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

时间:2022-04-28 08:35:51

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

摘要:随着当今国际化成为世界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学生面临的挑战已不再简单地局限在国内,而是很有可能要应对国际化带来的困难。而从接触全球化开始,语言便是首先要解决的最直接的问题。当今,以培养大学生通用英语能力为主的英语教学已经不能够紧跟国际化发展潮流,所以,加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教学定位到学术英语和专用型英语的方向,让每个学生做好面对国际化潮流的准备,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关键词:国际化;大学英语;教学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88-02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现状及分析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中一门必修课,是大学别注重的环节,一些大学规定大学生在四年间必须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甚至是六级考试,否则拿不到最终的毕业证,由此可见当今我国对大学生英语的教学还是相当注重的。近几年,我国教育部也对大学英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无论是课堂教学内容还是教学侧重部分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亦有相当大的变化,但是这种改革具体的作用如何?学生是否适应新的英语教学方式?改革究竟能否达到与世界接轨的目标呢?这些问题我们没有具体的数据说明答案是否符合人意。但是,就现在的国际化趋势,我们仍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对现阶段大学英语的定位进行分析。有人说,大学英语是大学中最重视的课程,但同时也是最失望的课程。而在如此重视的前提下为什么说它令人失望呢?这恐怕是现在的应试教育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导致了大学英语这样的现状,笔者在此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分析。首先,就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众所周知,很大程度上应试教育不管在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都是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强制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但是它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只是应付一次次考试,以高分为主要奋斗目标,这样就彻底违背了当今英语教学的初衷,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次,大学英语教育定位不准确。当代大学英语的教育定位在培养大学生综合英语能力和通用英语能力,这样的定位已不能够追赶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在国际化大背景下,准确的英语定位是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使其更好更快地适应全球化世界的关键。

二、关于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研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涉及全国的方方面面,而对英语教学的冲击也是有的。上文已述,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英语的学习着实存在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结合当今国际化形式,确定正确的教学定位。下面不得不提的是三个国际会议。在2010年,南京、哈尔滨、广州分别举行了全亚洲瞩目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和亚洲大学校长论坛,而在这几个会议中,有一个词经常被提到,那就是教育国际化。何为教育国际化,简单说,就是将教学课程、教学理念不再拘于一个校园、一个国家,而是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的方式推向世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本土化的教育。这种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理念同样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接受国际化课程,用国际化的教育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英语、运用英语,应该是当今英语教学的定位所在。

三、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改革措施

1.对现有的英语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英语究竟是为了什么。大学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不是提升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否认,学习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今后工作或者学习生活时能够与人交流,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这种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确是我们必须要有的,但问题的关键是不是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呢?我个人认为是不可以的。倘若按照现在的教学程度来说,一般的交际能力满足学生在国外的生存性的基本要求不成问题,可是不知大家是否想过,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大学的英语教学似乎都是为了这一个教学目的而存在的,以提升社会交往能力为目的的英语教学是不是相对近十年的英语学习来说,有些费时,效率也不尽人意。其实,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外语的重视,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已足以能够使毕业时的高中生具备普通的交往能力,即大学两年的英语学习变成了毫无提升性的学习,浪费了大好时光。另外,由于毕业生都有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大学的重复教学会使得学生学习懈怠,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样的道理,懈怠的学习态度也会使得英语能力退化。所以,应将当今的以提升社会交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英语教学转到学术型和专用型英语方向,用国际化课程实现教育的国际化。

2.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程度。定位了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方案,可以实行中外合作办校的措施。例如,中国的高校与国外的大学进行一定的合作协商,在每个学期选拔一些同学进行校际交换,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熟悉英文环境背景。还可以在中国高校中,聘请一些国外高校的教师,在我国高校进行阶段性的教学,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体验不同的英语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与外教的交流,对国外文化交际获得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可以学习到,更加专业型和学术型的英语知识。与此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交流水平,培养出新型的建设人才。除此之外,还可以像中国在国外开办孔子学院一样,邀请国外高校在我国建立一些英语教学机构,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使得学生能够在国内就接受与国外一样的英语教育。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获得国际化视野,面向国际的同时,又能够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

3.大力吸引国际留学生。大力吸引国际留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还可以促进国际化教育进程。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在北京师范大学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要进行中文课程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学生常常与外国留学生互相结交为语伴。中国学生教给外国学生中文的运用,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进行英文交流,提高中国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此之外,两者之间也不断地进行文化的交流,互相了解对方的文化环境,促进中国文化传播的同时,使中国学生能够了解外国文化,留学生的存在,使得高校学生英语口语交流变得更加轻松,更加自然。另外,由于留学生在国外接受的教育与中国的教育方式不同,所以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中国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稳重,外国留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天马行空,这两者正好可以互补,双方可以从对方身上学习自己所不擅长的方面,从而促进共同进步。

全球化已经是世界的发展潮流,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英语不适合大学生的需要,教育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利用国际化课程学习注入新鲜血液的学术型和专用型英语才能真正为大学生未来生活铺平道路,相信未来的英语教学会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真正需要。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全英语教学可行性研究――对复旦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案例分析[J].中国外语,2010,(6):61-67.

[2]程晓堂,康艳.关于高校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40-44.

上一篇:浅析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下一篇:感悟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