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的数字风景

时间:2022-04-29 03:24:18

峨眉山的数字风景

从门禁到监控,从旅游咨询到村民信息规划管理,这些都是数字化峨眉山的新开始。

“十一黄金周”之后,峨眉山景区的新门禁系统开始正式迎接游客。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冯庆川整个9月都在为这个系统忙碌,“黄湾门禁系统的投入使用,能够让游客切实地感受到数字化峨眉山的新变化。这是数字化峨眉山项目最重要的系统之一。”

数字化峨眉山

曾经在成都读书的苏一琪,1998年第一次陪同山东老家过来的父母到峨眉山旅游,“我们没有选择跟团,但那时还不会在出行前研究旅行攻略,所以只联系了家在峨眉山市的大学同学,就从成都乘大巴上路了。”苏一琪对那次旅行记忆深刻,不但坐了黑车还住了黑店,让她对峨眉山自助游产生了恐惧。

时隔9年的2007年,苏一琪因为工作关系再次来到峨眉山,“忽然觉得峨眉山变了模样。”峨眉山市开通了市区通往峨眉山伏虎寺的专线公交车;游客可以统一在峨眉山旅游客运中心乘坐观光车进入景区;位于报国寺的峨眉山游人服务中心,有触摸式动态显示屏,从这进山的乘客都可以在此点击进入系统,查询适合自己的自助旅游路线。这些苏一琪眼中的变化都源于峨眉山景区委员会从2000年启动的峨眉山信息化系统。

峨眉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西部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核心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峨眉山A(000888)2007年中报显示,200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净利润1216万元,同比增长18.9%。

为了更好地保护景区资源和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管理景区和服务游客的水平,在2000年,峨眉山景区管理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信息网络技术中心,制定了《峨眉山风景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项目规划》,初步搭建了行政管理系统、安全保障系统、规划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平台,率先在全国风景区中设立了门户网站―峨眉山旅游网。

2004年7月, 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开始实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系统建设,同年9月,峨眉山数字景区规划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

峨眉山景区虽然先后搭建了多个独立的IT应用系统,包括景区监控系统、旅游多媒体咨询系统等,但由于这些系统采用不同的底层技术和数据格式,各个系统中的信息并不能有效共享,景区的人员和管理流程也因此被割裂,严重影响了景区管理效率。

因而有了“数字化峨眉山”计划的诞生。这个项目的第一个亮点是一条全长230公里、覆盖全山的光纤网络,这条光纤全面覆盖了景区视频监控、通讯及旅游管理、游人导航、环境和遗产保护、宾馆酒店动态管理、GPS车辆调度系统,这些都是在其他旅游景区很难见到的“大手笔”。

该项目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对子系统的资源整合。“软件的关键是系统集成,之前的信息化建设都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所以这个项目的重点是希望通过资源整合使峨眉山各个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经过一年多的选型,冯庆川和他的团队最终选用了IBM的SOA架构来为“数字化峨眉山”项目提供主要的技术架构支撑,同时选择在旅游行业拥有丰富信息化项目实施经验的四川格瑞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主要项目实施工作。

刷卡进山

位于报国寺的峨眉山数字化游客服务大厅,建筑外观确实很有“震旦第一名山”的气势,进入大厅,正前方就是一溜排的门闸机,共计20个,这就是“十一黄金周”之后即将使用的门禁之一―黄湾收费站。“这套门禁系统,正式运行将是每分钟25人次的速度,‘十一’以后从这里进山的游人会像进地铁刷卡进站一样快捷、方便。”有了这套门禁系统,峨眉山景区管理人员将能够很轻松的采集到进山游客的数量和信息,只要有游客刷卡进山,系统都会准确记录游客信息,记入系统历史记录。

