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品课余生活的文化味

时间:2022-04-30 06:11:33

品品课余生活的文化味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经典的老歌还在传唱,可早已唱不出孩子们的共鸣。时下,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像央视最近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所描述的那样:屏幕中那位孩子一周七天,每天都和母亲奔波于各类兴趣特长班之间,只留给观众一个沉重的背影。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近期对全市1057名中小学生进行的电话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仍不外乎上网、读书、看电视和参加课外班等几种形式,那么他们爱看什么书、喜欢哪类节目、上网会做什么?他们自己的回答或许是社会了解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的最好窗口。

上网:网民比例高、上网活动偏社交娱乐

“三个学生,两个上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青少年网络普及率在2010年达到60.1%,本次调查也发现,中小学生上网比较普遍,三分之二的中小学生平时会上网,而2006年时只有一半的中小学生上网,上网比例六年来提高了13.6个百分点。

中学生成为上网“主力军”,小学高年级学生是“生力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上网比例也逐步提高。八成左右的中学生上网,比例比2006年略有提高;六成左右的小学4~6年级学生上网,比2006年提高两成;在1~3年级的小学生中,也有三分之一在上网(见图1)。

“蹲家上网”最常见。91.8%的中小学生主要在自己家里上网,而在学校机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不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相关调查也指出,青少年上网环境正在优化,从网吧逐步向家庭和学校转移。上网环境偏家庭化,一方面是由于电脑在家庭中已经很普及,根据统计部门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在北京,2010年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104台电脑(其中接入互联网的84台),每百户农村家庭中拥有64台电脑。同时,社会对网吧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强,教育部规定学校周边200米内不得开设网吧,规范了学生上网环境。

小学生爱玩游戏,中学生重社交。中小学生网络利用的重点是社交娱乐,网上学习、看新闻的不占主流,说明中小学生对网络的利用尚在较浅层面。玩游戏和聊天交友是中小学生上网最常做的两项活动,其次是查找信息、娱乐和辅助学习,上网看新闻、购物、写博客的学生较少(见图2)。

中小学生上网活动总体偏社交娱乐,但不同年级的学生各有特点。小学生重娱乐,七成左右的小学生上网常玩游戏;中学生重社交,近六成中学生常上网聊天交友。

阅读:自己买书自己看,小说漫画是最爱

小说、漫画和童话书居中小学生“看书排行榜”前三甲。阅读书籍是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部分。从类型看,小说、漫画和童话是中小学生最常看的课外书类型,分别有36.8%、25.4%和21.6%的被访学生平时常看这三类书籍,这确实符合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阅读习惯。

分年龄看,童话和漫画是小学生的宠儿。其中,纯真烂漫的童话书最受小学生欢迎,四成左右的小学生常看童话书;图文并茂的漫画书居第二位,三成左右小学生常看漫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对文字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提高,小说取代童话成为新宠,五成以上的中学生常看小说;而漫画书地位没有撼动,仍有近两成中学生常看漫画。

自主购书是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来源。中小学生在阅读上具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权,课外读物主要是学生自主购买得到的。42.1%的被访学生所看图书是自主购买的,19.2%是向图书馆借阅的,15.0%是父母或学校指定购买的。

看电视:最爱动画片,但国产的除外

小学生痴迷动画片,中学生移情娱乐节目和电视剧。总的来看,动画片是中小学生最常看的电视节目类型,但这主要以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动画片的痴迷作为支撑。在小学1~3年级学生中,高达82.1%最喜欢看动画片,该比例遥遥领先于其他节目类型;小学4~6年级学生仍最爱看动画片,55.7%表示爱看动画片;而在中学生中,动画片的地位迅速下降,娱乐节目和电视剧成为热门,三分之一表示喜欢看娱乐节目和电视剧。

国产动画片:“想说爱你不容易”。动画片是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中小学生对国产动画片的评价却不高,19.6%明确表示不喜欢国产动画片,49.5%认为一般,33.9%表示喜欢。进一步询问不喜欢的原因,小学生觉得国产动画片形象不好看,中学生觉得国产动画片情节不吸引人、题材陈旧没创意。这说明小学生重形象,中学生重内容,而国产动画片无论是形象还是内容都与孩子们的期待有一定差距。

课外班:六成学生参加,减负还需落到实处

课外辅导培训,在孩子的眼中,可能不能称之为“课余”生活。调查显示,近六成中小学生参加了包括文化科目辅导、兴趣特长培训在内的课外班。毫无疑问,上课外班已经成为学生课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外班的内容以传统的课程科目辅导为主(如外语、奥数等),文体兴趣班次之,而参加科技班(如制作模型等)的最少。外语、补习、奥数是学生参加最多的三大类课外班,分别有19.5%、11.5%和10.9%的被访学生参加(见图3)。

低年级学生参加课外班的最多,分别有七成小学生、五成初中生、四成高中生参加。从内容看,小学生参加最多的是外语班,其次是绘画、体育等文体兴趣班;而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增大,参加补习班的最多。

从调查看,孩子们对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有一定的自,并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偏好。不过,家长仍需引导孩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适量参加课外班,别给孩子带来过重的负担。社会应加强对未成年人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净化网络环境,进一步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实现前述央视广告所倡导的:让孩子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

上一篇:以职业体育叩响世界之门 下一篇:能源统计,难不倒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