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的变形金刚

时间:2022-04-30 04:40:43

在灰暗的云层之下,一个11米高的变形金刚站在那里,机械质感异常强烈,周围是旧工厂的断壁残垣和废旧锅炉

天空中稀稀拉拉地落着小雨。尽管是白天,还是感觉到阴冷的气氛。在灰暗的云层之下,一个11米高的变形金刚站在那里,机械质感异常强烈,周围是旧工厂的断壁残垣和废旧锅炉。如果不是稍远处那些鲜艳和特立独行的艺术品,我还真以为是到了《变形金刚》的电影场景之中。

实际上,这是摆在北京751艺术区的―个模型,紧邻798艺术区。―对身着白色礼服的新人在模型脚下拍照,金属的刚强与白色的婚纱配合在一起,不觉让人体会到了现代社会与国营工厂年代时光的交重。

模型的制作者孙鹏是个年轻人,他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这是我做的第5个变形金刚模型,用了11辆面包车、一辆东风卡车、一辆解放车、一辆丰田吉普,还有其它一些汽车的零部件。”

大概是制作过程的艰辛,孙鹏希望这个大模型传递出更多的东西,比如不仅仅给人感官的震撼,更希望能让人们回忆起过往的一些东西,“那是一种沉淀”。

1980年代束,美国动画片《变形金刚》在电视里播放,几乎所有的男孩子都被迷住了,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听到“汽车人,变形!”的游戏叫喊声。孙鹏也不例外。因为自小学习了美术,他不由地对变形金刚模型产生了兴趣,但那时中国这类产品非常少,而且价格不菲,孙鹏只能是对着市场里的变形金刚模型“望洋兴叹”。

孙鹏大学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平面设计专业,正好在北京鼓楼的玩具一条街附近。只要一有时间,孙鹏就会在那里的动漫店游逛,还曾经花费近1000元钱买一个正版的G1版飞行太保大无畏。慢慢地,孙鹏和一些金刚迷们熟悉起来,有了自己的圈子,他觉得“一下就豁然开朗了,从爱好者的角度逐渐升华到―个高度”,开始尝试改造玩具。

真正开始做模型是在大学三年级,当时老师布置了一个“十七岁”的设计课题,孙鹏一下子想到了变形金刚。当时真人版电影《变形金刚1》准备要在国内放映,他想,“做一个这样怀旧的雕塑,能在首映式的时候把作品放在上面”。

于是,孙鹏就花―周时间,用泡沫塑料做了―个擎天柱模型。后来,在动漫圈子里朋友推荐下,这个2米多高的变形金刚就摆在了电影的首映现场。同时还获得了学校的最高奖和最佳制作奖。

由于当时国内并没有人做过变形金刚的模型,孙鹏的作品还在动漫收藏圈子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曾有传闻说这个模型被发烧友以近1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走,孙鹏笑着告诉《汽车商业评论》:“拍卖只是一种炒作,作品还在我家里,没卖出去。这个作品还是带来一定效应的,包括参加展出,成本早就收回来了”。

有了这次经历后,孙鹏在大学毕业设计时再次选择了变形金刚,他觉得,“既然是毕业,就要做一个真正觉得感兴趣的东西”,于是他做了一个高1.3米的可以变形的变形金刚模型,当然只是四肢简单的转动。不过在材料上丰富了一些,加入了PVC、有机板、金属骨架、LED,等等。

这次,孙鹏找到了专业动漫模型制作人的感觉。毕业后,孙鹏并没有像自己的同学那样选择去设计公司,或者继续深造。在做模型的过程中,他“我更加肯定了自己要做什么”。

孙鹏说:“我本职专业是学平面设计的,但进入大学后我就很想把想法变成一个实体,接触到了一些雕塑系的老师,去他们那里静忙,自己也摸索着做雕塑什么的。平面的东西做的不多,立体的东西做的挺多。”

所以,找工作的时候,孙鹏原打算去玩具公司,但觉得在那儿也只能做一个原型师,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他到一个朋友的画室里当起了高考美术培训的代课老师,在为自己解决生活费的同时寻找着实现梦想的机遇。

半年后,孙鹏就把收入的大半部分投入到了第三个变形余刚的制作中。这次制作对孙鹏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他开始采用一些汽车的零部件,并且整个制作过程中完全是用螺丝、螺母和胶把各个部分连接在了一起。

工作是在孙鹏自家卧室完成的,无法进行整体的组装调试,只有靠局部间的对比目测来估计整体的比例。另外一个难题是,这个模型近5米高,重心很难稳定,他把重心压了在膝盖偏上与手部平齐的位置,尽量加大脚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这个作品最终摆在了《变形金刚》的首映现场。

接下来的第四个金刚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汽车人”,孙鹏和他的团队用了两个报废的切诺基。

在此之前,孙鹏对汽车构造只能算是大致了解,等车真的摆放在眼前的时候,他和负责切割的师傅完全傻了眼,不知道该从哪儿下刀,只能一点一点试着来。

而且,因为这个模型要做到8米高,所以材料的收集过程就是异常艰辛了,很多配件是孙鹏和女朋友在废铁站一编织袋、一编织袋淘出来的。

孙鹏觉得很有意思,“到那个地方就跟选材、购物一样,是变废为宝的过程”。这个作品是他和一个专业维修改装汽车的俱乐部共同制作完成,起名“糊涂金刚”。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孙鹏所有的设计都没有草图,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反复,切开了再焊,正是这种过程让他熟悉了汽车和专业的模型制造。“有前一个作品的基础,现在每个作品在不停的做加法。因为创作的东西不是死的,不是就定了这个样子。”

接下来,孙鹏准备尝试做一些怀旧车型的艺术改造,可能会选择解放卡车。在他眼中,大解放能给人带来一定的历史感,“很革命,很军人的感觉”。他计划做一个坐姿的大解放车模型,坐着,头很低垂,然后旁边有一个212吉普的模型,像一个卫兵一样,手里打一把很大的旗。这与他先前制造的作品会有很大的不同,孙鹏已经买来模型,正在研究之中。

说起对未来的设想,商业化是孙鹏的一个选择,与汽车厂‘商合作,这不仅能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让自己尝试对各种的汽车改造。但他在这个问题上也有犹豫,因为商业化就意味着创作者必须在某些地方妥协。

比如,这个11米高的变形金刚虽然壮观,但因为是为某活动创作的,主办方只提供了一个月的制作时间。“如果有相应的时间和沉淀,我会把周期拉的长一些,这样从作品的饱和度来讲,可能会更接近我的本意,完全能把我的感觉表现出来。”孙鹏说。

孙鹏最大的梦想是将来能建一个主题公园,具体的内容还没有设定,但主题就是怀旧。在他心目中,每代人都有这样一种怀旧文化,他希望游人进入自己的公园,“不仅仅会体会到艺术、科技、时尚,更主要是体会到一种人性的东西,走出来后会把这种精神反映到社会上来,会改变人的-种心态,不再是一种腐朽、讽刺、偏激的感觉”。

上一篇:拿“安全”说事 下一篇:有才能的人总能创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