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调查 任重道远

时间:2022-04-28 06:03:21

【摘要】社情民意是政府部门决策管理的重要参考,是其决策科学性、民主性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民主制度内容的不断完善和形式的大力创新,决策者对于社情民意的关注度大为增加,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应运而生,隶属于政府的民意调查机构成为我国民意调查的主要力量并蓬勃发展。本文从民调的起源入手,分析了国内外民意调查的发展前景,结合实际,阐述了我国民意调查的发展方向,并基于南充市民调市场与民调中心的工作实际状况,指证了民调工作中所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加强民意调查工作的对策与建议,得出了民调工作任重道远的结论。

【关键词】民调前景;发展方向;南充民调;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01-05

一、民意调查的起源

民意调查又称民意测验,是采用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以客观真实性为原则,通过收集人们的观念、态度、意见、建议等相关信息,经过统计分析,以期达到为管理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数据和资料的目的。民意调查“诞生”于罗马,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原始民意调查阶段(1824年以前),以希腊的“陶片放逐法”制度最为出名;二是早期民意调查阶段(1824—1936)。以19世纪初期美国的总统选举预测为最,并由此衍生了理论基础;三是现代民意调查阶段(1936年至今),民意调查的相关理论和科学抽样方法得到实践运用,20世纪中后期,由于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和网络调查新方式的产生,革新了民意调查的调查方式。目前,国内外民意调查机构种类多样,有隶属于政府的、半官方性质的、民办非营利性、媒体性质、学术类、商业性质等等,各司其职,十分活跃。

广义上的民意调查在我国古也有之,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但现代意义的民意调查起步相对较晚,1922年才出现了具有现代特征的民意调查,但影响度不够。1922年至1982年,由于历史与社会的各种制约因素,我国民意调查出现了60年的“空窗期”。改革开放以后,民意调查在中国大地上勃然兴起,1982年至1985年民意调查开始流行于一些媒体,1987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社会调查系统,这是我国第一个官方的全国性民意调查机构;1988年广州成立社情民意研究中心,2002年开始,由于国家决策的重视度提高,各级党政对民意的重视度大幅提升,调查方式快速变迁,2004年有8个省2个省会城市设立了社情民意调查中心,2006年后省、市两级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陆续成立,并引进计算机电话辅助访问系统,调查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生、政风、行风等领域,受到了政府与人民的双重肯定,与此同时市场调查企业数量倍增,各级政府机关也竞相开展网上民意调查活动,加上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媒体开展的各项民意调查,我国的民意调查机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二、民意调查的发展前景

2.1国外民意调查的发展前景。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民意调查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发展前景是可观的。

在国外,现代意义的民意调查起源于十九世纪初,因其具有直观、简便、科学等优点,加上其社会制度的多样化,需求旺盛,发展快速,许多专业的民意调查结构在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专业性强,与科技发展结合度高,应用范围相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及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总体上看,国外民意调查机构比较发达,调查制度比较健全,调查独立性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意调查机制和体系。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民意调查领域的广泛应用,民意调查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外民意调查虽然有其优点,但也存在着局限性;一是调查频率过高,媒体经常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二是调查环境日趋困难。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与维权意识加强,公众普遍加强了对隐私的保护,使得民意调查过程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三是目的性明显,由于民意调查需要委托方的财力支持,在民意调查机构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特定的立场。尽管机构相对独立,但由于财务原因,背后都是为了某个特定的党派或者团体的利益服务,民意调查的主动权、权掌握于这些机构,并试图左右民意调查结果,造成民意调查结果失真。总体上看,民调是西方民主制度的重要特征,无论是政党还是财团都需要广泛的民意支持,民意调查在各国政治与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将进一步得到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与落后国家也在开始重视民意,加强民调工作,从而使全世界范围内的民意调查工作在调查方法与手段上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2.2我国民意调查的发展过程。

在我国,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原型为统计咨询中心,1984年国家统计局成立了中国统计信息咨询中心,2004年北京、山东、江西、陕西、四川等省市的咨询中心更名、挂牌成立省级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采用计算机电话辅助访问系统(CATI)开展调查。2006年9月中编办批文成立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目前全国除外所有省级政府均成立了民调中心。由于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经济矛盾凸显,公众参政热情高涨,民情民意尤为重要。搞好民意调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实需要,也是各级党政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大部分地区因此相继成立了地(市)级、县级民调中心,适合我国国情的社情民意调查框架体系逐步完善。

