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经验”育出18岁哈佛女博士

时间:2022-04-30 01:47:34

“王氏经验”育出18岁哈佛女博士

相对于7年前曾经风靡中国的18岁考入哈佛大学本科的成都女孩刘亦婷,一个农村出来的“18岁哈佛大学女博士”则让人咋舌和好奇,她的家庭是怎么对她进行教育的?她真的是智商奇高的天才少女吗?她的学习方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带着这些疑惑,2007年10月15日,记者前往“18岁哈佛大学女博士”的家乡――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灰山港镇开始了探访。

10岁女孩制造的“轰动”事件

桃江四中副校长王定根至今保留着当时10岁的女儿王文芹写的一封“特殊的信”:

敬爱的苏淑元老师:

您好!

我们是您的几个学生。在我们眼里,您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您的教学水平首屈一指,我们深深地爱着您。不过,关于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我们代表班上的部分同学,对您提出如下建议:

一、希望减少日记分量。我们认为,一周写2至4篇日记为宜。而您要求我们一天一篇,而且有三分之二的日记您都布置了标题,限制了范围,我们就更要花费时间。我们觉得日记应该是写自己有触动的事,您布置题目跟我们平时写作文有什么区别呢?

二、希望您不要限制我们下课休息时间,一个劲地鼓动(励)我们写作业。您应该知道,人的精神就像一根弦,绷得太紧,则会断裂。而我们也一样,下课本就该好好轻松一下。我们的心中也有许多的话,想下课的时候跟同学一起交流。

三、请允许我们自习课做家庭作业。自习课,您不让我们做家庭作业,我们觉得这很不合理。试想,我们每天7点来学校,一天上8节甚至9节课,头昏脑涨,下午6点多放学到家,吃完饭做完家庭作业就是9点。而且,晚上写作业看书对眼睛非常不好,会导致同学们越来越多的视力问题。

…………

我们想,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不仅要从学习上,更要从生活上理解爱护学生。您说呢?

…………

执笔 王文芹

这封由一名初一学生写给当时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的信,曾经在桃江县灰山港镇中心学校成为一件“轰动”的事。如今,9年过去,事件的始作俑者王文芹已经是美国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学专业的一名博士,那年,她10岁。

如今还在灰山港镇中心学校教书的苏淑元老师,这位在教育第一线坚守了30年的女老师谈起这件事依然记忆犹新:“我教书30年了,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有胆量和见识,她是唯一的一个。”

难道,她的父母真的有制造“神童”的魔方吗?

他们有制造“神童”的魔方吗?

在桃江四中,2007年6月该校推荐王定根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审批表上,在先进事迹一栏中,笔者看到了这样的文字:“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王老师共输送重点大学学生280人……他培养的‘女神童’王文芹于2002年14岁时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去年考入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成为当地‘名人’。”

但是王定根、文凤云夫妇却反对别人对女儿“女神童”的称呼。“我觉得我们的女儿不是什么‘神童’,她取得的成绩,虽然说有一定的天赋,但主要原因是她平时学习方法得当,平时勤奋努力,加上我们也一直注意给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学习氛围。”

女儿王文芹“成名”后,王定根作为桃江四中有着30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别人眼中制造“女神童”的父亲,曾经被许多学校邀请去介绍经验,在王定根保存的一篇经验介绍文章中,王定根这样写道:

父母是家庭中的主要成员,是孩子尊重信赖的人。家长的一切言行、信仰与生活方式和习惯,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样本。家长思想行为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所以我们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的表率。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沾过麻将和扑克,家里从来不让人来打牌,就是客人朋友来了也不例外。

家长要关心孩子,合理指导孩子的行为。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经常会遇到不知道怎么办的问题,需要家长指点和帮助。对孩子的关心是多方面的,在生活上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给予特殊照顾。孩子刚读小学的时候,我坚持早起,为孩子做好上学的准备,绝不是给一两元钱让孩子自己解决早餐,其余就不闻不问了。其次才是学习方面的,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以及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对于孩子取得的成绩,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遇到挫折,要给予正面引导。

孩子对新生事物都好奇,对于知识的天然兴趣会催生孩子的自觉智慧,进而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王文芹3岁的时候就在母亲的指导下背会了插图本《唐诗100首》。虽然大半的字不认得,但是在妈妈对插图意思的讲解中,只要跟着妈妈念几遍诗,她就会按照所指的插图把诗歌背下来。

