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与景观生态补偿

时间:2022-04-29 08:30:54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与景观生态补偿

【摘要】: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介绍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的不同的路径选择。将从景观格局的修复与补偿、绿地系统补偿、水的利用与补偿 多个方面介绍景观生态补偿。

【关键词】:生态文明、视域、建筑设计、景观生态补偿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建筑,但是长期以来建筑无视环境的承受力,过度开发,会造成生态环境危机。在某种意义上,生态环境危机是设计危机。设计师应通过设计建立建筑与生态协调的机制,其中包括景观生态补偿。通过景观生态补偿可以减少建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负面影响。

二、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分析

当前建筑设计工作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人的发展与建筑设计内容之间的矛盾,建筑设计内容与环境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1、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训一的意义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长期过度开发与干扰已经造成了生态系统的局退化。森林破坏、环境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越来越明显。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共同问题,例如,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发展战略的艰难选择迫使建筑设计人员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所以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是当前建筑设计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2、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类型

节能节地建筑。这种建筑设计思想的出发点是节约能量和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物质材料的循环。

生物建筑。生物建筑是从整体上看待人与建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筑学问题,视建筑为有机体。

自维持建筑。该种建筑是完全独立维持其运作的建筑,除去接受邻近自然环境的输入。若用生态系统观点来解释,自维持建筑的设计的目的是将建筑构建成一种独立的类似封闭的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的单循环。

新陈代谢建筑。新陈代谢建筑主要强调的是复苏现代建筑中被忽略或丢失的一些要素。新陈代谢建筑发扬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特性,积极地接受、吸收和保留过去建筑中有价值的成就,与此同时采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力图表达现代文化和识别性。

少费多用建筑。少费多用建筑是出色的建筑作品源于使用较少的物质和能量。该设计具以下特点:可进行大量建造,且建筑费用低廉;由住宅工厂预制,能量通过自给自足实现,还可以灵活迁移;统一装配,符合模数;住宅有自我洁净功能,居住舒适。

高技术建筑。高技术建筑相当于是一种智能建筑,结合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使固定的建筑护结构成为可以跟随气候自我调整,可以控制环境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在建筑系统与外界生态系统之间,增强建筑适应变化的外部生态系统环境的能力,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3、生态文明是余下建筑设计的设计

原生态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一、将太阳能技术应用在建筑上,进行采暖。降温、干燥等。例如通过建窗户集热板来建设太阳能资源系统,主要组成有玻璃盒子单元集热板、蓄热装置、风扇以及空气导管等。从而将太阳能转化为可供利用的热能。二。将丰富的地热资源应用于建筑上。地热资源的储备量丰富,而且使用时产生的污染小,这几年在建筑中被广泛的使用。东北很多新的建筑物已经开始使用地热进行供暖了。

建筑再利用技术。目前关于环保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循环利用。建筑再利用技术能够使用原有的可利用的资源,不仅仅又环保的功效,同时又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

三、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路径选择

如何在生态文明视域下进行建筑设计,这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问题,但从根本上来说,需要将人、建筑与环境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

1、建筑设计人性化

21世纪是一个被艺术生活所熏陶的时代,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在逐步向个性化迈进,如何能在一成不变的强调整体性的建筑风格基础条件下,勾勒出一幅既能体现个性又能最合理、最满足人类需求的设计图,是对每个建筑设计师最大的挑战。人性化是指建筑设计需要满足人类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需要对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进行综合处理;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综合满足经济效益、使用性能、美观舒适、环境优美等一系列要求;对建筑当地的文化特征要做适当的了解,当地的文化特征主要是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慢慢积淀起来的,具有原发性和持久性,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2、建筑设计的生态化

建筑设计应将建筑融入到自然生态循环圈中,从整体角度出发考虑能源和资源的流动,综合考虑容纳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建筑设计、建造、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以及生产等,从而使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发生改变,并朝着良性循环的模式发展。生态化是指建筑设计需要对地理环境如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地貌特征、气候的变化以及当地的经济与物资环境等进行一定的了解。

