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卖油翁》的对译”

时间:2022-06-01 12:53:52

在台中教育大学听容理诚老师的“《卖油翁》——对译”一课,是又一次的享受。在此之前,我已在珠海、澳门听过容老师执教的《卖油翁》与《劝学》。而他的每一次教学,都令人感动,启人深思。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重要的,当然是激发兴趣。而让我感慨的是,容老师执教的这种“对译”的课,其对象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澳门、台湾,无论是在农村偏远中学的学生,还是在繁华都市的学生,都毫无例外地被他激发出浓厚的兴趣,从而兴趣盎然地、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是没有一个学生懈怠,没有一个学生放弃。这是为什么呢?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反思。“串讲”,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由于关注的是老师的“讲”,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内驱力,自然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习动机源于学习的需要。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得到个性阅读、自我体验、合作交流、平等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自己的学是被老师的“讲”替代,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自然会感到学习的需要性不强,缺少学习的动力。容老师的课,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关注的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关注的是学以致用,没有包办,没有替代,强调自己的事自己做,强调学生的精彩,而且学习目标又明确可行。在容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亲历自己的阅读,在思考自己的问题,在体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在享受老师的点拨鼓励以及自身的点滴进步和创造(特别是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的测试)。与过去文言文学习的课堂相比,这简直到了一片新天地,怎么能让学生不感兴趣呢?

正确的行为源自于正确的思想。容老师在解释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是这样认为的:教师“主讲”的理论基础是未知论。从未知论的角度看,学生是未知的教学对象,所以,要对他们进行教导,要对他们进行灌输,要一刀切,要填鸭式……在未知论者的眼里,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而不是被点燃的火把。而“对译”的理论基础则是已知论,从已知论的角度看,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老师也不是在上面写字作画。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坚持正确的,改变错误的,理清模糊的,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成长。所以,教育,就是针对学生的困惑、疑难与需求提供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对他们灌输,而是帮他们建构,教会他们学习。教学的本质,不是为着老师讲完,而是为着学生的学成。容老师就是这样深入浅出和我们谈已知论、未知论和建构主义的。

在容老师的课上,你听不到“快点啊”“由于时间关系”等催促的话语,看不到老师为完成“讲”的任务而施加的紧张和压力,你只感受到一种真诚的、由始至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的态度。他是从容的、淡定的。他喜欢讲的话是:“不要着急,慢慢来,认真做”“不错啊,再修改一下会更好”“快者快走,慢者慢走,只要你在走”“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除非你放弃了自己”。可以说,容老师的课,改变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消极态度,培养了学生积极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确立了符合实际的志向水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迁移”而教,为“学成”而教,这正是大的气魄。

二、制定“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的教学目标

适合的教学,就是最好的教学。适合的教学目标,才是最好的教学目标。容老师认为,没有正确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正确的教学行为,没有正确的教学行为,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他强调,每节课的目标应该首先是正确的,然后是适合的。“小而实”“一课一得,得得相连”是他教学设计的重点。

如“《卖油翁》——对译”一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他设计的教学目标重点是: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习惯。2.理解、学习和运用“善”“射”“尝”“精”“乃”“但”“尔”“因”“惟”等单音节词及“不亦……乎”的句式。前者为情智目标,后者为能力目标,围绕着“一课一得,得得相连”,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在他的课上,不管是朗读、还是抢答,不管是指导学生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还是指导学生将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整整一节课,容老师始终如一地扣住这两个目标进行有效的实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持续地向着一个既定的正确目标前进。我想,这才应该是教育改革最正当的途径。

面对当前课堂教学中那些动不动就刻意地照搬三维目标,没有自己的思想,不结合学情教情的做法,或者动不动就列几条方法充当教学目标,不懂得真正教学目标的所在,而使教学目标空洞化的案例,或者一节课罗列五六个、七八个教学目标以显示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设计,或者教学目标随意制定,重复模糊,方向不明,甚至南辕北辙的情况,我想,容老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才真正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年轻的语文老师学习的榜样。

三、用发展性评价引领

容老师常说:“评价是车头,而不是跟着车头走的车厢。因此,它应该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动力。”在“《卖油翁》——对译”一课中,容老师运用的就是发展性评价方式。所谓发展性评价,强调的是“诊断、激励、发展”,激励是核心,发展是目的。在这节课上,容老师通过“听君读书,深浅自知”的朗读测试,把课文中的对译测试,讨论答案的抢答测试等一系列反馈性诊断,让学生和教师都明确了解教学的现状,再进行适当有效的,不同阶段内容的激励,极大地发挥了评价的功能,使学生态度得以端正,学业和精神得以发展。

心理学实验结果证明,受到奖励或表扬对于学生的激励是极大的,而且有着长期的效应。一切有损于学生自尊心的训斥、责备、讥笑与讽刺,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碍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以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浓度。“不错啊,再修改一下会更好”“很好”“很有水平”……容老师课堂上的这些常用语,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自己认真而为,尽力而为,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一分耕耘,一定会有一份收获的。

容老师设计的一次次测试,其实也是一次次竞赛,这种竞赛符合学生自我表现获取成就的心理需求,能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的学习动机。为缓解测试时的紧张氛围,又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生活中考试评价的必然性,容老师开玩笑地改编了一句歌词:“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分数,不可以懈怠。”容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发展性评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使大多数学生体验到进步成功的愉快,而且还帮助后进的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为他们的学习进步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用发展性评价引领,是容老师这节课颇有价值的思想,也是容老师课堂教学一贯的教学理念。珠海市第三中学教研室的黄平主任在评价容老师的课时曾说:“这是一堂跳出传统文言文教学‘串讲’窠臼,以‘发展’为引领、以‘评价’为载体的研究课。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责无旁贷地充分关照学生的学习现状及能力的发展,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中,让学生的学习状态逐渐由拘谨走向开放、由被动等待走向主动思考、由生疏走向熟练,并借助‘评价’及时修正弥补学生自身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出现的偏差与不足,实现课堂的最大增值。容理诚先生这种评价式的教学,无疑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两岸四地暨新加坡语文教学交流活动已经举办了六届,从“同文异教”到“金庸作品与教学”,从“语言推广研修——通用语与方言的古诗词朗读教学”到“创意教学”,每一次活动都给两岸四地暨新加坡的老师们以教学思想的交流与提升,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希望活动能一届一届地开展下去,我们衷心期待着。

上一篇:瞄准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价值 下一篇:交流 碰撞 传承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