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略初探

时间:2022-04-29 03:46:10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略初探

摘 要:批改作业是检验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必做环节,是师生迅速准确互取教与学情况的有效方式。依据作业信息,改进教法、调整学路,求得教学实效。所以,教师对此应高度重视,从学生学习情感、刻苦意识、创新思维等诸多方面,带有感情的进行全面客观评价。从而创造出“重感悟、启思维、促发展”批改方法,让作业批改在牵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究方面发挥其最大限度地引领作用。

关键词:作业批改 方法体会 批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64-01

批改作业既是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的基本方法。也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经过作业批改,教师会根据从中获取的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思路与方法,对唤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作用很大的现实意义。就此,对如何做优数学作业批改,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探索,现将体会做法略谈一二。

1 突出自主、及时,转变作业批改方法

1.1 作业由教师课后评判改为学生课中自鉴

过去批改作业由老师一人独揽,遏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由学生当堂自我批改,使之对理解知识的正误直接做出判断、及时修正偏差,进而拉动学生进入有效自主学习状态。针对基础作业,学生作后,指名学生到前边讲解答案,其他在下边自行批改;存疑作业用结组讨论方式释惑,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了解作业完成批改情况。

1.2 作业由座中审批改为巡回批改

课后批改作业随意性很大,共性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偏差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延长了错误的影响时间,增加了纠误的难度。因此当堂巡回批改非常必要。学生在课堂做作业中,教师巡查:指导性批改因粗心导致结果、格式错误作业;启发性批改知识理解性错误作业;讨论性批改共有问题性作业。并让学生在课本上重点做出标记,以便日后重温时注意。课后集中批改问题较小、量较少的作业。这样不仅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真实情况,而且使较高的正确率成了学生增强数学学习信心的强劲动因。

1.3 作业由背后处理转变为当面批改

因学生在素质与水平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数学作业效果必有不同。对待学习差等生的作业,采用面对面批改方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对学困生作业的批改,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提前准备应对学困生作业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课内课外面对面批改学困生作业,课内帮助差生及时解决理解上的问题,巩固知识所学;课外学困生将做完的作业直接交老师面批,边批改边讲解针对纠误。同时善于发现差生作业进步的点滴之处,及时给予肯定性鼓励。为激励差生学习,提供其进步的力量。

1.4 作业由独立自检转变为课堂相互批改

完成作业,让学生当堂互批,使全体介入学习成果的检验过程,扭转了学生被动等待的学习状态。通过互批,学生不仅了解了自己作业中的问题,而且还能从中学到新思路新方法。提高了正确率,锻就了辨析力。将答案公布于黑板,学生前后左右结组,交换作业批改。学生在交流研讨中互批完作业后,再由学生自审作业。通过群体效应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实现了智力信息资源的多方流动与共享。在有形讨论与无形鼓励中,取得了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奋发努力的效果。

1.5 作业由统一评判转变为分层批改

在教学中,对优等生立足了一个“严”字。“吹毛求疵”评价他们的作业,使其不自满知不足,促其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优中更优;对中等生立足了一个“导”字。用帮助指导,让其学会善于总结规律,使其强化“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对差等生立足了一个“宽”字。用“关怀备至”的情感,消除自卑心理,唤起上进心态。给予必要的补习重温,辅助其数学作业的完成。通过分层作业批改,使数学学习形成了“帮、学、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2 突出实用、高效,改变数学作业批改策略

2.1 围绕效果,批改着力及时

“事做毕、快知果”,这是人“及时确认”的共性心态。学生完成作业后,我均快速地对作业做出评定,将学习结果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这样一来,使学生在印象清晰、记忆犹新的情境中,及时调整自己不恰当的学习方式,矫正自己不妥当的思维路子。在作业批改实践中,深刻的体会使我们感到:学生作业与教师评价结果信息反馈的间隔时间越长,学习的效果就越低。因此,坚持作业的及时评改,是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2.2 围绕过程,批改着力思路

思维的正确与否,反映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对错程度。所以批改数学作业时,不能将注意力放在判断答案是否正确的层面上,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解题的分析思路上。有的结果有误、思路正确,在指出不足之处中,充分肯定;有的却反之,必须让学生重视、认真思考。因为作业解题的方法过程,在体现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又表现着学生思维的能力水平。如学生在作业0.22-(0.3-0.29)×0÷0.44一题时,结果对、过程出现了分别不同的情况:(1)0.22-0.01×0=0.22-0=0.22;(2)0.22-(0.3-0.29)×0÷0.44=0.22-0.01×0÷0.44=0.220=0.22;(3)0.22-(0.3-0.29)×0÷0.44=0.99 -0÷0.44=0.22。(1)的运算过程不正确,说明该类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上欠缺严重;(2)按序计算,正确。过程思路平平、按部就班、不走捷径;(3)正确,思路灵活、过程简洁。因此,批改作业时着力于探究性解题思路的评价,可促使学生思考作业时的最优解法,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度,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

2.3 围绕问题,批改着力启发

在以往的作业批改习惯中,只注意正误判断,却忽略了错误问题的改正。从而导致学生数学知识掌握不系统、思敏度不高。现代数学教育已把发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在作业批改时,要注意运用多种启发性手段,开启学生思维让其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并收获解决之策。所以批改作业时,尽可能不打“×”号用其他方式标注错处,并附带必要的启发性批语。如:过程繁琐,加上“看看有无简洁的方法”;错误解答,加注“马虎了吧;再认真点儿,查一下错误原因;请验算,查查错出在哪里”等等。

2.4 围绕评价,着力激励

敏捷思维的生成、创新火花的闪烁,激励是催化要素。在批改作业时,注意运用肯定为主的激励方式。对学生在作业中有意外的新颖解法,无论完全正确与否,首先给予热情鼓励,其次才是评价。除常用的“√”号外,再用一些诸如“”表示优秀“”表示有创意等激励性符号;同时,加注一些富有激励性评语效果更佳。如有一道题:学校高年级学生200人,中年级比高年级多12倍,低年级是高年级的一半,求学校的学生人数。有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强,打破常规、做法很有创意200×(1+1+1/2+1/2)=600(人)。教师就可加注“有创意,很好”。另外,针对作业不同情况可分别给于“妙,真棒!”“进步很大,继续努力”,“OK!很聪明”等鼓励评语。拨动心弦的批语激发出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亢奋热情。

教学无定法,批改无定律。只有不断探索,才是取得教与学双赢创新成果的延续。

参考文献

[1] 李规华.小学数学作业批改初探[J].基础教育参考,2011(5):56-57.

上一篇:农村初中数学教育问题研究与解决 下一篇:浅析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思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