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清热散在肾结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30 08:30:47

柴胡疏肝清热散在肾结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清热散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0年8月收治的8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清热散,治疗时间为7~30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例数14例,无效例数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患者有效例数19例,有效例数13例,无效例数8例,总有效率80%。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柴胡疏肝清热散; 肾结石;临床疗效;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9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54-01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0年8月收治的8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2~78岁之间,平均年龄42.5±2.3岁, 对照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5~72岁之间,平均年龄44.5±3.2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对症治疗:疼痛明显的患者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1ml或者黄体酮20mg,伴有泌尿系感染患者左氧氟沙星100ml,静脉点滴,每日两次;依替米星0.2g,入250ml盐水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清热散,柴胡疏肝清热散:柴胡10 g,白芍15 g,炙甘草10 g,枳实15 g,延胡索20 g,鸡内金15 g,冬葵子15 g,芒硝10 g(冲服),金钱草25 g,海金砂40 g(包煎),川牛膝10 g,滑石30 g,杜仲15 g,续断15 g。湿热重者加黄柏10 g,石韦15 g;尿血者加小蓟20 g,白茅根20 g;便秘者加大黄15 g,当归15 g,桃仁15g;气滞血瘀者加三棱10 g,莪术10 g,香附20 g。中药汤剂每日1剂,每次约150ml,每天2次。连续服用10d,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和腹部平片,观察结石的移动和排除情况,患者在用药期间要大量的饮水,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ml左右,并增加运动量,对于肾下极的结石,嘱患者将臀部抬高或者倒立,轻轻的叩击肾区,每天进行2次,体质强壮的患者可以进行跳绳锻炼。

1.3 疗效评定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经过腹部透视、尿路造影以及超声诊断检查,均未发现结石影像。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经过腹部透视、尿路造影以及超声诊断检查,结石减少或者下移,输尿管的梗阻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患者的症状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患者的腹部平片以及超声检查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本组资料技术资料以率(%)表示,组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例数14例,无效例数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患者有效例数19例,有效例数13例,无效例数8例,总有效率80%。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柴胡疏肝清热散属于疏肝理脾、清透郁热的良方,主要用于治疗肝脾不和、阳热内郁证,有研究治疗表明,淋证虽然在膀胱,但是多与肝脾胃有关联,因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精神因素、寒热不适、饮食不节均可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气郁结,血气运行不畅,日久便能够成淤化热,热与脾结合则会影响气机通降,最终导致湿热蕴结,下注膀胱,膀胱的气化不利,杂质结为石砂,中医认为气血经络以通为顺,通降失灵,不通则痛。现代医药观点认为,金钱草、海金砂、滑石、川牛膝通过利尿直接引起输尿管蠕动增强;三棱、莪术、香附、冬葵子对局部输尿管充血、水肿、粘连有明显疗效;黄柏、石韦、芒硝清热利湿,软坚润燥,增加尿量,冲移结石,加快结石排出;杜仲、续断补肾温通,能改善机体状态并能增强机体机化的能力。柴胡疏肝清热散配合西医治疗肾结石,临床疗效满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总后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53-454.

[2] 国家药典编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39.

[3] 李逊,何朝辉,曾国华,等.URL结合微创PCNL治疗严重输尿管结石[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1(11):587.

上一篇: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下一篇:多发伤中腹部创伤的早期诊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