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愉悦感

时间:2022-04-30 01:06:25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愉悦感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愉悦感,他是不会产生兴趣的,学习成绩也不可能提高。我们常常说语文课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大环境”,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大语文”的愉悦感。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愉悦感尤其重要。乐学、爱学而后会学,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分享的愉悦

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是语文教师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而学生预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学生课前查找的学习资料可能是盲目的、散乱的,需要老师引导他们整理或归类。但是不管学生自学了什么,定然是出自主观意愿,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

分享的愉悦感不在于学生查找到多少有价值的资料,而在于把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得出的结论展示给大家。尽管课堂上展示和分享的时间远远少于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时间,但是只要学生自己的劳动了,自己学习了,收获的就会比老师教给的知识多。

二、质疑的愉悦

我们要支持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会提问题的学生就是一个会思考的好学生。比如在出示每一课的课题之前,用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看着题目质疑:这篇课文会讲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什么写这样一篇课文?我能从这篇课文中有什么收获?……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

在上学期的教研中,我发现好多老师认为在学习每篇课文时,应该预设一个中心问题忽视学生对其他问题的好奇心,这样限制了学生思维,是不可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学生愉悦感的关键,文无定法,学无定法,老师给语文课定出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固定的笼子里转圈圈,这样的语文课不会开放学生心灵,达到愉悦的目的。

三、认读的愉悦

学生的识字量是自学语文难易的尺码,认读的愉悦感建立在竞争评比的领奖台上。步入中年级,学生的竞争意识明显深浓,我学会了、我比他人识字多、我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或许不仅仅是因为考试中得到过一次100分,而是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优胜的愉悦感。

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利用开火车认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长检查认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认读的愉悦,检查是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检查达到无师自通其实才是最终的目的。

四、朗读和听读的愉悦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朗读或者演讲,也并不是每个学生读课文都能声情并茂。在语文课上,听读和朗读同样能产生愉悦感。因为是班级授课制,学生群体中一定会有出类拔萃的读书冠军,这些孩子就是其他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更能给孩子们效仿的力量。不要羡慕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也不要羡慕远在天边的演说者,近在眼前的老师或同学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无疑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孩子们跃跃欲试。听读——羡慕——参与——尝试——体验,我们一定要注意那些鼓足勇气才张开嘴巴的孩子们,只要肯向前踏出一步,那他就离成功不远了。

五、伙伴合作的愉悦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而语文教学中的伙伴合作正是学生通过交流沟通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一个过程。伙伴合作要注意秩序,还要有意义,要让孩子们明白伙伴合作并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

当然,伙伴合作也是语文教学中由自学转化为互学的一个升华,说明白自己的见解,听清楚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争论、辩解、综合、归纳……在孩子们智慧火花的撞击中,我们做老师的,也常常兴叹不已。

六、积累的愉悦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仿佛没有盛满水的杯子,需要大量的补充和积累,教学语文一定要重视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有自由的时间去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要求每位学生有一个积累本,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诗词名句、名言警句,精彩的语段乃至有意义的新闻,经典美文,优美时文,珍贵的文献资料等积累下来,同时将自己阅读时自己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记录下来,形成读书笔记,并定时交流。这样,不少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养成了博览群书的习惯,从中汲取了很多的营养,积累的愉悦感自然也就开启了。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舜都小学)

上一篇:生物实验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寓教于体育——倡导快乐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