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循环发展

时间:2022-04-29 02:15:36

论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循环发展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培育体育市场,为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对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内涵以及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合理化的分析,并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期对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及实际运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文化产业;国民经济;循环

1.体育文化产业的内涵

1.1体育文化产业的界定

体育文化乃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在体育领域的反映。体育文化产业则是指为满足人们观赏体育赛事与表演活动以及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需求,而提供从事体育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组织和部门的集合。体育文化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体育文化产业主要是指:体育文化艺术产业、体育娱乐服务业和体育广播、电视、录像以及体育赛事转播业。广义的体育文化产业主要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文化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

1.2体育文化产业进入国民经济循环的意义

第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文化产业除了要追求“一次产出”之外,还要追求“二次产出”,即“把初次产出的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业务成果再转化为可以用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计量的经济效益”。

第二,极大的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体育文化产业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体育事业,是体育文化事业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称谓,称谓的改变带来的产业经济不是体育事业的本质属性的扬弃,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体育文化事业运作方式和产出成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体育文化产业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转轨的阶段,经营管理水平总体上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观念较为落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文化产业是在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发展的。由于观念的保守与疆化,人们在开发体育的精神产品方面显得越发拘谨,就连近几年来的职业化的中国足球俱乐部和CBA所开发的相关产品及体育文化产业化运作也与国外相差甚远。目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传播迫切的需要改变那种只靠国家资金投人的现状,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产业中的精神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在的市场文化产业。

第二,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现有的体育文化产业由于其相对的官办色彩,使得它长期与政治相结合,为了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我们应当尽快使其从政治结构中分离出来。在政府监督的同时,将有利于规范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固定下来,促其进一步规范、有序的发展。同时,制定和完善该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从现实和长远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方面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促进开放,鼓励社会各界来参与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再一方面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外向型的体育文化产业。

第三,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和机构相对匮乏。熟悉体育文化产业、懂得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对于产业的发展起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国现有的体育文化相关从业者,要么是体育出身不懂商业运作,要么是纯商人不熟悉各体育项目深层内涵。同时,在我国专业从事大型赛事策划和体育运动项目推广于开发的机构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化的、资本雄厚的大型体育中介机构、咨询公司和策划公司的帮助,如美国国际管理集团(IMG)、英国的德勤公司(Deloitte)、澳大利亚的“新概念公司”(NewConceptSport)等,这些机构在体育赛事的组织、策划和包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体育文化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第一,体育服务业所占比例太低。按照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体育服务业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其在体育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应达到60%~70%。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占体育产业的比例均超过60%。而我国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总体结构中所占比重太低,体育产业结构配置不够合理。

第二,体育文化产业地区差距太大。我国体育产业主要集中于京、津、沪及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中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则相对落后。我国体育产业巨大的地区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体育产业的集中度不高。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大多是以几个大型体育产业企业集团为核心、以中小企业为基础、服务项目相对完整的体育产业体系。而目前我国只有几家规模比较大的体育上市公司,多数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没有形成自己有影响的品牌,我国体育市场总体上处于“小、散、乱、差”的局面。

3.体育文化产业加入我国国民经济循环的对策

3.1打造体育品牌战略 完善产业市场建设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使中国的经济逐渐趋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国传统的经济体制和规章制度收到一定的冲击。在此环境下,中国的体育文化市场应解放思想,充分吸收国外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完善,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运作模式及管理体制。使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不断成长和完善,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具有相当实力。

3.2大力发展体育旅游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应将当前体育文化发展状况和我国国情以及自然状况相结合,进一步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发展的战略,制定区位的发展策略。即有效的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实现体育文化资源配置的优化管理,有效解决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中西部区域失衡。例如:依托高山可开展攀援、爬山等运动;在北方的冬季可开展滑雪、滑冰等体育项目;依托于河流可开展游泳、漂流等体育项目。另外,根据地域特色,一些具有民族性特征的体育项目也可广泛开展。

3.3发挥体育产业优势 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建立于国家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休闲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且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应以国际化的视角观察和推进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建设,在内容、形式、技术和服务等方面均要达到创新水平,使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传媒业、广告业、旅游业、娱乐以及体育用品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4加大人力资源建设 实现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源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加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建设,应重视体育产业中人力资源建设,逐渐建立有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与此同时,加大体育院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课题项目:

本文是2013年度河南省社科规划课题《 河南体育文化产业研究》(课题编号:2012BTY007)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河道整治工程常见整治措施 下一篇:公路工程软地基加固方法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