2.3我国民意调查的发展前景。

社情民意是政府部门决策者的重要参考,是其决策科学性、民主性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民主制度内容的不断完善和形式的大力创新,决策者与社会公众对于社情民意的关注度大为增加,各地的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应运而生,隶属于政府的民意调查机构逐步成为我国目前民意调查工作的主要力量。从长期上看,中国的社情民意调查是因需而产生,因需而发展,因势而壮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2.1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党和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通过民调,可以使人民群众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以及重大规划决策的制定目的、过程、内容和实施效果,也能使人民群众充分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利益诉求,真实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通过民调,政府也可将分散在群众中的态度、意见和建议收集、汇总,量化分析,作为各级党政在一些重大民生领域与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保障民愿的实现,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通过民调,可以检验各级党政的工作成效,通过人民群众对各项工作与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充分评价,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权力中出现的偏差行为发表意见与建议,从而促进工作的改进与政策的调整。社情民意调查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拓宽了社会主义民主渠道,对于经济保增长、社会保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是我国社情民意调查能够大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

2.2.2是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

求真务实一直是我国各级党政所追求的工作目标,要求真,就要求得最为真实的民意。调查研究一直是党与国家对各级领导的要求,但全面的、科学、明确的民意调查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发展起来的,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党的十七大明确强调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2005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要通过广泛发扬民主,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2008年12月18日,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近年来,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对社情民意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各级省、市主要领导也经常在民调报告上签批意见,均要求要充分重视民生、民意、民愿。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题为《谈谈调查研究》的重要讲话,他鼓励党政干部要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他认为这些都是可行的方法,通过这些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我国从高层到地方决策者都充分认识到民意调查的重要性,并更加重视民调工作,这些都预示民意调查的结果将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定时期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深入调查研究,注重与利用好民调成果将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切入点。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政府职能正在逐步完成转型,各级党政均需要转变工作作风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职能的需要,所以转变工作作风成为促进我国社情民意调查大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

2.2.3是提升执政水平的途径。

工作要务实,就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听到民声、明白民愿、了解民生。执政能力通常体现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管理全局的能力。而这几种能力的运用大多需要有调查研究成果的支撑。通过民意调查,可以充分掌握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精神状态,提升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通过民调,可以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及时了解和反映公众的意愿和呼声,防范和化解好社会上出现的不安定因素;通过民调,可以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建设;通过民调,可以将行政决策更加科学化;通过民调,可以用人民满不满意来回答工作成效。中国目前正逐步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的国家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民调工作是现代管理手段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提升执政水平是促进我国社情民意调查大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2.2.4是常规统计调查的有益补充。

社情民意调查是对我国现行统计调查体制的重要补充,在领域上是一种拓展,在方法上是一种创新。现在的常规统计调查工作中,重经济统计、轻社会统计的现象突出,重数据大小、轻社会效益现象仍然存在,民生统计相当薄弱,很难满足各级党政实施全面管理的需要。我国政府在上下级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考核机制,但这些机制各为其政,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健全的政绩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大前提下,我国各级政府利用经济统计对下级政府机构进行考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政府全面考核的需要,民生统计将成为整个统计系统与统计学的重要范畴,而这是我国目前统计工作的薄弱点。社情民意调查顺应形势,着眼社会,关注民生,广泛收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统计资料,丰富了民生统计的内容。它在搞好调查员直接入户调查的同时,能充分运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技术,有效地进行样本管理、个案管理,节省调查经费与人力,提高调查的时效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调查误差,提高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丰富了与完善政府统计的方法体系,从而提升政府统计公信力。

三、民意调查的发展方向

随着世界经济与政治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民意调查已成为当今各国行政管理、政党执政、民生考核的重要途径,是世界通行的一种政治管理模式和发展潮流,正在逐步深入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民调工作必将呈现出诸多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3.1重视度越来越高。

