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中国特色叫“商帮”

时间:2022-04-30 07:00:53

有一种中国特色叫“商帮”

立于山东,遥望广东,看其民营经济之盛、市场活力之强、商帮渗透力之大,真感望洋兴叹。北方商帮之衰落和至今的未能中兴,原因归根到底是市场观念未能根本转变、民营经济未能彻底复归。

美国商业发达,国土辽阔,拥有50个州,比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还多,然而却从未听说有“加利福尼亚商帮”“纽约州商帮”“华盛顿商帮”,美国人乡土观念淡薄,亲缘意识不强,同州的“老乡”没有意识去结成某种地域性的商业群体。

商帮是中国特色,是华人强烈的亲缘观念和同乡情谊的产物。“他乡遇故知”,“亲不亲,故乡人”,这些民间习语表达出华人的乡情以及隐藏于背后的淡淡乡愁,乡情作为纽带使来自同一个家乡、处外漂泊的商人游子结社成群,以乡音作标志,以家乡记忆作共同语言,进行生意上的互助、合作,雪中送炭,互相取暖。

商帮商帮,最重要的是“帮”,越是互助观念和抱团精神强的地方,越容易产生实力雄厚的商帮,这点在浙商身上得到充分印证。相比之下,鲁商虽然也称商帮,但明显互助精神不足,大多各自为战,没有实现大联合,因此气候仍显不足。

商帮是中小企业的摇篮。通过商帮,中小企业可以进行便捷的融资,寻求合作伙伴,实现订单内部消化。拿货时,大家可以一起行动,以数量优势换取价格实惠;在危机面前,大家能够捆成一团,相濡以沫,共渡难关;到外地经商,有当地的“兄弟”照应;对外交涉,不以某某小企业的名义而以“某某商会”的名头进行谈判;更有甚者,在商帮内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自给自足,内生发展……这些,都是中小企业通过商帮和商会可以获取的厚利。

不过,凡事皆有两面性。商帮虽是中小企业的摇篮,却往往不是大企业的“菜”。对于许多已经形成全国性影响力的大品牌企业、已经走出去的跨国公司、已经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他们的地方色彩往往很淡。华为、联想、阿里巴巴、海尔这些强大企业,特立独行,独掌大局,不必依赖商帮。对足够强大的商人而言,不认乡情,只认实力,他们已经跳出了商帮的圈子。

事实上,商帮文化在具有某种优越性的同时,也确实具有某种局限性。

从明朝诞生第一个成气候的商帮――晋商开始,中国各地商帮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坐庄,永不落空,先是晋商称雄,随即浙商登场,然后粤商一枝独秀,今天则是浙、粤、鲁三分天下。将来,会有哪匹“黑马”出现?不得而知。

不过,没有一个地方商帮能够永远不败。商帮,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鲜明的地域性格,这既然能够成为优势,也就一样能够成为致命伤。上天是公平的,粤商务实而短视,浙商抱团而排外,鲁商雄图而粗线条。时代在演变,各种优势在相继地转换为劣势,各种劣势又不断地转换为优势,改革开放之初,广东人“讲实际”、重眼前利益的特点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可是近十年来,浙商、鲁商崛起之后,广东出现一种声音,认为粤商过于短视,小富即安,应该吸收江浙人的冒险精神。然而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浙商由于冒进而资金链断裂,跑路频频,粤商则因谨小慎微而风平浪静,劣势再次转变为优势。

张瑞敏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句话变通一下,可用于“商帮”:没有成功的商帮,只有时代的商帮。商帮的兴旺是应时代而生,而且必须不断跟上时代步伐,才能保持兴旺。当今的商帮,不能过于局限于“老乡”经济,老乡们恐怕都要放眼全球,放开怀抱,才能做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商帮的过去具有中国特色,商帮的未来则需要世界眼光。

就南北对比而言,今天南方商帮的势力正遥遥领先。立于山东,遥望广东,看其民营经济之盛、市场活力之强、商帮渗透力之大,真感望洋兴叹。北方商帮之衰落和至今的未能中兴,原因归根到底是市场观念未能根本转变、民营经济未能彻底复归。

说到底,商帮的启示不在于商帮自身,更在于他们背后的土壤,而只有特定的土壤,才能不断孕育更加耀眼夺目的美丽星空。(编辑/张本科)

上一篇:奢侈品热战新媒体 下一篇:班干轮值聘任制实践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