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解读

时间:2022-04-29 01:38:53

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解读

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新问题,骨子里还是老问题。本文试图回味经典,启发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两点:语文是工具;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他说:“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这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①叶老特别注重好习惯的养成,他告诫师生,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阅读中学生应该养成哪些方面的习惯呢?其一,认真的习惯。希望学得好,先要树立认真的态度,看书,不能很快地那么一翻;看文章,不能眼睛一扫了事。没有认真的态度,是什么也学不好的。其二,依靠自己的习惯。阅读要多依靠自己,直到自己实在没法解决,才去请教老师或其他的人。依靠自己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这是阅读中的一种理想的境界,这种习惯是最为可贵的。其三,利用参考书的习惯。一般学生读书,往往连字典、词典都懒得翻,更不用说去查阅有关资料。这种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是终身的病根,将不能从阅读方面得到多大益处;若做专门的研究工作,更难有满意的成绩。其四,精细略纲的习惯,意即精读时精查细究,略读时举纲张目。精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的时候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只在学生习惯的养成,能够自由阅读。其五,依文求义的习惯。词语和句子必须依据本文,寻求其确切意义;又必须依据与本文相类和不相类的若干例子,发现它们的正确用法。

这些习惯该如何养成?首先是多读。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书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其次是踏实不苟且。阅读必须脚踏实地毫不苟且才有收益,绝不能让学生胡乱读过一遍就算。其三是在实践中养成。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未必管用。一句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所谓阅读书籍的习惯,并不是什么难能的事,只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处理而已。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分条缕析的,能够分条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他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的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②

叶老对死读书而忽视能力的做法提出了尖锐批评,他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练就学生使用语文的能力,“学生须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能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③学语文的目的就是用,即学以致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生活的能力。

叶老很强调“化”的能力,没有“化”的能力,就不可能变“知”为“行”,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强记,而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东西真正消化,能够终身受用。倘死守着课本,不用别的文章来比勘、印证,就难免“化”不开,难免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化”的能力的形成要靠量的积累。他还注意到了快速阅读的能力,处于事物纷繁的现代,读书迟缓,实际上吃亏;读得快,算是成绩好,不然就差。

二、阅读教学的原则是诱导启发,发挥能动

教学方法最本质的东西,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也就是要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④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就如同不能代替学生吃饭一样,在教学中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应致力于导。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是根本,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

叶老对如何诱导启发做了详尽的论述。其一是点拨。启发在于切中肯綮的点化,教师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精读,见不到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的给他们提示。这种随机的指点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其二是暗示。这种方法只是把学生引到窗前,让其戳破窗纸看风景。对一些文章内涵的“精魂”,初学者还没有素养,一时无从着手;全仗教师给他们易晓的暗示与浅明的指导,渐渐引他们入门。其三要注意梯度。教师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具体到启发能力时,就不能不注意梯度,开发学生最近的知识发展区。其四要注意火候。即在学生思考不出或思考错误时才给予指导,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思维最为活跃,教学效果也最为理想。

三、阅读教学的方法是精讲多练

封闭的教学思想不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而是把他们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叶老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不赞成把学生当成一只空袋子,不问情由地把一些叫知识的东西装进去。“我近年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应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⑤

在教学中他主张精讲、少讲,不谈方法的死讲乱讲,非但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还会讲出许多流弊。学生只是被动听讲,懒得去思考,导致学生不喜欢读书也不善于读书,从而失去读书兴趣。教师不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兴味索然了。因为“讲”存在着种种弊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不到困惑、喜悦等有价值的心理过程,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要想获得阅读能力,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多练习,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阅读是一种技能,凡技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训练要得法,一是促使学生主动练,二是恒练。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基本训练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东西变为自己的。

他细致阐述了精讲多练做法。一要让学生试着去理解和揣摩,先用自己的心力。二要认定目标。杂乱地把文章选给学生读,不论目的何在,是语文教学的大毛病。文章是读不完的,与其漫然的瞎读,不如定了目标来读。三要适量适时。叶老算了一笔账,每学期上课时间以二十周计,学生利用略读的时间仅有六十个小时。四要从普通文入手。普通文易于剖析、理解,也易于仿效,从此立定,才可进一步钻研文学。五要带着问题读。善于读的人,一边读下去,一边自会提出一些问题。但是,学生习惯未成,功力未到,就有给学生提出问题的必要。问题的提出须顾及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六要注重写作技巧。尽管在实际教学中读比写重,但不能忽视写作技巧。忽视了技术的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没有得到适当的发展,未免失掉了平衡。

上一篇:语文课,应该简约而不繁复 下一篇:跟名人学说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