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社情民意调查的顺利开展开创了广阔的时代背景。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于社情民意的调查方兴未艾,无论是从民调工作做得较好的四川、北京、河南,还是我国部分老少边穷地区,都将民调工作视为政府重要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公众安全感调查,行风评议,百姓评政府,公安队伍形象调查,投资环境的调查,党风廉政调查、领导与百姓对话等等都让各级党委、政府对民调工作给予了更高的认识深度,加上个别地方群众对重大投资决策等的发生也给决策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越来越多的民意行为勾勒出新时期我党作为执政党的一种崭新姿态,同时也展示了共产党为提高执政能力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这种开明政治的需求和逐步宽松的政治环境刻画出民调事业发展的前景,为社情民意调查的开展搭建了平台,营造了氛围,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从国家到县级的各级民调机构的各种民调成果在政府决策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各决策层因为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的需要,给民调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公众对民调成果运用关注度的增高,无论是出于行政管理的需求还是顺应民主制度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对民调工作的重视程度会逐步加强,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品头品足参与管理的同时,会体现一种开放和自信的行政心态。

3.2调查领域越来越广。

四川各地的民调工作是从社会公众的安全感调查开始的,但无论是从南充来看,还是从四川全省的角度来看,民调工作的范围正由窄变宽,职责、职能正在充分地体现,由于民众对政府各项决策参与度的增加,民主意识的加强,加上实际政府管理工作的需要,民调工作的范围已拓展到社会管理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政府法律法规文件的制定,小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有涉足。南充市政府给南充民调中心的职责中就定位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难点、焦点、重点问题的调查,并且这种调查并不一定依托于政府及其部门的委托或者委派,这种调查范围的拓宽,充分反映了政府职能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从管理型向服务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古有云:“知屋漏者在檐下,知政失者在朝野。”正因为执政理念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也会要求民调工作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各级地方政府为了顺应民心,了解民意,也会主动将民调工作的领域延伸到社会经济中的各个方面。

3.3独立性越来越强。

随着民意调查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社会公众与委托方对民意调查成果的真实性与科学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民调成果能够公正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民调机构的生命就在于公信力,它不仅体现调查机构的公平、公正,也能体现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公信力问题。要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其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保持调查的客观性,保证客观性的一个最重要前提就是保证民意调查机构的独立性。要鼓励和保证民意调查机构的独立性,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一是鼓励和培育更多民间“中立”的民意调查机构;二是在民调调查市场不发达,管理不规范的情况下,为防止民意被委托方的物质利益所左右,将现行体制下政府的民意调查机构在业务上独立于部门,直接为各级党政决策层服务,使之成为可以直接体现与表达民情、民意的机构。政府及其部门的责任是对这些调查机构和调查活动进行监督和规范,许多地区民调机构也正往这方面在努力,因此民调工作的独立性也将越来越强。

3.4调查方法的灵活性。

社情民意调查,最重要的是样本代表性问题,这与调查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数据质量是否符合数理统计标准,调查结果能否全面反映民意概貌和主流民意都是习习相关的。目前非统计系统的民意调查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如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经验调查或是座谈会;统计系统的社情民意调查则更多地是运用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调查方式——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辅以其他传统调查手段,这种方式功能强大、机动灵活、高速高效,能覆盖所有城乡居民,虽然具有其他调查手段无法比拟的科学性和代表性优势。但由于通讯市场的发展,座机使用率相对降低,手机移动性又较高,加上商业调查与电信诈骗日益增多,样本人群对电话访问方式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故以电话访问为主,街头(入户)面访为辅的方式将发生新的变革,各民调机构将会逐步将报纸回访、有报酬的信函,专门的充值型网络访问作为电话访问的补充,从而在调查方法上实现灵活性。

3.5调查机构的多样性。

从四川以及南充的情况来看,民调市场目前主要由各地统计系统的民调中心和内设地方调查队、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各科研院所的访问中心、各级政府机构的内部民调机构来承担。随着政府职能与服务方式的转变,加上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成本相对较低,在不久的将来,民间所谓“非官方”的商业调查机构将会占领社情民意调查的一席之地,并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从全国来看,零点调查对民意调查的逐步介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政府民调中心为主,政府调研团队为补,科研机构、企业调查为辅的调查框架将会发生一些结构性变化。

