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机制 促进校企合作

时间:2022-04-28 06:56:36

构建有效机制 促进校企合作

[提要]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办学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校企合作主要形式的分析,指出当前校企合作在认识层面、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学校与企业双方应以利益为纽带,构建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制;成果

项目来源:江苏省职教学会课题《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实践研究——以立信职教集团为例》(课题编号:2010103)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7月8日

一、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念。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与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应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状况而产生的,并按照企业部门和学校的安排实施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操作培训的教育模式。它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的专业优势和企业的生产优势,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素质高、技术应用能力强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专门人才,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一般学术型教育的核心特点。

(二)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1、国外校企合作情况。不少国家对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通行经验。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呈现两大类型:一是以德国的“双元制培训”、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度”,日本的“产学合作”和加拿大的CBE模式等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二是美国的“合作教育”和俄罗斯的“学校—基地企业制度”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模式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2、国内校企合作情况。国内校企合作基本上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如“订单培养”、“半产学合作”、“双定生”、“职业教育集团”、“企业(校外)实训基地”、 “引企入校”等等,许多合作模式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两种或多种模式的组合应用。如江苏、湖南、浙江、上海、广州等地学校与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捆绑式、互惠双赢深度合作。又如宜兴职教中心与江南电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江苏省宜兴职业教育中心校江南电缆分校”,设置电线电缆专业,实施“1+1+1”学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红豆集团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方案。

3、立信职教集团简介。以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为核心的立信职教集团由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国家督学周稽裘同志亲自揭牌,已成为省内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一面旗帜。自2005年成立以来,发展了10多个省市20多个成员学校和50多家成员企业,创办了“南北联手、东西合作、中外牵手、校企结合”的运行模式,倡导“项目牵头”的理念,与多家企业联手谋求共同发展途径,分别与由江苏由简公司、大有投资管理公司组建的“大有立信国际金融服务培训学校”和“国际金融分析师培训基地”项目,由成员学校上海群星职业学校牵头的“中职校动漫游戏教育联盟”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动漫产业的发展。此外,集团还积极与THK精密制造(无锡)有限公司、海特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采取“冠名班”、“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为成员学校数控和机械加工专业的提升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差异限制了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校企合作的目标是为了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因此,校企合作就是要解决课堂领域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大多数学校依然无法完全摆脱以学校或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认识上的差异直接影响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

(二)目标差异使校企合作陷入被动状态。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而企业由于追求生产和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对校企合作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利益驱动的合作,存在着利益上的协调与制约。真正的校企合作应建立在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基础之上。显而易见,利益的天平使校企合作双方失去了平衡。

(三)制度的缺失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但凡职业教育先进的国家一般都由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政策保证职业教育的发展。《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都没有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做出具有可操作的规定,致使参与产教结合不被企业看作是自身的一种义务和责任,而是出于道义上或情感上的一种不得已行为,学校聘请兼职教师也很难得到企业的支持,被聘人员往往被看作是一种个人行为而难以得到单位的支持,从而导致校企合作局限于形式。

三、构建机制,促进校企合作良性发展

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职教发展的趋势。但我国的校企合作起步较晚,校企合作模式尚处于浅层合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政策上不配套;二是职业学校自身优势不够,如师资科研水平、双师型教师、实训条件、学生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导致对企业缺乏吸引力;三是缺少合作机制,目前我国尚无确保校企合作完善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学校和企业没有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为此,要进一步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必须构建融利益机制、约束机制、情感机制于一体的合作机制。

(一)构建利益机制,驱动双方通力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都是利益主体,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盈利。凡是能够有助于企业合法盈利的行为与合作都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否则,迟早会被企业拒绝。这就要求学校一要按照企业用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二要适应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三要满足企业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的需求。

(二)构建约束机制,规范双方健康合作。约束机制的构建,一方面合作双方应通过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并严格履行条款;另一方面合作双方都要按照合作共赢原则,加强道德教育,使得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制度要求和道德要求,体现道德约束。

上一篇:我国诚信政府建设途径 下一篇: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