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解读(九)

时间:2022-04-29 02:34:52

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解读(九)

第二册 第五首 《欧石楠》

作品概况

德彪西在第二册的前几首前奏曲中,大胆尝试了一些新的创作手法。这首《欧石楠》似乎又回到了和谐与简朴。

欧石楠是欧洲非常著名的一种杜鹃花科小花,以粉色与浅紫色为主,它曾经是西欧与北欧荒地里的主要植被,开花时,形状如铃铛一般的花朵开满枝头,因此有“山中薄雾”的美称。

正如著名英国学者赫布莱希(Harry Halbreich)在书中总结的那样,这首前奏曲的意境与风格极像《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如出一辙的宁静、纯净、透明,同样的调式,甚至连拍号与速度都相同”。作曲家在此运用了柔和起伏的线条,田园诗式的旋律,简单三和弦构成的和声以及传统的终止式。在平静祥和的乐声中,仿佛飘散出欧石楠淡淡的香气。它与《儿童园地》中的《小牧童》也有颇多相似之处,还令人禁不住联想起《比利蒂丝之歌》第一首中那支“用芦苇精心制成的排箫”。

在一片长满欧石楠的原野中心,牧人吹奏着芦笛。短短的引子后面是轻盈如丝绸飞扬的装饰性音调。它们使空气震荡了起来,仿佛唤醒了原本音域较低的芦笛,让其回声直冲云霄,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舞,然后逐级下旋,吟唱不息。其间,每个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都保持着它所承载的满满的音乐。在中段,降B大调,显得略有些生动。整个意境保持统一,没有间断。和谐的线条始终持续着,织体和创作手法几乎没有变,直到再现。结尾是安宁的,在很低的音区回响,却正如术语所说的那样“没有重量”。乐曲结束了,回转的音型仍在空中飘荡。

术语内涵

曲首: Calme-Doucement expressif ――安静的,有着柔和的表情。在弹奏之前,让大家先进入一个安静、柔和的意境,一边弹着听着这首前奏曲,一边好似闻到幽幽花香。

第19小节:doux et léger――柔和而轻盈的。给予新出现的音乐动机一个特定的个性,其中“柔和”是整首乐曲都有的,而轻盈则带有一些新颖的光彩。

第23小节:Un peu animé――活跃一些。这是德彪西要求速度略快一些的常用术语。因为音乐意境活跃生动而情不自禁地开始一个略快的速度,而增快的幅度应该是微乎其微、难以觉察的。

Joyeux――快乐的。如果说速度的变化是客观要求,那么这个词就是德彪西对弹奏者内心情感转换的要求了,由内至外地令音乐散发出喜悦和温馨。

第29、31小节:doux――柔和的。仔细揣摩的话,这两个小节的音响标记真不少,第一拍中低音区和弦以“p”开始,接一个小小的渐强记号,而第二拍紧接着又回到“p”。德彪西显然还担心被众人误解,在第二拍和弦的地方叠加上“doux”的标记,使原本较为清冷俊秀的和声仿佛罩上一层薄纱,温存许多。

第37小节:Cédez――缓和。在两句的连接处略微松弛,更好地准备第38小节新乐句的开始, au Mouvt――回到原速。

第46小节: Doucement soutenu――柔和地持续。指的是中音区的八度旋律及和声,要深沉醇厚地弹奏出来,而音色保持柔和。因此在下键时要注意运用大臂的力量缓缓地弹下琴键。

En retenant――逐渐慢下来。在法语中,这个表达方式是一个进行时,意在“由此开始慢(并不断地渐慢下去)”。音乐在乐曲的结尾逐渐趋向安宁,思绪愈走愈远,仿佛要消失在广垠的大自然中。与很多德彪西的其他前奏曲一样,它似乎没有结束的时刻。

第49小节:sans lourdeur――没有重量。在极低音区的音符较为密集,易产生厚重的音响效果,因此德彪西特地标注这一术语,仿佛一个耐心的钢琴教师在学生的乐谱上写“不要重”。弹奏时,也确实只有在手臂不给手指任何重量和压力的前提下,才能按照节拍弹奏好这些音乐动机。