“其实,我们原来的设想是让所有的自驾车开到黄湾收费站都要停下来,然后全部乘坐峨眉山专门的游览观光车上山,”冯庆川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想法,“但现在峨眉山上有17000名村民,他们都有自己的经营点,如果不允许自驾车上山,那么山里村民的生意会大受影响,我们还是希望旅游富民。”同时,峨眉山有黄湾、五显岗、万年寺、零公里和雷洞坪五个入口,这就决定了门禁系统的复杂,综合考虑还是需要在峨眉山分阶段乘车。

电子商务系统在数字化游客服务大厅同样不可或缺,“这套电子商务系统从2006年1月开始,就一直担当着为游客提供订票、取票的业务,2006年峨眉山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是1.3亿元人民币。”这还只是针对团体游客的交易数额。

数字化游客服务大厅游客咨询中心的触摸屏式终端自助旅游查询系统,是数字化峨眉山的另一特色。如果一位“驴友”来到峨眉山,即使没有事先研究峨眉山攻略,只要在这个游客服务大厅点击触摸屏上的“自助线路”就可以动态查询到合适自己的登山路线,既可以按时间查询也可以按旅游费用查询,线路会以地图的形式动态显示,包括什么时候可以步行游览风景、什么时候需要钻进小车、什么时候又要跳上缆车。线路图示和线路图说都非常清晰,对于没有做足功课就出门的散客游客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的导游。

“接下来,我们还会在全国开设100个峨眉山形象店,然后把这套查询系统放在形象店中,目前在成都已有16家峨眉山形象店。”冯庆川对这未来的100家形象店充满期待。

流动监控

对于旅游景区的信息化建设来说,除了门禁系统,监控管理也是必备系统之一。

早些时候,峨眉山金顶发生的一次火灾让一些重要文物受损,“这次教训让我们意识到对景区重要区域时时监控的重要性。”现在,峨眉山全山安装了153个可360度旋转的监控摄像头,对景区的监控由峨眉山数字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来操作。监控的范围包括对景区水资源的监控,比如位于万年寺的污水处理站,可以监控室内污水净化处理池的正常运作情况。同时还可以监控猴区猴子的饮食起居,以及植被资源的监测保护。

峨眉山目前有200多辆观光车,这些观光车全部装有GPS导航系统,这样一来,数据指挥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这些车辆的运载情况。如果现场出现了情况,指挥中心就完全可以通过时时呼叫对车辆调度指挥,而且上山的任何车辆都在监控范围之内。

峨眉山景区管委会还开发了一套交通管理系统,对每一时段的进山车辆,种类、数量进行统计,“如果系统连续几天,监控到同一辆车牌号的车在清早进山,我们就可以把这辆车归入黑车的黑名单,以后这辆车再从监控点经过,系统就会发出预警警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黑车的进山数量。”数据管理中心负责交通管理系统的监测人员表示。

峨眉山工作人员以后都要配置一种手机通讯设备―“无线景管通”,在监控没有覆盖的区域,景管通就可以发挥其作用,对景区进行时时的流动监控。

而对游人进山数据和所有车辆进山的掌握可以起到对景区管理预警的作用。“目前,我们还正在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发紧急救援系统。这些都是未来峨眉山景区管委会要更加精细化管理服务游客的切实行动。”

对于住山村民,峨眉山景区管委会也开发了一套规划监督管理系统。这些村民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农民,峨眉山旅游景区的导游小张说,“为了对峨眉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峨眉山里的村民不种庄稼,每家每户的粮食由政府定期配给。所有住户的房屋也不能随便拆建,都必须向景区管委会申请。”

之所以需要申请,正是因为此前峨眉山景区管委会通过峨眉山地理信息系统,对峨眉山的村民所占土地房屋大小、家庭人数、人员情况等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收集,并将这些信息收录进监督管理系统中,村民不能随意变更自己的住处。冯庆川对此表示,“如果现在进入这个系统,点击地图上任何一个村子,就会弹出这个村子的详细住户信息,包括每家户主、家庭成员等信息,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对景区建筑的控制。这对于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的景区未来发展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上一篇:Zune的受益者 下一篇:网络就是Google的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