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

时间:2022-04-28 02:10:21

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

摘 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与深入,作为改革的实践者——教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高中化学教师应以全新的面貌走进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创新教育;合作;教学策略;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08年在江西实施。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化学教师应转变观念,拓展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面貌走进化学新课程改革。

一、化学教师应树立新课程意识和新教育观念

1.教师要转变角色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一维向三维的转化,导致了高中化学内容在选择的角度、内容的多少以及深度广度和编排顺序等问题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目标、性质和基本理念,深入透彻地理解新课标的内涵。要勇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观念。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化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授者,而应当转变为多样化角色。

2.教师要领会改革意图

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和旧教材比较,了解减去了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特别是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不同的要求,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知识出现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拔高。另外,化学教师应针对新课改的内容和实施情况不断反思、探究和创新,逐渐积累经验,充分发挥旧教材和新教材的优缺点,使二者互补,尽力做到教法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并且保证创造性教育教学的实施。

3.教师要转变对学生的评价理念

除传统的书面考评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小论文、课内作业等方式来进行评价,而且评价的手段可以改进。例如,针对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学生写后不总结、不反思的现象,我试着让学生学习批改实验报告,让不同班级的学生对换批改实验册,达到再次学习的目的。

二、化学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并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断发生变化,由原来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个人的才艺表演,而是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是心与心的互动。

2.教学行为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解放自己,不要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对某一点知识的逐一过关上。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因为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是一日千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为学生一生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也许很重要,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演员,而应是导演。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活跃起来。

3.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教师上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段模式:

(1)问题与情境。上课时给学生尽可能提供一个真实情境,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增。例如,联系火电厂的污染讲空气污染等。

(2)活动与探究。每节课必须瞄准一个切入点体现探究性,探究活动不能盲目,不能为探究而探究。例如,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用一个空的剪去底部的塑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洁净的膨松棉、纱布和活性炭即可制成。整个实验取材方便,制作简单。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欣赏自我的能力和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整理与反思。新课标下,往往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堂下学生什么也不知道。学生掌握的效果差,正是差此环节——探究后的整理与反思,把交流后形成的成果、先进的成熟的思维与其他同学分享,有利于形成知识与技能。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下,作为化学教师,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和反思,才能在新课改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之才。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宁都中学)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中政治教师信息素养的养... 下一篇:树立正确的交际观念