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路面破坏处理

时间:2022-04-29 12:48:17

公路路基路面破坏处理

摘要:当今,我国的公路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早期修建的一些公路也开始进行大修,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破坏治理对于提高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对路基路面常见破坏及其原因作了简单分析,提出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破坏治理策略,值得注意的是,路面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受水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路基路面的排水工程。

关键词:路基路面破坏成因处理对策

Abstract:Today, China's highway career entered the new era, the early some o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re also beginning overhaul, highway roadbed project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de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roadbed damage and its reason common simple analysis, it puts forwar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roadbed management strategy,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road surface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by water is the main reason of the influence, and it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roadbed drainage engineering.

Keywords: roadbed treatment countermeasures cause damage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公路路面破坏及其成因

1.1路面不平整

公路竣工后开放交通,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的不平整。造成不平整的原因与填土高度和地基内部各层土的压缩系数都有关系。由于软土地基引起路面产生很大的不均匀沉降,从而使得路面纵断面产生大的变形。施工期太短,在软基还没有固结沉降达到稳定时就开始铺设沥青路面也是造成路面不平整的原因之一。

水破坏造成的路面变形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主要表现为几种不同情况:首先是由于沥青混凝土公路下层密度较上层要高,当雨水来袭时,它能够很快的进入空隙较大的表面层,在高密度下层的阻挡下一直滞留于上层就开始产生水破坏,路面开始产生圆形坑洞;当雨水较多,有足够的时间和份额进入到中面层,中面层就开始遭受破坏,表现为:该层沥青混凝土强度变弱,沥青剥落,当车辆经过路面会使上层面产生网裂形变;最后雨水会进入到底面层,如果做了下封层但质量不好,进入底面层的水将会直接滞留在基层顶面。车辆经过产生压力,会使得滞留水首先冲刷路面的水泥细料或二灰细料,在其泵吸作用下,沿途的沥青混凝土碎石上的沥青剥落,轻者表面产生网裂变形,重者很快产生坑洞,使得洞中产生积水。所用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较大是水破坏的重要内因。另一重要内因是片面强调路面的平整度,忽视了压实度。第三个重要内因是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大。

1.2路面裂缝

路面开裂也是国际上最普遍的路面破坏现象之一。针对沥青路面的裂缝主要由以下几种分类: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以及沉降裂缝等。在寒冷季节,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替迅速且温度变化反复的情况下,由于热胀冷缩频繁,因过度疲劳而产生了横向裂缝;同时,在基层呈现半刚性的情况下,沥青路面的反射性裂缝是由于干缩和冷缩开裂造成的;时至今日,温缩裂缝在国际上依然没有找到有效地防治办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对沥青路面自上而下的表面裂缝研究,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很多成果,结果表明,由于路表面沥青容易老化,当沥青层较厚时,沥青混和料逐渐丧失了自愈能力,减小了极限拉伸应变,当车辆重力作用时,在轮迹部位产生大的拉应力,造成路面产生开裂。

1.3碾压出现车辙

车辙问题在路面的破坏中逐渐成为主要病害,在我国公路工程中也是经常出现的现象,其中主要的是沥青混和料所产生的流动性车辙。在高温季节,阳光暴晒下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大大降低,抗形变的能力变差,当下降到难以抵抗重载车作用下的压力时,就会出现车辙;当重载车辆爬坡时,车度变慢,对路面的压力变大,也容易出现车辙;如果沥青混凝土的矿料级配不合适,甚至会出现严重车辙[1]。

2公路路基破坏及其成因

2.1特种土层的路基

路基土层的性质决定了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淤泥质黏土、红粘土等软土地基很容易引起路面沉陷,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固结沉降稳定时间长,当修路微型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改变,就会使得这些成分组成的路面沉陷。而且湿陷性的黄土路基,在地下水的作用下一些老的空穴会增大,同时还会发生新的空穴。

2.2不良地质现象

当地基位于不良的地质体,如滑坡、空穴,水地质等条件下,再加上公路的修建会改变工程地质条件。公路开通后,在持续的动荷载作用下,本来就不利的地质条件会变得更差,甚至会造成公路的破损,比如:路面沉陷、裂缝,甚至是大范围的路基塌滑。当公路位于滑坡体上,路基的一部分位于滑动面上,在路基填土的压力以及车辆动荷载作用下发生沉陷,从而引起路面沉陷[2]。

3针对公路路基路面破坏采取的措施

3.1正确设计路基的横断面

设计路基的横断面有几条原则需要遵循:由于天然地面的起伏和地势各处互不相同,要想满足行车的要求,适应地面的起伏,就应该合理的调整路基高程与天然地面高程的关系,当遇到路基高程比天然地面高程高的时候,要适当填筑路基高程;当遇到路基高程比天然地面高程低时,需要适当挖掘路基高程。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填挖的情况各不相同,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以下四种路基横断面中选择合适的进行填挖:路堤、路堑、半填半挖和不填不挖。

3.2削坡减缓

当边坡坍塌时,如果其坍塌的范围不大,可以通过清除塌方和将边坡坡度放缓的方法来解决,削坡减缓一般表现为破坏面上方的土体的下滑力提高,下侧的土体抗滑力提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切割坡体下部的支撑部分,不能过多的切割;当然如果能够将土方堆填在下部的抗滑部位, 就更能提高其稳定性。

3.3正确的进行排水设计

路面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受水的影响,水害是公路的最大病害之一,因此必须重视路基路面的排水工程。排水设计主要包括:地面排水、地下排水以及地基的特殊排水等的设计,为了有效防止水分从旁边渗入,也可以适当提高路基,减少路基的湿度,使其能够处于干燥状态以及结构的稳定。在排水设计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要查清楚水的来源,与农田水利相结合,充分利用地形,减少水土的失,沟渠的设计越长越好,最好能够做到就地取材,优化选择。以下给出路基排水设计的步骤:首先必须进行总体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做到有的放矢、相互协调、水流顺畅,为各处的流水找到最终的归宿,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工程;然后,因地制宜的分别布置不同的排水设施,把危及路基的水流有效地排除掉,与此同时,要充分了解每一排水设施可能起到的作用,它们在位置和构造等方面的特点。最后要注意路基排水沟渠的布置应与桥涵位置相配合[3]。

上一篇:浅谈某镇E级\5秒控制网测量技术 下一篇:浅析智能配电网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