结构要点

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22小节。

作品一开始,单声部旋律模仿牧人的芦笛,运用了带有科尔特民族特色的五声音阶调式,充满了古代的西欧风情。第1至5小节为上半句,以非级进音程为主,请看谱例a:

短暂的过渡之后,第8小节开始下半句,以级进音程为主,婉转动人。请看谱例b:

虽然这是两个不同的动机,德彪西却将它们自然地糅合在一起,在降A大调上形成深长的乐句(第1至14小节),仿佛让听众有一个广阔的视野。紧接着,是快速的琶音,好像将一个小物件轻轻抛起,随即温柔地接住。请看谱例c:

然后是另一个插部,转到了降D大调,“柔和而轻盈的”。这时,第19至20小节,旋律长音被加上了几个三十二分音符作为点缀,形成了小小的花簇。之后的第21至22小节,则在和声中加入了重降B音的色调,中音区的和弦也越发丰富起来。

第二部分,第23至37小节。

曲至中段,音乐转入降B大调,作曲家对速度进行了微调,要求活跃一些(Un peu animé)并且快乐地(Joyeux)。旋律先是上扬五度,舒展开来,继而蜿蜒而下。与此同时,在低音区保持着主音持续音(降B)。请看谱例d:

在第29至30小节出现了一个柔和而温暖的属九和弦,轻轻地加上一个六度音,之后是它的移调重复。第33小节,迎来了中段主题的再现。

第三部分,第38至51小节。

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非常巧妙地先再现原先的下半句(如谱例b,第38至44小节),而后紧跟上半句(如谱例a,第44至47小节)。通过术语“柔和地持续”和“逐渐慢下来”,作曲家表示了结尾部分的开始。整首前奏曲结束在钢琴的极低音区,却极轻,仿佛是低沉的回音。

弹奏与踏板

这首前奏曲不仅在总体风格上与第一册第八首《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十分相似,轻重标记也同样局限在pp与mf之间。想要弹奏出宁静而纯净的感觉,就需要弹奏者在音色控制上多下工夫。首先,要讲究连音的质量,靠柔和的手指触键和深长的手臂运力,使旋律声部、和声及低音声部尽可能地均匀和连贯;其次,要培养深远的意境,气息绵长的乐句线条。做到这两点,音乐才有可能“宁静”。

然而,巧妙的踏板运用才是保证整体音响“纯净”的关键。在用延音踏板时要非常谨慎,既不要踩得太多、太长,也不要踩得太深,保证和声单纯而不浑浊,整体音响淡雅而不浓烈。在讲解踏板运用时,我经常用“踩油门”来做比喻,谨慎地踩,细心地听,仔细地辨别和比较。毫无疑问,踏板运用是每一个弹奏者的必修课。

第二册 第六首 《怪人――拉文将军》

作品概况

《怪人――拉文将军》是以美国黑人步态舞的风格来创作的。“步态舞”的英文原词是“Cakewalk”,起源于美国黑人的一种快速走步竞赛,优胜者得到的奖品是糕饼,演化成舞蹈后,也称为“糕饼舞”,因此将“cake”(蛋糕)和“walk”(走步)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用。它是美国爵士舞曲的一种,连旋律都充满了爵士乐的切分节奏,十分有特点。这首前奏曲将我们带回到第一册《吟游诗人》的那个音乐,不过,拉文将军确有其“人”!他是1910年8月在“玛里尼剧院”(Théâtre Marigny)中出现的小丑爱德华•拉•文(Edward La Vine),其动作僵硬可笑,跟机械木头人一样,酷似《儿童园地》中的“格里沃格娃娃”(Golliwogg)。

术语内涵

曲首:Dans le style et le Mouvement d’un Cake-Walk――以步态舞的风格和速度。了解一些步态舞的舞曲音乐及舞步一定对更好地理解与感受本曲至关重要。

第1小节:strident――尖锐地。指的是响亮的三个小音符及其后面的主要音,犹如嘹亮的号角吹奏出开场音乐。在这里要注意踏板的运用,应在大音符上踩踏板,不需要把前面的小音符都留住,这样的音响更为干净爽利。

