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师

时间:2022-04-28 07:06:59

论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师

摘要:主要阐述有效英语教师和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内涵,分析自我效能感对成为有效英语教师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来成为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师。

关键词:有效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影响;提高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08803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对教师素质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外语教学的质量和外语人才的培养,英语教师的发展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界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培养有效的英语教师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角度来探讨有效英语教师的发展。并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来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成为符合教学改革发展的有效英语教师。

2理论基础

2.1有效英语教师的基本特征及定义概念

“有效教师”(effective teacher)的概念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教育领域中有着较长的历史。然而直到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法案后,“有效教师”才真正成为美国教师教育改革运动的核心。由于研究者关注的角度不同,对“有效教师”的定义理解也不同。Donald R Cruickshank 等人明确地提出“有效教师”的定义:所有的教师都会对他们学生的生活产生一些影响,而某些教师会持续地产生更大的和更积极的影响,他们似乎与学生相处得更好,在教授学生真知方面更成功。我们把这样的教师称为“有效的”教师。沃斯(Walls)认为有效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积极的实践者,课程计划有效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满足学生需要的反思者,致力于学生的社会发展和学术成长,有效教师应该发展学生的素养,让学生参与社会责任,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

从国外研究者对有效教师不同的理解可知对有效教师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因此在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中,国内外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者也对有效的英语教师进行研究和探讨,他们认为“合格教师”、“好教师”、“成功教师”、“优秀教师”等专有名词均指“有效教师”。Richards(1998)认为外语师资教育的内容包括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交际技能、应变决策和情景知识等6项,而这6项就是有效英语教师应具有的6个基本素质(束定芳,2004,303~304)。

束定芳、庄智象(1996)认为合格外语教师的标准包括:好的性格。良好的外语基本功、广博的知识(包括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良好的课堂控制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方法。朱红梅(2004)认为,教师素质是制约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教学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英语水平、个体特征等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大。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有效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良好的道德修养;(2)对英语教学充满着激情和自信,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3)有着广博的教学专业知识(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4)善于掌控课堂和灵活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5)得到学生较高的评价。这些特征是成为有效的英语教师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笔者认为对英语教学充满着激情和自信,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这一特征尤其重要,对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成为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师。

2.2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包括结果预期(out-come expectation)和效能预期(efficacy expectation)两个内容。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效能预期的支配,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一活动时,才能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去实施某一行动。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以往的成败经验、他人的示范效应、社会劝说、情绪状况和生理状态。班杜拉等人的研究结果证明,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体的行为选择、动机性努力、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影响个体在执行某项活动时的主观意识。

自从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和理论之后,国内外学者和研究者用各种方法来研究和验证这一理论的有效性,并将其应用于各种领域。自我效能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较为普遍。研究普遍证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3自我效能感对成为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师的影响

3.1影响教师的成功动机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以及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一种主观判断,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自信和预期的信念。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着教师的是否能成功完成教育目标的动机。教师的成功动机可以促使教师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去实施有效教学,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不仅对自己的教学任务充满兴趣和激情,而且还充满信心,从而产生成功完成任务的动机。当教师认为其活动行为成功的可能性较大,成功动机越高,且具备完成能力时,就会产生乐观的心态积极的行为,在工作中信心百倍,充满激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去实施有效的教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越低,其成功动机越小,在接受任务时,他们会将工作中的失误归结为不可控制的客观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成功完成教学目标的决心和动机。因此,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着教师成功动机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教师职业的成功,对能否成为有效的英语教师产生重大的影响。

3.2影响教师有效的实施教学

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对其能否成功地实施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自我效能感会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对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以及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进而影响其能否有效的实施教学成为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就会对教学任务拥有越高的期望,因此,他们就会选择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此外,他们会经常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经验,主动学习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高效能感的教师对教学活动更投入,会采取民主对话等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把自己沉浸于教学技巧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能有效地进行。效能感较低的教师对自身能力感到不自信,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工作,也容易把教学的失败归结于学生个体,常常会不自觉地批评学生,难以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着教师教学的行为和态度,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差异,也影响着有效教师的发展。