3.6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

随着调查机构之间竞争的加剧,委托方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出于对调查质量的要求,民调队伍的建设与专业水平都在不断提升,调查分析能力不断加强,调查队伍、调查手段、调查方法都越来越正规化、科学化,尤其是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的方法,这种方式受干扰少、成本低、时效性强,会逐渐成为各级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工作的重要武器,也会成为其它机构介入民调市场的突破口。随着正规化、科学化、真实性的要求的增高,将会对抽样调查学、统计学的理论研究带来新的动力,使各种访问软件系统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不断强化。这也要求从事民意调查工作的人员坚持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开展工作,坚决杜绝先入为主的设置和外部的干扰,力求真实地反映民意,在调查设计上做得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更加尊从科学的统计学原理,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问卷设计、抽样设计制度,最大地控制抽样误差,并在调查执行上做得更加准确,在调查培训、调查质量监控、样本回收、结果分析更加严格、规范。

四、南充民调市场及存在困难

在四川全省的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中,南充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具有以下特征:起步较晚、发展迅猛、调查范围广、成效显著,在四川市级民调机构中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加上笔者对该机构情况熟悉,故选取该机构进行分析研究。

4.1南充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基本情况。

该机构是按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的文件由南充市统计局单独设立的南充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成立于2009年末,2010年正式运行,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省中心安排的任务和南充市社会管理和经济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事件的专项调查任务。现有16个访问坐席、1个监控席和1个管理席,现有正式编制三人,实际在岗人数为5人,常年成熟的电话访员队伍50人左右,常年成熟的面访调查员队伍库200人左右。传统调查项目主要有:群众安全感调查、投资软环境调查、思想动态调查、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及其领导干部满意度调查、政府部门行风评议、地方政府绩效测评、党风廉政测评、重大民生工程调查、重大决策咨询调查等常规性项目;新拓展的项目:项目建设调查、工业生产企业调查、消费市场调查、投资力度调查、大型国力调查的辅调查、企业景气指数调查。其中全市社会治安满意度调查、全市工业园区调查、失地农民专项调查、保障性住房调查、“五城同创”专项调查、“人普”宣传调查、三区停车位调查、黄金商业圈交通调查、公立医院调查、高坪区投资软环境调查、环保项目调查、重大项目推进调查均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80%的成果已经在政府决策中得到充分运用。从其已完成的业务大致比例上看:20%为市政府领导安排,60%为市、县两级部门委托,10%为省中心安排,10%为中心按需主动安排。

4.2南充市民调市场基本情况。

南充目前涉及到民意调查的机构主要有:南充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国家统计局南充调查队,南充市统计局农调队,各县(市、区)统计局民调中心(社调队),市委政研室,市人大民调室,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协民调室,各高校的内部调查机构,南充日报在内的纸质媒介,网络调查公司,商业调查公司等。

南充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主要负责市政府及其部门委托的调查任务与省中心安排的调查任务;国家统计局南充调查队主要负责国家统计局与省调查总队安排的调查任务,同时也承接部分部门委托的调查任务;市委政研室、市人大民调办、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协民调室主要负责四大班子领导安排的专项调查任务;各高校的内部调查机构主要负责一些科研性调查;南充日报在内的纸质媒介主要负责一些重大项目征求意见的调查;网络调查公司主要调查一些简单问卷式调查;商业调查公司主要负责一些企业委托的商业性调查;各县(市、区)统计局民调中心(社调队)主要负责地方党政安排的调查项目,大多为临时性调查。从目前市一级的社情民意调查业务量上分析,南充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占50%左右,国家统计局南充调查队占30%左右,“四大班子”的研究室(中心)占15%左右,其它机构占5%左右。从市级民调机构的行政级别上看,南充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为正科,国家统计局南充调查队、市委政研室、市政协民调室为正县级,市人大民调办、市政府研究室为副县。

上述涉足民意调查的机构各有优势,与其他类型调查机构相比,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具有下列优势:一是民调中心是隶属于政府部门代表地方政府行使调查权,权威性较强,调查结果的可信度较高;二是民调中心系市统计局的二级单位,可利用专业资源相对较多,专业技术能力较强,同时配备有录音、录像等高科技设备;三是民调中心系独立法人,有独立的调查权与报告权,受干扰因素较少;四是民调中心在调查方式上除传统的面访调查外,有着安全性与可靠性较高的CATI调查系统和网络调查能力;五是民调中心的电访系统所使用的全国统一民调专用号码“12340”,在全省、全市均有较强的群众基础,易被公众所接受。

