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美与欣赏语文之美

时间:2022-04-28 08:37:26

让学生感受美与欣赏语文之美

很多的语文教师推崇“按着鸭子吃食”,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逼着学生听、逼着学生说、逼着学生读、逼着学生写,将活生生的语文课上成了生搬硬套的说教课,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差。我主张应着力将语文课堂打造成“美学”的课堂,应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

一、感受美

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仓库。就其中包含极高审美价值的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的统一体。所以,语文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办法开启学生的智慧,带领学生领略作品中的各种美。比如《药》的结尾的景物描写,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冷色调,“花白的头发”、“几朵青白零星的小草”、“支支直立的枯草”、“铁铸一般的乌鸦”,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对这些色彩的感悟,要理解作者运用这些色彩达到烘托悲剧氛围的创作意图。从教材佳作中,我们领悟到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品格;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智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挥洒自如;唐诗宋词“日出江花红胜火”的辉煌灿烂。总之,我们要借助各种手段,比如多媒体,比如远程教育资源,比如实地教学等,让学生尽量地走入情境,从而能够走入作品,走入作者的心灵之中,在品味中感受美,从而产生对语文教学的浓厚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就是各种教育家所提出的“快乐教学”。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可能就会走出困境,产生“神奇”的教学效果。

二、欣赏美

语文是迷人的、是漂亮的。在课堂上,我们要用寻找美的眼光去审阅它。因为在课文中,美无处不在,篇篇课文中体现出的优雅、壮美、人美、景美、崇高美、哲理美、悲剧美……无不使我们沉醉其中。如高一就有《冬天之美》的人与自然美;《我与地坛》的人性美和哲理美;《杜鹃枝上杜鹃啼》的哀情美;《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缺憾美……具体谈谈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它是千古名句,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本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的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韵。“孤烟”二字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尽言其妙。“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观。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也找不出两个字来。”(《红楼梦》)可见,欣赏美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地再现美,甚至创造美,引导他们感悟出意境美来。要达到这一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语文修养。

三、体验感受美

如果说感受美是一种最初的阶段,那么欣赏美是一种深入,体验美则是一种享受。如《〈论语〉十则》之(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是对艺术的一种崇高的体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达到这种境界,则应该在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上下功夫。如教学课文《雨铃铛》,我们可以通过议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结合生活的体验,发挥想象:我听见了雨滴答滴答地下,像钟表在走动;我觉得雨声像放鞭炮,噼里啪啦;雨淅沥,淅沥地下着,像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学习《海燕》一文,当《命运》的乐曲响起,《海燕》高亢的“叫声”响起,学生们就会沉浸在“暴风雨”的境界之中。这就是训练同学们用联想、想象去体会文章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让学生们闭上双眼,全身心沉浸在乐曲声和朗读中,用心体验与想象,及时记下此时自己的联想、超现实感、幻觉,然后再进一步欣赏《海燕》,效果会超出平常。《我的母亲》是胡适的一篇感人的自传体记叙文。在讲到母亲每天早晨早起训子、罚跪不许出声、病后母亲却用舌头舔翳这三个情节时,我叫学生联想生活中自己的母亲是怎样做的,什么样的母爱是真正的母爱,想象如果自己做了父母会怎样教育孩子,并强调用一个细节来描述。这样,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作者和自己的母亲、对母爱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深受感动。体验美要求学生将课文之美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品味课文、感悟生活。

四、创造美

黑格尔认为:“对于艺术家来说,如果说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其实,学生阅读审美同样离不开想象。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会涉及用联想、想象去续写或改写文章,这也正是创造美的表现。续写或改写会使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张扬,它能够弥补学生生活空间狭窄的缺陷,丰富事物的内涵,赋予形象极大的审美价值,创造出更形象生动、情真意切的艺术世界。如《孔乙己》课文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教师可提问:他是怎么死的?你认为如何?然后要求学生以“孔乙己之死”为题,展开想象,为课文写300字左右的续篇。学了《皇帝的新装》,学生可想象说实话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学了《石壕吏》,学生可把古诗改写成现代文,要求必须有人物的细致描写。学生写出的文字会很有创意,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呈现在眼前,他们自然会乐在其中、美在其中了。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缺乏想象力,就难以有创意。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训练学生去创造生活中属于自己的美。当然,作文的写作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我们绝不能拘于一种形式,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独自大胆地构思、揣摩、作文,包括写诗歌与小说等。

总之,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应当在让学生掌握祖国语言的同时,把“美”的种子撒播到学生们的心田,用心血去精心培育,使颗颗种子开出绚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高尚道德之果。

参考文献:

[1]温淑惠.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审美情趣.

[2]苏小兰.让情商之花盛开在语文课堂.

[3]陈蔚.在课堂上发现美、欣赏美.

[4]佚名.语文教育在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5]姜孟鸿.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带领学生体验美.

[6]薛金星等.中学教材全解.

上一篇:加强数值计算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科学计算素质 下一篇:用质疑和拓展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和思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