孩子能力的培养有些是学校教育可以达到的,有些则是学校教育无法达到的。

…………

王定根的教育思想在王文芹的成长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但是真正对王文芹的知识启蒙起到决定性影响的是她的妈妈文凤云。作为桃江二医院的护士,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是为了让孩子在成长中“增添情趣”,她总是尽量抽出时间陪王文芹,教她唱歌跳舞、下棋、猜谜、逛书店。在孩子的学习成长中,文凤云觉得,“若父母能选择时机跟孩子来点朋友式的交流,那实在是培养孩子再好不过的美餐”。在文凤云保存的育儿笔记中,记录了这样几件事。

平时,我检查大女儿小方和小女儿小芹家庭作业的时候,发现两人经常有笔误。一次,我又发现了小芹把答案54写成了45。我想,仅仅简单要孩子改,效果是不会大的,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我决定利用孩子们正巧找我玩跳子棋的机会,给她们上一次课。游戏规定谁玩输谁就是小乌龟,输者可以给赢者出一次题,如果对方回答出了,输方继续当小乌龟。这次,我故意当输家,得到了给两个女儿出题的机会,我宣布要出的是一个抢答题,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最先找出错误。讲好规则后,我故作正经地拿来一张报纸对她们念道:“我走到医院门口,医院大门上‘为人民服务’四个大字闪闪发光。”接着我把题目重复了一次,并且鼓励她们加油加速。正当大女儿感到非常迷惑的时候,小女儿得意地宣布找到了答案:“‘为人民服务’是五个字不是四个字。”这时候,我觉得该切入正题了,于是我把她做错的题目拿了出来要她重新算。算出结果后,小芹羞答答地低下了头。于是我说,只有细心才能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两人均说“妈妈真有教育水平”。

1992年1月的一天,下着雪,我打开收音机,播音员在介绍一家商场的商品,说到“应有尽有”的时候,4岁的小芹听后马上反驳:“吹牛,不可能‘应有尽有’,比如说这个时候我想要蜻蜓和蝴蝶,你看有没有?”听完女儿的反驳,我感到非常惊讶,依据家里的条件和当时的环境,我实在不好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我就一边赞扬女儿这个问题提得刁提得好,一边又提示她道:“这个问题虽然难,可还是有解决的办法,因为在炎热的夏天,我们照样可以吃到冰棒等冷饮。”女儿居然马上想到了“温室”,想到了怎么创造条件让蜻蜓蝴蝶的爸爸妈妈在冬天里可以生育宝宝。

…………

在文凤云保存的育儿笔记中,这样启迪孩子的故事很多,王文芹把父母点点滴滴的教诲,当成珍珠一般拾起然后珍藏,镶嵌在自己的人生里,完成了自己求学路上的三级跳。

是“天才少女”还是“普通女孩”?

从小学三年级跳到五年级、从初中二年级跳到三年级参加中考,从高中二年级跳到三年级参加高考,王文芹用9年的时间走完了同龄人需要12年才能走完的路。2002年,王文芹以桃江县第2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4年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十多所国际著名大学均以全额奖学金的待遇向她发出邀请,最终,18岁的王文芹选择了哈佛。那么,王文芹真的是一名智商奇高的“天才少女”吗?

2007年10月16日上午,桃江县灰山港镇,笔者见到了正在等候的灰山港镇中心学校校长项荣以及曾经教过王文芹数学的老师刘海总,王文芹的初中两年,就是在他们现在工作的初中就读。在两位初中老师的口中,笔者开始设想的“神童”故事没有出现,而王文芹学习发“狠”的说法贯穿了整个采访始终。刘海总老师印象深刻的是,由于直接从初二跳到初三,很多知识不熟悉,一开始王文芹的数学成绩并不突出,但是在短短的一个月后,每次数学考试,王文芹的数学成绩基本是满分。校长项荣也有相同的看法:“王文芹跳到初三后,化学课就已经结束了,她完全依靠在家里自学,结果在升学考试中考了98分。”“学生在天赋方面或许有些差异,但是对待学习的态度是最重要的。”校长项荣最后补充了一句。

10月21日,王文芹的初中同学苏炜在电话里对笔者说:“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是我依然记得王文芹的一个画面,那时候每次上课间操,很多学生敷衍了事,但是,个子娇小、站在队列最前面的王文芹总是每个姿势都做得认真标准。对于她现在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我觉得一点都不意外,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平时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所决定的。”这名现在已经是湖南大学材料学院大四的女学生谈起王文芹,她的回答是“除了认真,我觉得她那时候其实也不很特别”。