五、南充民调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南充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业务质量与能力在全省市(州)中位列前矛,群众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度也正在提升,业务范围也正在拓展,但也还存在不少的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5.1人员偏少。

市编办给市民调中心核编3人,因工作需要,临时到其它单位借调2人,民调工作涉及到办公室管理、方案制定、访员管理、问卷设计、调查组织、调查监督、机房维护、数据分析、报告编撰等多项内容,基本上是一人多岗。小型调查自己组织完成,大型调查则需要依靠在西华师大、川北医学院以及各种大专院校培训兼职学生访员来完成。目前四川其它市(州)的民调中心大多为副县级单位,人员编制为南充的2倍左右,成都市民调中心的人员为南充的10倍左右。

5.2经费偏少。

电访电话费、访员工资占民调工作经费中的90%以上,一些委托项目,民调中心可以核算的成本进行收取,而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安排的一些公益性项目,民调中心只能依靠统计局的行政经费维持运行,设备更新、业务拓展等均受到一定程度限制,面访所必需调查车辆均靠租、借,成本相对较高。

5.3回访较难。

12340是全国民调热线,南充中心由于人员与经费所限,该电话只能对外拨出,不能接受群众的回访,加上一般调查公司都有回访电话,而民调热线无法回访,影响了政府民调的形象和威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访问质量,只能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难以实现问需于民,难以及时了解社会情况与民生意愿。

5.4群众影响力不够。

民意调查中时常会遇到一些群众不配合、不积极的情况,甚至在调查相关党政机关和职能部门时,近半数工作人员并不知道民调中心,难以形成有效合力,个别部门将民调中心与国家统计局南充调查队以及调查公司的职能、职责相混淆。政府民调机构影响力不够主要受以下三方面原因的影响:一是目前社会上有各种性质的调查机构,其中有一些机构具有商业欺诈性,群众有上当受骗的,群众的心理设防加重,不愿意接受调查;二是一些市民对政府民意调查机构不太熟悉,容易将政府民意调查与社会上的商业调查公司混洧,加之部分群众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正确理解政府民意调查的意义;三是一些民意调查最终形成的调查报告大多仅供政府部门决策者参考,调查出发点虽然是为了群众利益,但调查结果并没有全面及时地反馈于群众,群众参与调查却不能知道调查的具体结果和最后的处理情况,民意调查的群众影响力因此大大“缩水”。

六、建议

充分发挥民意调查的作用,为党政机关及各部门提供决策参考,营造民主和谐氛围,是民调的根本任务,基于南充民意调查的实情与存在困难的分析,现结合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民调事业发展决策参考。

6.1厘清职责,规范管理。

厘清职责,规范管理是防止民调滥用,数出多门的重中之重。目前南充与许多市(州)一样,均存在职能、职责不分,机构间相互竞争,降低费用标准,降低调查质量,提升调查风险程度的情况。《统计法》的第十四条的规定:“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并依照本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一并报经审批或者备案”,这里的审批与备案单位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统计机构。笔者认为:1、各地统计局应对各类调查项目依法进行清理,对于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内部调查或者商业调查,只要涉及到本地社会公众,务必纳入地方统计局的统一管理,防止出现挟民意之词,行商业之事,利用统计调查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损坏地方党政形象,扰乱调查市场。2、各调查机构务必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行使调查权,杜绝重复调查,防止将真实的“民愿”搞成“民怨”,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安排调查项目时应充分厘清调查职责,坚决杜绝因一些调查项目经费而出现恶意竞争的问题,尤其是统计系统内部的局、队之间,更要注意自觉维护统计形象与公信力,坚决防止局队“不和谐”的现象发生,各民调机构之间应在统计行政机关的监督管理之下,形成行业的自律规定。3、国家与省级统计局应当及时出台相应的民意调查管理办法,在项目的分类、收费标准、方案设计、问卷设计、结果分析、报告撰写上制定一定标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让民调事业的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6.2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目前民调市场上的调查机构、调查队伍林林总总,类型较多,各有优势,各自为阵。笔者认为:1、为提高调查质量,各调查机构的调查项目应依法在地方统计局备案后进行调查,尤其是可以进行电话访问的项目应充分运用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CATI电访系统这个目前较为科学的调查平台,防止面访中容易出现调查结果走样的情况,致使群众对民调结果失真存在质疑,影响政府公信力。2、政府民意调查力求倾听真实民声,要真实表达人民意愿,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也应拓展调查渠道,除继续完善独有的电访系统外,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络调查平台,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特征,充分利用报纸与网络进行调查。3、各地统计局应依法对民调中心、调查队、各媒体调查机构及其他机构涉及民生、民情、民愿的地方调查项目进行统一审批,整合有效资源,防止重复调查。

