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河北省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时间:2022-04-29 09:44:33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河北省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201303172)

摘要: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引发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如何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合格高职人才已逐渐成为当下最主要的研究问题之一。本论文通过对河北省经济发展定位及其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及需求作系统分析,探索性提出河北省高职人才培养新体系的构建,以提高地方高职人才利用的效率,促进高职教育深度融入地方产业链。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河北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分类号:G718.5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国际竞争越演越烈,从而加强了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已然成为当今最热点最主要的话题之一。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河北省高职人才培养新体系是提高高职人才利用率的最佳方法。

一、区域经济的现状及发展

河北位于华北平原,兼跨内蒙古高原,全省内环首都北京和北方重要商埠天津,东临渤海。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省,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省,更不是一个经济富省。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不突出;区域经济较分散,缺乏凝聚力;区域间经济发展协调性和协作性较差,不能相互带动;政策跟进相对较慢等。但2011年,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曾表示,河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独特的区位、资源、产业、开放优势。

河北省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使得其可以便利的获得先进生产要素,顺畅地承接京津的产业专业和城市拓展;河北唐山的曹妃甸港区,是北方最好的港口,拥有4000多平方公里的荒地,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沿海的三个城市秦皇岛、唐山和沧州形成比较完善的配套产业体系;这里对内连接东北、西北和华北,对外是东北亚通向欧亚大陆桥最近起点之一,发展潜力非常之大。

依托区域发展特点,河北省将会利用区位、资源、产业、开放等优势,建立全新京津冀经济关系,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工业,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技术含量,增加了就业岗位,加大了职业人才的需求。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和要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区域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大众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其经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随着河北省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河北省区域经济飞速发展,但当前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脱节;不能提供区域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人才;未与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具体表现在职业教育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人才供求失衡、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匮乏、区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方面。然而,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也会对人才的质量有更高标准的影响和要求。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深入,高职教育作为生产专门技能型人才的母机,其教育职能、人才培养模式等都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更加贴近社会化。

三、河北省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高职教育要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形成一个良性的、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这也是推动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的有效合理途径。

1、人才培养之软环境的加强

软环境,相对于硬环境而言,即指物质条件之外的文化、政治、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是人们用心去感受、去体会的精神环境和人文环境。高职教育中的软环境充分体现在大学精神上。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经济秩序的规范,人文素质的提高,从而树立社会信用之风。因此,加强高职教育中软环境、塑造大学精神对培养社会有用人才起着必不可少的关键性作用。

2、人才培养模式之多样化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一般都是“以课程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主体“的单一教学模式,大多数以理论教学为主,忽略了实践教学部分,从而使得学生独立思考和执行力极差。这样的教育模式势必违背区域经济发展人才的需求,就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因此,如何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合格人才将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3、人才培养模式之实用性

传统高职教育大都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求职中处于弱势,上岗后也不能第一时间适应岗位需求,从而违背区域经济发展。因此,高职教育中培养实用性人才,成为学生顺利毕业和就业的重要前提,更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高职教育培养实用性人才,应该在凝练人才培养基本理念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学生的基础、操作以及拓展能力,构建具有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的适合河北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4、人才培养模式之灵活性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灵活性主要指教学评价体系的灵活性。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僵化势必影响高职教育办学的导向,与区域经济发展背道而驰。大部分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院校的硬件建设,忽略软件建设;重视试卷等量化评价体系,忽略形成性评价体系;重视就业率等硬性指标,忽略对学生职场技能、操作能力等的评价。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更应具有灵活性,通过实现“全人教育”,全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人文素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技能,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

首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应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具有抽象性,增强概括性,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而不能过于单一化、具体化,应注重鼓励标准下的多样化行为的生存与发展。

其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应该逐渐改变单一的现状,采取多样化评价,科学配置,综合评定,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

第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应该根据河北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学校自身做适当的调整,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评价体系,最大程度的引导教师和学生间的积极的教与学。

第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应该树立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建立以激励为主的评价体系,增加评价工作的透明度,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河北省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提高地方高职人才利用率,促进高职教育深度融入地方产业链的最佳途径就是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体系,即重视高职教育的软环境建设,构建多样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法]布尔迪厄. 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M]. 杨亚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戴勇.江苏制造业的发展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A].机械研究论文集[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 [荷]弗兰斯・范富格特. 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 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谈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 下一篇:高校教师说课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