3、建筑设计一体化

也就是说对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地处理,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人类创造出一个舒适优美的小空间,而且也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使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资源能够一直存在下去。

四、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景观生态补偿

城市化进程中积极的人工干预是景观生态补偿的重要措施,主要是指在建筑设计中,通过适宜的景观设计途径,来减少建筑在建造和使用全生周期中可能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的破坏与负面影响,达到增强建筑及其环境所起的缓冲和补偿的功能。城市景观的主要要素为建筑,在建筑设计中对城市景观格局、绿地、生物多样性和美学等进行生态补偿,可增强城市景观自然组分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结构,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1、景观格局的修复与补偿

持续高强度的城市化进程,体现在我国许多城市在景观格局上大部分都存在着生态功能缺损和建设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格局全面的、决定性的影响着景观,城市生态建设的关键是城市景观格局的修复与补偿。在持续城市化条件下,为引导城市景观积极演进,可采用景观生态学等科学方法,对城市景观施加积极干扰,。对物种及其栖息地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绿地系统的平面和空间布局、城市景观的整体格局、水系和地形等要素的相互关系等。不同的环境条件,城市均有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景观格局(图1)。为城市景观的全面、健康演进,景观格局的修复与补偿应兼顾各等级尺度,在不同尺度上作相应的格局优化。

2、绿地系统补偿

非生物要素在城市化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增加,建筑设计优化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可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和绿量,平衡生物与非生物比例,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率来进行补偿:第一,把握绿地与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的关系,协同城市设计中绿地系统的演进与城市化,各种因素相互限制、相互激发。第二、城市植物与群落栖息地要区别对待。引入适宜群落结构机制,维持自我更新,产生较大的自然生产力,协调城市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建筑设计应从立体入手,把握生态系统的回复与培育。

3、水的利用与补偿

城市中重要的淡水资源为雨水,但其中相当部分白白的排放掉而没有得到妥善的利用,还增加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在建筑设计中,一方面要利用建筑中的不透水地面将雨水收集起来,另一方面是利用透水地面向城市补充地下水。以下是天津某建筑节能技术展示中心的建筑设计,将雨水进行利用,并向城市补充地下水 (图11)。

图中建筑设计中,收集场地中的雨水以后,经过人工湿地的处理和毛管渗滤,作为景观用水。绿地保水能有效的减少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绿地系统中植被的绿叶、根系和土壤中众多的微生物具有很强的保水性能,绿地保水系统也改善了植被的生长条件和建成环境的质量。

人的精神和健康问题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增加自然视觉和自然体验可缓解不良环境的负面影响。人的视野中绿色比例占多少称为绿视率,有益于人的健康的绿视率应达25%以上。城市景观中占据主要部分的是建筑等人工要素,进行严格的视觉设计才能达到这一标准。

如图:

在经常有人使用的室内外空间中设置各种层次的绿化,例如,沿着人步行流线的走廊、楼梯、休息区等,还包括草地、花池、室内草灌术等,良好的绿视率在建筑与环境中营造出来。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着重考虑的是生态系统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发展,采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最小程度的减少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和负面影响。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所以,建筑设计工作要以生态文明观为方向,将环境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的理念出发,重新构建人类生存的环境体系。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和景观生态补偿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石玉亮:《生态建筑的环保与设计》,《福建建材》,2007年02期

[2] 邱海峰:《浅谈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民营科技》,2010年08期

[3] 姚学用,刘玲:《生态建筑设计的初步探讨》,《山西建筑》,2007年11期

[4] 付劲英,卢驰:《城市绿色景观廊道的生态化建设》,《科技资讯》,2008年25期

上一篇:深基坑钻孔灌注桩支护施工技术 下一篇: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管理的几点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