6.3加大宣传,提升形象。

随着民意调查活动的日渐增多,民意调查的公众知晓度越来越高,但对政府民调机构的知悉度就“稍逊一筹”,影响力不够就不能使民意调查深入人心,就无法避免群众拒访的情况,难以消解市民无关紧要的心态,加大民调的宣传工作是畅通政府民意调查渠道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首先在政府机关内部宣传,提高民调中心在各职能部门中的知晓率,中心要积极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确保调查时的配合度;其次向社会公众宣传,一方面民调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多向被访对象进行宣传,另一方面民调中心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介平台做好宣传工作,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与认同,提升调查样本的成功率;再次是民调中心的调查结果务求真实,除的内容外,对于公益性项目,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通过网络、报纸等方式向人民群众及时反馈,得到更多的认同感。要适当扩大调查结果的公示范围,可以在媒体、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示,积极将调查情况反馈于公众,拉近受访者与调查员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意见被尊重、被采纳,让政府民意调查在阳光下进行,同时也能提升调查访问的成功率。要提升民调形象,笔者认为务必让民意调查把好“金钱关”,政府民调机构应尽量不承接企业委托的产品商业调查,防止民调机构形象贬值、打折,树立民意调查的黄金招牌,社情民意调查工作要把“顺应民心,倾听民声,实现民愿”作为工作的方向和立足点。

6.4增大投入,搞好回访。

目前中东部地区的民调中心都设立了群众主动访问热线,与各地的市长热线、效能热线等共同组成民情网络,笔者认为:1、各级政府可以补充部分资金,扩充一定编制,将调查热线“12340”打造成市民能回访的社情民意热线,民调中心专人负责按期将相关情况整理后,及时报送相关领导与部门,进一步畅通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勾通交流的渠道。2、各级政府可以将一些相对固定的项目统一纳入财政预算,防止因调查经费问题而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重大问题的知情权、监督权。

6.5完善机制,敢说真话。

民意调查的真实性不仅来源于民调工作的科学严谨,还来自民调成果的阳光透明。政府民意调查具有双向性,一头连着决策者,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因此真实地反映情况是民调生存的生命线,这也是打造服务型政府与阳光政府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一是完善民调机制。民调中心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调查质量保证机制,加强程序建设,完善调查各环节机制,让民调工作有章可循,自觉接受委托部门的抽检和监督从而保证每一个样本调查过程的科学性、真实性,要树立“旁观者清”的意识,资料分析和报告编撰要注重及时性、准确性,防止调查结果走样。二是保持相对独立性。独立性是真实性的前提,民调中心在人员、经费方面都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调查结果要真实反映受访者诉求,要防止走过场,调查过程应受到统计监督和纪律监督,调查时要与群众多沟通,多记录,敢于说真话,敢于说实话,要树立不怕得罪人的理念,将最真实情况及时反映到决策层。

总之,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社情民意调查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调查方法的探索与成果运用都还处于一个完善期和成长期,随着政治与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的期望值也会越来越高,加上各种因素的制约,要将我国的民调事业发展壮大,还存在许多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困难与问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林竹,《国外民意调查与政府决策》(M) 图书ISBN:7806882634 出版社:天津社科院 2006-9-1

2、马建堂,《积极推进社情民意调查工作,努力搭建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新桥梁》(R),http:/// 2009-7-10

3、陈万洪(本文作者之一),《南充市社情民意调查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Z)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下一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