第2小节:sec――干。指的是这几个跳音的声音要短促有力。要注意把和弦弹奏得非常整齐,触键尖而短促,并且不用踏板。同样的术语还出现在第10、18、77与109小节。

第11小节:Spirituel et discret――诙谐而谨慎地。这两个形容词刻画出步态舞的神态,也是德彪西对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精神的高度归纳。如果说“诙谐”比较容易理解的话,那么“谨慎”就需要读者发挥一些想象力了。它是相对于“豪放直爽”而言的,与前一个词放在一起,令人直接联想起英国绅士式的幽默。

第46小节:Traîné――拖长、拉慢。

第47小节:Mouvt――回到原速。在前几期文章中,我们曾多次谈到德彪西不同程度的渐慢标记。上述的“拖、拉”二字很明显地要求较大幅度的渐慢,也对和弦连奏提出了更为形象的要求。同样的术语还出现在第58、59小节。

第67小节:Très retenu――渐慢很多。这个标记应该是德彪西所有渐慢标记中幅度最大的一个了,一般历时较长。

第70小节:Mouvt――回到原速。

第99小节:Animez――活跃起来。指逐渐地略快一点起来,以显得生动活跃,是德彪西要求微微渐快时的常用术语。

结构要点

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45小节。

引子,第1至10小节。在作品一开始就将这个人物的出场生动地描绘出来。起拍是三个32分小音符,饶有趣味,略带尖锐,连续五次都落在中央C音上,是全曲主调F大调的属音。在这五次俏皮的动机之间穿插着充满嘲讽的三和弦。在音色上,可以想象为小号的独奏和齐奏,嘹亮有力。请看谱例a:

第11至18小节,“诙谐而谨慎地”。这时,爵士乐队中最有代表性的低音提琴、男中音萨克斯管和打击乐开始演奏了。旋律的节奏感很强,并且带有丰富的运音记号。低音基本以F大调主音与属音为主,上方的和弦总是在后半拍出现。请看谱例b:

第19至30小节,变化地重复前面的乐句,引向第31至34小节的高音和弦乐句。这些和弦看似扑朔迷离,但却在属音持续音C的掌控之中,很快回到了主调的属七和弦上。并在第35小节再现,并发展为这一部分的结束句。这一部分以第45小节有力的 ff 强低音结尾。

第二部分,第45至69小节。

以引子中的三和弦为主要动机,玩耍似地将其拖长、变形,并加以发展,集中表现了木偶将军扭曲而搞笑的动作。

乐曲引子部分中尖锐干短的平行三和弦,在这里以截然不同的面貌出现,它化作了连绵拖长的线条,并在速度上有较大的拉伸(从第45小节的最后到整个第46小节)。随即在第47小节回到原速,继续第一部分的舞蹈。请看谱例c:

从第51小节开始,平行三和弦又以最初的样子出现,模仿小号的合奏。用特殊调式呈现出一个古怪的旋律。据郝豪瓦特(Roy Howat)和海尔菲(Claude Helffer)书中所说,这里引用了美国歌曲《康城赛马歌》中的一句。请看谱例d:

第三部分,第70至109小节。

接着的第70至93小节是与第一部分的第11至34小节完全一样的再现,这在德彪西的创作中是较为少见的。第94小节开始全曲的结尾,先是尝试性的转调,继而转换成渐快,装饰音也越来越尖锐,最后干脆而响亮地结束了。

弹奏与踏板

此曲相当活跃、比较轻快,在音域的跨度与和弦的把握上有一定难度。在这首前奏曲中,常常需要弹奏者具有精准、轻巧、尖利而短促的触键,除了可以做到“尖锐的”、“干”这样的术语要求之外,也对表现乐曲“俏皮”、“讽刺”的性格颇有益处。更为重要的是,鲜明的舞蹈节奏和嘹亮的号角声都需要有这样的触键才能活灵活现,而延音踏板只应起到点缀的作用,以短小轻灵为主。

除此之外,要特别注意曲中爵士乐队舞蹈(见谱例b)的运音标志。作曲家非常仔细地标记了小连音、跳音的记号,很多微妙之处是出乎意料的,也是乐曲风格的关键所在。

(待续)

上一篇:国内演出信息 下一篇:为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的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