全长458.65公里,总投资约13.89亿元,纵贯黄冈市七个县(市),惠及沿线38个景点、23个乡镇、230万群众。在建的武(汉)(黄)冈城际铁路预计明年底通车,届时坐火车从武汉到黄冈仅需28分钟。四是统筹推进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同步实现经济增长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提升的目标。

责编/陈楠 美编/石玉

上一篇: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 下一篇:李昭:前方砸车,日系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