3.3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

班杜拉的研究证明自我效能感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效能感能够激发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活动。具备高效能感的大学英语教师总是在遭遇困难的教学活动中仍然保持临危不乱,热情洋溢和饱满的精神去解决问题,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英语教师常常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身的能力不足或者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他们会经常抱怨工作,心理压力较大,容易紧张和抑郁。他们的课堂缺乏激情和活力,教学效果差。此外,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会选择逃避退缩的行为来面对困难,以至于个体的人格发展和主体性活动的功能受到限制。最终将导致那些效能感低的教师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缺乏工作热情,终日抑郁,不仅影响身心健康和教学效果,而且严重的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

4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成为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师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职业的发展。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众多学者不仅注重英语教学改革,而且更加关注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大量的研究证明高校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分析大学英语教师如何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职业发展,从而成为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师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

4.1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是高等院校师资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推动着英语教学的进步和改革。英语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语言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那么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也需要随之不断更新。只有在专业知识上与时俱进的老师才能在课堂上拥有自信,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已经成为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根本。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教养和文化素质才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流利标准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深厚的语言功底是英语教师的基本技能,可以让教师成功地开展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教师灵活有效的处理各种教学突发事件,有效地控制课堂,还能根据学生的需求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教师的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专业所带来的各种成功体验都能增强自身的自我效能感。经研究也表明,高学历的教师更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有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因此,高校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学历或者定期参加专业性的教学培训,不断更新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不断地充实科学知识,提高自身教学自信。

4.2加强教学反思,进行正确的教学归因

教学反思也称为反思性教学,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之后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回顾、分析和自我监控或给予肯定和修正。教师通过自我反思,进行恰当的教学归因,可以对教学效果形成因果性的解释。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自我归因能够产生一种情绪体验,产生一种自我效能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教师都要及时地进行努力归因和能力归因,才能有助于自信心的发展和自我效能感的发挥。因此我们提倡教师进行正确的教学归因,让他们学会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努力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他们就会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加自信和自我效能感。当他们学会把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以及教学策略应用不当的时候,教师就会更加努力和更加灵活地尝试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去获得成功。这样的反思性活动和教学归因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良性循环的作用,彼此相互促进,最终促使教师职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师。

4.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调节身心健康

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同事朋友之间的良好关系和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这样的人际关系是形成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前提。教师与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帮助有利于教师释放工作压力,调节身心健康。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当个体获得成功和他人的关系支持时,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反之,当个体失败遭受批评否定式,自我效能感会降低。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英语教师心理压力大,如果缺少朋友的关心问候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危害身心健康。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教师在面临困境时得到来自同事朋友的鼓励和帮助,及时调整心态,缓解内心的失落感,从而发挥自我效能感。师生间的良好沟通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体验,是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中师生之间深厚情感的一种体现。这种深厚的师生感情使教师从自己的教学中体验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也体验到教学的乐趣,促使其产生继续探索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和愿望,形成强烈地教育内在动机。师生间的深厚感情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良好评价,也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5结语

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其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不仅是教师学习和工作的动力,还时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出发,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充实科学文化知识和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接受教学任务,主动去解决问题,对反馈的教学信息进行分析归因,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有效的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Donald R Cruickshan等.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Walls R.,Nardi A Von Minden A. & Hoffman N.The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teachers[J].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2002,(29):3948.

[3]李航.有效教学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08,(1):1.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李正亚.有效教学、有效英语教师和有效英语教学[J].教育探索,2008,(10).

[7]张艳霞.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及对教师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4,(9).

[8]张海瑛,齐卫.教学效能感对大学英语教师成长的启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5).

[9]朱镜人.有效的教师及有效教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83.

[10]邓芳娇.自我效能感及其对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

作者简介:岳清萍(1972-),女,南京市建邺区滨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

上一篇:人本管理视角下酒店实习生管理探析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认知消极评价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