而当笔者在湘雅医学院找到王文芹在桃江四中的高中同桌高敏,这个现在已经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时,一听王文芹的名字,她的一句话让笔者感到迷惑:“她是我们班上最小的一个学生,是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但也是每天上课来得最晚的一个学生。”

原来,在王定根看来,一个孩子的学习好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找到一条最佳的学习方式,根据他的观察,他发现,王文芹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是晚上,而早上的学习效率不高,于是,从初中开始,在征得女儿的同意后,他就跟她向学校申请不参加学校的早自习,其他的学生6点钟起床晨读,而王文芹每天要到7点半才去学校。但是晚自习王文芹从不缺席,回家后也主动把所学知识消化,把接下来的课程提前准备。

“什么叫因材施教,我觉得这就是!”王定根觉得,不逼迫,不勉强,完全按照兴趣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好方式。

如此还原一个“女神童”,把“天才少女”归为“普通女孩”,或许有些牵强,但是,王文芹9岁时写下的一篇完整日记,也许对于她成才的要素更能有所解释:

吃过午饭,我玩着姐姐送给我的“向前走”图章,心里闪过一个念头,我何不用橡皮擦也来雕一雕什么东西呢?我不大会画图,就雕个“强”字算了。

我先在纸上反复练习反写“强”字,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然后用铅笔在橡皮擦上把字写好。

字的笔划(画)要高出一点,我用小刀把橡皮擦的厚度划出二三毫米,以便字比空白部分高。我又沿着笔画用小刀刻出了一点点痕迹,便把空白的部分向里挖掉二三毫米。这时,我才发现刀太宽了,不好挖。于是,我找来钉子,在空白处沿着笔划(画)矮二三毫米的那条线密密麻麻地钻了许多小眼,直通笔划(画)那里,然后用小刀把空白部分划出来。由于我有时用力过大,把手给划了几道口,我挤出了污血,忍痛继续雕。

一个钟头(过去)了,我终于雕好了这枚图章,我在爸爸的印泥台上沾(蘸)了点红色,在纸上一按,一个清晰刚劲有力的“强”字映入眼帘。我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惊喜。

如今,这篇日记的主人已经在哈佛大学修她的博士学业,或许已经把她10年前写的这篇日记忘记,而她划破小手刻下的这个“强”字,这股韧劲,贯穿了她求学的全程。

10月22日,笔者收到远在美国的王文芹的QQ回言:“我做实验才回,现在才看到您所提的问题,关于您问我是不是‘智商奇高的天才少女’,我只能用‘哈哈一笑’回答你,贝多芬也说天才是1份天分加99滴汗水,何况是我呢?值得说明的一点是,虽然我生活在农村,而且考上大学之前我从没有去过城市里上过学,但是我的父母给了我最好最有利的成长环境,那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笔者手记:

曾经,一些诸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哈佛男孩张肇牧》、《剑桥女孩孟雪莹》等小留学生的故事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孩子的眼球。笔者写这篇报道的目的不在于在这些“榜样”中又树立一个“哈佛女博士”作为样板,而在于和大家一起探究当下许多家长最忧心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把一个“哈佛博士”还原成一个“凡人”也绝不是给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泼一些冷水,而是在于一种提醒,跟所有的家长一起思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学错榜样的代价也是无穷的。当我们听到一些家长对小孩说“要像某某那样学习”的时候,家长们是否应该首先给自己提几个问题,你们对“榜样”的真实情况了解多少?对你们的孩子了解多少?盲目要孩子学“榜样”是否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科学地认知孩子的天性、特长,为孩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计划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在这样的前提下,王文芹的家长将他们培养孩子的一些独特片段展示给读者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们的独特在于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然后因材施教,从小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兴趣,比如用下跳子棋的机会教育孩子平时要细心,比如用插图的方式教会不识字的孩子背诗,比如掌握孩子学习最有效率的时间段,帮孩子申请不上早自习等。但这种恒心、细心和耐心恐怕并非所有家长都能做到。

王文芹的父母一再跟笔者强调,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点,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允许把王文芹的故事客观记录下来,让大家分享,绝对不是提供一个样本,而在于和更多的家长互相学习和交流,“每个家长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对和谐社会最大的贡献”。

“即便有些孩子的人格类型跟我的孩子惊人的相似,其他条件也惊人的相似,也不一定意味着我们的培养模式就是其他家长应该学习的培养模式。”真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要教育得当。

上一篇:宝贝儿,让我为你唱一首母亲的歌 下一篇:老人与狗:构筑和谐画面演绎自然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