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走穴:阳光下的灰色手术刀

时间:2022-04-29 07:15:34

医生走穴:阳光下的灰色手术刀

种别人的地,荒自家的田,这是一些走穴医生的写照。不管有没有紧箍咒,医生走穴的现象一直没有停过。有关人士认为,遏制医生走穴,亟待建立合理体现医生价值的评价机制。

医生自白:灰色报酬远远超过阳光收入

林白(化名),广西一家大医院的外科医生,经常作为得力助手跟随科室主任去走穴。林白透露说:主任从医院每月领到的工资奖金总加起来也就一万元左右。但是每周只要出去接一两个手术,按每次手术3000元的“很正常的报价”计算,灰色报酬就远远超过了医院的阳光收入。

林白说,一般能从省会城市大医院请得起外科主任亲自操刀做手术的,都是当地有钱有权甚至是呼风唤雨的人,由于他们的辐射力局限在当地,当亲人的生命安危取决于这次手术时,对请来的医生无一不是小心伺候着。一般都是派专车接,直接拉到当地最好的宾馆或酒店,什么菜有特色,什么菜新鲜,都事先安排好了,生怕医生不满意。吃过饭家属就请医生看X光片,看病人,讨论病情和手术方案。第二天手术做完后,观察一下看病人没有大碍后,家人就开始安排医生去附近的旅游点玩玩。当然,这是在医生不赶场而且本人有兴趣观光的前提下。

之后,家属会把准备好的红包做为一点心意奉上。林白说:“每次家属给钱的时候,都会把我和主任的分开封好。主任从来不问我得了多少,我更不敢问主任收了多少。总之这个红包塞过来,对双方来说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因为是私下交易,当然就不用纳税。”碰上手术难度大或是医生知名度高,基层医院还常常会邀请主刀医生给本院的医生讲一堂课。当然,这堂课医院是要付讲课费的。林白说:“出去一趟,拿了病人和当地医院的两个红包回来,感觉确实很好。所以院里的医生都抢着出去做手术,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地的病人如果来请,就更愿意去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名利双收的走穴,已经成为衡量医术高低的民间标准。医生之间互相交流业务时,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哪家大医院请我去做手术了,哪个名人请我去会诊了。如果一个医生从来没有被人请过去做手术,底气都要怯几分。”林白还透露说,现在许多基层医院都与省会城市大医院的医生保持密切联系。走穴次数多了以后,许多有名的教授都只做关键部位的手术,其他的手术环节就放手让当地协助手术的基层医生做,这也相当于给基层医生以名师现场指导的宝贵机会。名教授养精蓄锐了,基层医生也放手锻炼了,双方皆大欢喜。下次还愿意请这些教授,走穴就形成了循环链条。

管理部门:最怕医生走穴走成“橱窗专家”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门给记者出示了一份《缺陷管理条例》,第8条规定:“个人未经医院同意、医教处或医院总值班室同意,未办理有关手续外出体检、会诊、讲学、鉴定、手术、办班或其它对外服务等,除追回个人所得外,扣发当事人3个月到12个月奖酬金。由此所发生的纠纷医院不予受理。再次违规者停止现职工作1年~2年。如系科室擅自组织的对外服务,除追回所得外,扣发科主任6个月到12个月奖酬金,再次违规者报院办公会研究处理。”

医院负责人说:“医院20世纪90年代初曾处罚过私自外出接手术的医生,那时候没有制度规范,比较混乱。这几年因为严格管理了,医生外出接手术一旦被医院查处,将直接影响到扣发工资奖金,甚至关系到职称评定,处罚是相当严厉的。所以近几年来很少查处过医生走穴的情况。”但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其实不管上头有没有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医生走穴的现象一直没有停过,只不过管得严后一些手术水平不高的医生就不敢随便去外面接手术了。因为不通过医院批准接手术,一旦出了医疗事故,医院是不负任何责任的。现在只有实力强的主任、教授等人敢走穴,因为他们心里有底拿得下手术,这个钱是吃稳了的。

四川省卫生厅厅长谢明道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医政工作会议上坦言:“通过去年医疗市场的整顿,各医疗机构的依法执业意识有了一些提高,但仍然不理想。在医疗机构中,不具备独立执业资格的人员独立执业、医生走穴甚至当橱窗专家、医疗文书记录不全等现象还比较普遍。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一些医疗机构法制观念淡薄,依法执业意识不强,这也是近几年来医疗纠纷或事故增多的主要原因。”

林白说:“其实许多医院对医生走穴都是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态度。因为现在医院之间竞争得也很激烈,如果医院对医生限制太多,很可能把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流失掉。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医院知道靠现行的收入,不可能给医生提供特别优厚的待遇,所以医生凭自己的能力在外头兼职赚点外快,只要做得不是太过分,医院也不愿过多干预。”

医生走穴如何把握度的问题呢?四川省社科院专家胡光伟对此表示忧虑:“医生这个职业不比其他,不可能用8小时以内、8小时以外来区分。不论是否属于医生休息时间,只要是你医治的病人病情发生了变化,医生就绝对有义务随时返院进行处理。假如一有时间就忙着到处走穴,甚至动不动就去外地,怎么能确保处于不同地点病人的安全呢?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将过多的精力投入院外,难免就会影响到本职工作,岂不就成了‘种别人的地,荒自家的田’了?”

根治走穴必需充分体现医生价值

张华(化名)是北京某大医院麻醉科主任,不久前受邀前往河北一家医院做手术。下午手术结束后,张华通知家人几小时后返京。没想到家人等到半夜也不见他回来,打电话也联系不上,焦急万分的家人担心张华出了意外,第二天不得已报了案。不曾想三天后,张华竟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原来他在做完手术后,又被另一家医院请去做手术,没通知家人。如果不是因为暂时失去联系而让家人虚惊一场,这次走穴经历对于张华来说,和平时外出手术没任何区别。张华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大医院就开始有高水平的医生到外院或者外地走穴,而且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价目表,只是这个话题始终是不愿拿到桌面上明谈的。”

成都德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李正国说:“医生走穴反映出的恰恰是目前医疗资源极不平衡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医疗机构与医生之间的各项责任、待遇都在合同中签得非常清楚,包括能否在外院兼职的问题,完全透明化,医生是自由职业者。而在我国,那些经过了长达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培养、深造、摔打出来的拔尖医生,他们的价值其实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体现,甚至在日常工作中,不得不把相当多的时间花在完成一些琐事、杂事上。在诊治病人的‘潜力’上,这些专家的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李正国认为,实际上,在一个有限的区域范围内,某一单病种的发病率总是有限的,完全没有必要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那么多相同专业、水平不一的医生。最为合理的配置应该是,加大各个领域全科医生的培养,同时集中培养较少数量的专科顶尖人才,并允许他们“游动”。到那时,一旦患上重病,市民就都可以去找那些可以四处行医的“名医扁鹊”了。

林白说:“现在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就是体制问题,致使病人对医生存在许多误解,认为医院是暴利行业,看病贵一直是个老大难的现实问题,但许多病人交的高额医药费转来转去,最后变成了药贩子的回扣和器械供应商的提成。我们在自己的医院做一个手术有时候算下来才三四十元钱,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疲惫不堪,如果自己的价值在医院的工作中能得到充分体现和认可,又何必遮遮掩掩四处走穴呢?”

上一篇:坚决刹住官员参赌这股歪风 下一篇:我国电子垃圾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