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时间:2022-04-30 05:00:30

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摘 要】民办教育曾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贯彻落实,民办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公办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民办学校的一些优势正在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既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更需要民办学校自身要以质量立校、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 民办学校 可持续发展 策略

随着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贯彻落实,民办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公办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民办学校的一些优势正在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所遇到的困难更为突出,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显得更为重要。

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

由于社会往往把民办学校定位于企业机构,是一种经营性和营利,忽视了其公益性的一面,在政府投入、师资录用、资金筹措等方面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其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经费筹措难

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有举办者投入,收缴的学杂费、赞助费或建校费,银行贷款,社会捐助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拨款等。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渠道众多,但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依然难以筹足,其原因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考察:一是因为民办学校的投资本身就是一种长期投资,投入大、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举办者纵然想为举办的学校投入更多的资金助其运转,但也往往因为前期投入过大,无法满足需求,办学条件无法得到保障,造成招生状况不理想,反过来又影响了学校的收入。二是随着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贯彻落实,民办学校面对公办学校不断优化的办学条件,竞争力相对减小,招生人数也在逐步减少。三是公办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民办学校的生源受到很大影响。生源的减少,对于主要依靠学杂费收入的民办学校来说,在资金的筹措方面更加困难。四是由于风险系数高,民办学校向银行贷款也往往难以成功。社会捐助也只是杯水车薪。我国教育投入原本就不足,而且“教育经费在学级之间分配结构不合理, 偏重高等教育、忽视中小学教育”[1],对民办中小学教育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经费难筹是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2.师资状况堪忧

首先,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教师状况极不稳定。由于政策及民众认识等原因,民办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环境远不如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教师构成,主要是公办学校的退休教师、刚毕业暂时无法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当地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人员稳定性差,随时都有可能因为身体状况、工资待遇、找到更好的单位等因素而中止在民办学校的服务,教师流失现象十分普遍。

其次,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一方面,由于民办学校资金筹措困难,投入相对不足,教师数量也相对不足,教师承担的任务相对来说更加繁重,加上学校提供给教师的发展空间相对较小,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民办学校迫切地需要提高质量来提升声誉,对于教师的期望过高,往往容易激发学校与教师之间的矛盾,教师心理压力大。

再次,民办学校教师待遇差。据资料显示,公办学校在工资改革后,民办学校教师工资的待遇平均不到公办学校教师工资的一半,工资外的福利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保证。

3.生源质量普遍较差

在民办学校中,少数高收费的学校(俗称贵族学校)因为投入较到位,管理较为规范,部分经济状况较好而家长又无暇顾及子女教育的家庭,往往把子女送到这类学校就读,办学质量较有保障。但这类学校数量相对较少。大部分民办学校,招收对象主要是农民工子女,学校大多设置在城中村或城乡结合部,这类学校的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较易形成沉默、自卑等消极性格。招收的学生往往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正确。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给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4.特色不明显

就目前而言,在各地出现了一批办学指导思想端正、教育质量较高、社会效益和声誉较好、为当地教育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民办学校。但民办学校总体办学水平还比较低,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差别非常大。除少数民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把办学作为创收、营利的手段之外,大多意识到要长远发展,必须办出特色,走特色发展的道路。但由于资金筹措的困难,以及师资水平、管理水平的制约,他们往往力不从心,维持基本运行往往已步履维艰,更谈不上特色发展。

二、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

1.以质量立校,走特色教育之路

质量,是民办学校的立命之本。“为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民办学校必须苦练内功,提高质量,办出特色。”[2]怎样才能办出特色?下面一些做法值得参考。

一是建设课程特色学校。根据当地办学资源情况,取长补短,充分利用优质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改革课程结构,开设校本课程、特色课程。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开设民族艺术、民族体育、书法、科技种植、科技养殖、环境保护、科技发明、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课程,以课程培养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培育课程成果,最终形成办学特色。

二是建设具有管理特色的学校。以问题研究为着力点,认真分析学校办学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加强对管理理论和管理案例的研究,寻求一种适合民办学校办学理想,能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能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的管理方法,反复实验,逐渐积累,就会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

三是建设具有教育改革特色的学校。根据民办学校办学资源相对缺乏、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的特点,推进以解决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师工作积极性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借鉴经济状况相类似地区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加以完善,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如目前的“MS-EEPO有效教育”、杜郎口模式、蒙山模式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方式。

2.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在做好前述特色建设的基础上,创建并宣传学校品牌。“学校品牌就是教育服务产品的生产要素即校长、教师、课程、学生及优质客户服务、优良校风传统等因素的培养和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满足消费者教育需求的学校形象、符号与象征。”[3] 创建学校品牌,让学校发展方向更明确,有助于师生共同愿景的建立,有利于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特色的凸显;宣传学校品牌,则让学校特色走出校外,扩大社会影响,让民众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追求都有更深刻的了解。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的命脉,建设一支稳定性好、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是民办学校长远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学校决策层面要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社会美誉度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民办学校,既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又要采取切实措施,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平台。首先就要确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师资队伍发展目标,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教师待遇和教师专业发展上,要尽可能做到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待遇平等,要想方设法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要充分尊重教师、依靠教师,真正地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广开言路,重视教师的意见与合理化建议。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提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平台,提供成长成才的空间。只有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学校的教师队伍才会稳定,教学质量才会提高,学校的发展才有了最基本的保证。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

参考文献:

[1]杨淑媛,钟希余,刘长青.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2)

[2]汪明.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发展现状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9).

[3]吕贵珍.对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6).

上一篇:明间声音 7期 下一篇:传承梅花精神 实施磨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